明朝滅亡時,令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為啥不見了,他們到了哪裡

明朝滅亡時,令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為啥不見了,他們到了哪裡

1420年5月2日,明成祖朱棣的60歲壽辰。一早,太和殿門前,80名錦衣衛身穿飛魚服,腰佩繡春刀,器宇軒昂地拱衛在天子兩側。明明是彰大國風度的景象,下方的大臣卻兩股戰戰,提心吊膽。

比起儀仗隊,錦衣衛有個更突出的名號:皇家探子。從字面上便能看出,錦衣衛是個鬼見愁的存在。然而,自明朝覆滅,大約有15萬人的錦衣衛從此沒了蹤跡,這些人到底去哪兒了呢?諸位請耐心,聽我細細講來。

明朝滅亡時,令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為啥不見了,他們到了哪裡

作為朱棣的父親,朱元璋最先發掘出錦衣衛的用法。而發覺這種用法,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朱元璋是乞丐出生,性情十分多疑,覺得底下人要篡他的位。畢竟投誠的前朝臣子佔據朝廷小半邊天,而且謀事前他身份卑微,朱元璋總疑心他們對自己不忠誠。

另一方面,他於微末中成事,跟在他身邊的都是見過他落魄的一面,仍對他稱兄道弟,失了敬重,有的甚至態度輕慢。他心裡多有芥蒂。

明朝滅亡時,令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為啥不見了,他們到了哪裡

基於這兩方面原因,俗話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朱元璋迫切地想要發展出一支專門屬於自己的隊伍,面向官員,打探他們有無二心。而時刻跟隨在皇帝身邊的錦衣衛就成了最合適的選擇。

錦衣衛原屬二十二衛,主要負責皇帝的人身安全。簡而言之,就是皇帝的貼身保鏢,無論朱元璋睡覺、上朝還是出宮溜達,他身邊跟著的永遠就是錦衣衛。皇帝既然率先丟擲橄欖枝,錦衣衛當然不敢怠慢。作為錦衣衛第一任指揮使,毛驤一上任就利利索索地辦了兩件大事。

明朝滅亡時,令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為啥不見了,他們到了哪裡

一是藉口丞相之子鬧市縱馬墜亡後,丞相當場斬殺無辜車伕這一舉動有違君王“仁政”的初衷,替朱元璋處理了在朝堂拉幫結派的丞相胡惟庸。二是舉證前朝文人寫“反詩”,有不臣之心,將一干反對朱元璋的文人打下詔獄,實在是大大地為朱元璋出了一口氣。

新官上任的這兩把火燒得漂漂亮亮,朱元璋一下子就意識到了錦衣衛在穩固政局,破剷除異己方面的巨大作用,於是越發器重錦衣衛。對於獨斷專行的朱元璋來說,錦衣衛確實是一把好用的刀。

明朝滅亡時,令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為啥不見了,他們到了哪裡

隨著錦衣衛的發展,朱元璋越來越倚重錦衣衛。但是為了繼承者著想,避免出現錦衣衛大權獨攬的情況,朱元璋在統治後期將錦衣衛撤銷。直到朱元璋第四子篡位朱棣篡位登基,錦衣衛的架構才重新被組建。但由於朱棣名不正言不順,當時的文人對朱棣政權抱有很大牴觸,甚至有大儒指著他罵。

朱棣對此暴怒不已,而這次又是錦衣衛為他平息了事項。此時錦衣衛集監察、審訊和裁決三種功能於一體,對處理這種事有一套自己的流程。先派出人手,探聽是否有官員或文人散播於君王不利的言論,再將人抓到嚴刑拷打,最後簽字畫押,呈到御前。

明朝滅亡時,令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為啥不見了,他們到了哪裡

由於錦衣衛這般流水線作業,永樂年間,因言論不當被誅的官員人數過千,被流放者更是有數萬之眾。權力過大,錦衣衛難免藏汙納垢。為了奪財,錦衣衛誣陷、勒索他人已成常態。

永樂中期,因派系鬥爭,錦衣衛未能拉攏一官員,便懷恨在心,設計該官員通敵叛國。官員自是不認,卻不敵酷刑慘死獄中。而事後,錦衣衛表明該人乃以死謝罪,竟無一人提出異議。

明朝滅亡時,令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為啥不見了,他們到了哪裡

而更讓朝臣恐懼的,則是錦衣衛研發的刑具。為了讓犯人更快地招供,錦衣衛有專門的刑具。據《明史》記載,犯人在錦衣衛嚴酷的刑罰下,慘叫聲盈滿囚室,他們身上更是血肉模糊,求死都成了一種奢望。進過錦衣衛刑房的人能留下一條命就是莫大的幸運。

在錦衣衛的陰影下,朝廷官員人人自危,“莫談國事”已是共識。錦衣衛逐漸成了“鷹犬”一詞最好的詮釋。

明朝滅亡時,令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為啥不見了,他們到了哪裡

隨著朝廷對錦衣衛的異議越來越大,在朱棣之後的皇帝對錦衣衛幾經廢立。但由於錦衣衛只服務於皇帝一人的特殊屬性,錦衣衛很難徹底消失。直到公元1644年,李自成打入北京時,錦衣衛仍有15萬之眾。想必讀者疑惑了:錦衣衛人數如此多,他們為什麼不出來挽救明朝呢?

其實這要看明朝朝廷官員構成,明朝官員主要分為三派:一是隻聽命於皇帝的錦衣衛;二是由宦官組成的廠衛;三是普通官員。由於明朝後期,皇帝平庸,無法駕馭錦衣衛和廠衛,兩者的鬥爭空前激烈。

明朝滅亡時,令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為啥不見了,他們到了哪裡

在漫長的內部鬥爭中,兩者逐漸將皇權架空,而錦衣衛對統治者也沒了忠誠。在大難臨頭時,他們拋棄了皇帝。

1944年春,李自成的軍隊一路向北,直指京城。在敵軍兵臨城下之前,錦衣衛現任指揮使吳孟明在接到訊息後,早早拋下皇帝逃跑;前任指揮使駱養性則直接給李自成上交了鉅額財富,得以安享晚年。

明朝滅亡時,令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為啥不見了,他們到了哪裡

但是錦衣衛中也不全是這般背信棄義的人。城門被攻破時,錦衣衛提督李若璉為保護崇禎,率兵與敵軍展開殊死搏鬥,戰至最後一人。最後李若璉知明朝再無迴天氣數,刎頸就義。李自成勝後,明朝錦衣衛四處逃散,不知具體去處。錦衣衛的時代就此結束。

錦衣衛因皇帝鞏固政權的慾望而誕生,最後消失在與廠衛的爭鬥中。後世人在評價錦衣衛時總是褒貶不一。

明朝滅亡時,令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為啥不見了,他們到了哪裡

一方面,錦衣衛在維護社會秩序方面確實有效。明初,“妖僧仙道”盛行,極大地破壞了社會穩定,而錦衣衛使這些組織原形畢露。

萬曆年間,日本攻打朝鮮,在錦衣衛的幫助下,朝鮮時刻掌握侵略者的動態,最後贏得勝利。這都是錦衣衛價值的體現。

另一方面,當統治者無法有效平衡錦衣衛的勢力,錦衣衛就容易陷入內鬥和自我消耗中,這時錦衣衛反而成了國家的危害。比如,錦衣衛人數到後期已經發展到一個可怕的數字,為了養活多出來的這些人,明朝一度陷入財政困難。而後期,錦衣衛吞佔百姓土地,使平民流離失所的事情屢見不鮮。

明朝滅亡時,令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為啥不見了,他們到了哪裡

總而言之,錦衣衛是把刀,是正是邪,全看持刀人是否能駕馭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