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民的牛舌頭被割了,包拯:去把牛殺了,兇手自然就會來自首

包拯一生廉潔公正、不貪圖錢財、鐵面無私、敢於保護弱小,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

包拯出生在一個宦官家庭,其父包令儀24歲考中了進士,39歲包拯才出生,可謂是老來得子,父母十分地愛戴自己的兒子。

老農民的牛舌頭被割了,包拯:去把牛殺了,兇手自然就會來自首

放棄官職,回家盡孝

1027年,也就是宋仁宗天聖五年,包拯中舉,在建昌縣擔任知縣,由於父母年齡已高所以其向官府請命,想要在家鄉任職,方便其照顧父母。他的父母老來得子,非常地疼愛自己的兒子,想要兒子常回家看看,於是包拯綜合考慮下決定辭掉官職,回家照顧父母。

包拯在家鄉時經常保護弱小,遇到危難都會挺身而出,在家鄉名聲很好。他的父母去世後,父老鄉親都勸說包拯,希望他可以繼續做官,發揮他的才能,大家不忍心看著他這樣一個人才就這樣埋沒下去,如今父母已經去世,守喪完畢的包拯也了無牽掛。所以他趕往京城,最終擔任天長知縣。

老農民的牛舌頭被割了,包拯:去把牛殺了,兇手自然就會來自首

任職期間,遇到案件

在包拯任職期間,有一天正值秋分時期,一名老伯在知府門前喊冤,包拯出去看到老伯手中拿著一個牛舌,哭著說自己家的牛被人割了舌頭,所有人一時之間感到震驚,在農耕時代,牛是重要的犁地工具,許多人不捨得殺牛,更別提割了舌頭這種慘無人道的手段,把牛割去舌頭,牛沒有辦法吃飯,跟殺死一頭牛有什麼區別?

老伯家的牛就這樣沒了舌頭,不久後就會死去,家裡的地怎麼辦呢?一時之間,眾人犯了難,這時包拯對老農說:“你回去把牛殺了,兇手自會現身”大家都對此感到不解為何要這麼做,老伯也無濟於事,所以聽從包拯的辦法,把牛殺了。

老農民的牛舌頭被割了,包拯:去把牛殺了,兇手自然就會來自首

有個人來到衙門擊鼓鳴冤,說有人殺了他的牛,包拯聽說有人來報案,是關於牛被偷了一案,包拯當即決定將這人抓了。在公堂之上,包拯審問犯人到:“你知道自己為何被抓嗎”,報案人慌不擇路地說到:“我是來報案的,你為何要抓我?”包拯問他:“牛隻是被割了舌頭,你為何知道他已經死了呢?

是牛自己告訴你的嗎”,眾人一聽,紛紛覺得包大人果真料事如神,此時報案人自知無法再隱瞞下去,便自己承認了罪行,他說自己和老伯有恩怨,所以他想要報復他,不能殺人,那我就殺了他的寶貝老牛,事後我再說是他殺了我的牛。

罪犯投網,案件告破

他在公堂之上供述了自己的犯罪過程,他趁著天黑沒人,偷偷溜進老伯家裡割了他的舌頭,他也想過直接殺了老牛,但是如果他後期報案說是老伯殺了他的牛,想要再領一頭牛的時候,這樣不僅自己不會受罰,老伯要代替自己,所以他就割了老牛的舌頭,想要來個一石二鳥。但是他沒想到遇到了包拯大人,他只能自認倒黴,承認了罪行,案子最終告破。

老農民的牛舌頭被割了,包拯:去把牛殺了,兇手自然就會來自首

包拯小的時候就對一些懸疑類的畫本子有興趣,而他的父母也願意培養他這方面的興趣,所以對於一些事物的洞察力,他往往要比其他人更有天賦。而他的家教也十分良好,在學堂成績優異,父母為人本分,這也就導致了包拯從小就有了一顆為國為民的心,想要為人民辦事,這也就成就了後期的“包青天”的形象。

自從包拯剛剛擔任縣令不久,就展現出良好的破案天賦,放到現在就是神探一樣的人物,儘管包拯享受如此之大的榮譽,但是他對於貪汙腐敗以及傷風敗俗之事嚴厲杜絕,憑藉著其剛正不阿,廉潔的形象被民眾成為“包青天”。

老農民的牛舌頭被割了,包拯:去把牛殺了,兇手自然就會來自首

據記載,古代史料的文曲星就是以他作為原型的,包拯是宋朝時期最有名的清官之一,一直被後人所當做榜樣,正因為如此,包青天的形象深入人心,這也導致許多不屬於他的案件被當做他的,導致了盲目的個人崇拜。

當代的許多電視劇中深入人心的清官形象都是以他為原型的,不管怎麼說,包拯清官的形象應該宣揚,尤其是在當今這種反腐倡廉的時代,包拯更應該被當做許多為官者的榜樣,為民服務,多做一些對民眾有用的事情,當官者必須拒絕腐敗,當一名反腐倡廉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