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八百年:蓋世梟雄弒君犯上,熊通自立為王

@秦楚刊號

楚國八百年:蓋世梟雄弒君犯上,熊通自立為王

熊通即楚武王,他是一位深孚眾望的鐵腕人物,也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蓋世梟雄。他具有文韜武略,東征西討,善於治國,給楚國留下了安寧的發展環境和一套初具規模的國家機器,楚國由此而更加強盛。

公元前741年,楚厲王去世,熊通發動政變,殺死了楚厲王的兒子,自立為楚國國君。熊通以下犯上、弒君自立是大逆不道的。但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這場宮廷政變改寫了楚國的歷史。

能通繼位後,採取近交遠攻的策略,先後與鄧、盧兩國議親,娶鄧女為正夫人,娶盧女為側夫人,與兩國締結盟約。即位不到3年,熊通便揮師渡漢,遠征南陽,攻打周朝設在漢北的重鎮,但沒有得手。於是,他轉而攻打江漢平原西部並滅掉了權國。權國在今湖北當陽市東南,國土不廣但國力卻不弱。楚國從熊渠至熊坎都未能滅掉它,最後熊通實現了先君的心願。

楚國八百年:蓋世梟雄弒君犯上,熊通自立為王

值得注意的不是熊通伐權的用兵方略,而是他滅權以後的決策。熊通滅權後,並沒有沿用舊制,將權國封給自己的子孫,而是將權國故地改設為權縣,作為楚國直接掌控的一級地方行政機構,其最高行政長官也不再實行世襲制度。他任命鬥為權縣首任縣尹,但不久鬥與權國的貴族遺民串通反叛。隨後,熊通果斷髮兵包圍權縣,捕殺鬥,並將權國遺民遷走。此後,楚人每滅一國,便把該國的貴族遺民遷到楚國的後方,嚴加監管,對該國的故地則設縣統治,並委派楚國的公子王孫擔任縣公或縣尹作為行政長官。

縣的創制,以地域政治取代血緣政治,加強了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削弱了世襲貴族的勢力,推動了國家的強大和民族的融合,是一種符合歷史潮流的進步現象。這一做法大大鞏固了楚國在江漢間的統治地位。此後20多年,熊通一方面利用楚國與周邊國家和睦相處的有利形勢,勵精圖治、增強實力;另一方面積極謹慎地向周圍開拓,先後滅掉了州、萼等國,並大力開闢南蠻之地,使國力大為增強。

公元前705年,楚國已擴地千里,在諸侯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年,熊通將進攻的矛頭指向了漢東第一大國﹣隨國。隨國又稱曾國,都城在今湖北隨州市,擁有豐富的銅礦資源,是兩週之際長江中游銅器鑄造水平最高的一個諸侯國。

熊通清楚地知道楚國要稱雄於南方,必須擊敗隨國不可,但他攻打隨國還有更深層次的用意。熊通認為,周王室當年分封給楚國的爵位太過卑微,根本不能與楚國眼下的實力相配,他迫切希望周王室“尊其號”,提高楚君爵位,進而提高他在諸侯中的地位。

經過謀劃,他決定利用隨國君王與周王室同為姬姓的特殊關係,透過武力威脅逼迫隨國君王到周王室那裡去說情,請求周天子為他晉升爵位。

公元前706年,隨國糧食歉收,隨人缺衣少食,熊通抓住這個機會,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對隨戰爭。他親自統率楚國精銳的車兵和步兵攻打隨國。當楚國大軍行進到離隨都不遠處時,熊通命令部隊暫時駐紮紮下來,命其侄兒熊章人隨都見隨侯,逼迫隨侯求和。隨侯迫於楚國軍事壓力,命謀士少師隨熊章到楚師駐地和談。和談中,熊通要求隨國替楚國去要挾周天子,並說:“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

隨侯被迫向周天子進言,然而請求遭到周天子的拒絕。

隨侯返國後,派便者前在楚國,當熊通聽到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周天子的同意後,他大怒道:“自楚立國以來,南方蠻夷無不歸服,功勞這樣顯著,周天子卻不給我加封,那我就自封為王!

熊通自立為楚王,史稱楚武王,公然與周王分庭抗禮。熊通此舉開諸侯僭號稱王之先河,而征伐大權早已旁落的周天子卻別無辦法,各諸侯國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是望“楚”興嘆。

楚國八百年:蓋世梟雄弒君犯上,熊通自立為王

稱王后不久,熊通又邀請諸侯到沈鹿(今鍾祥市東)會盟。當時僅有黃、隨兩國的國君沒有參加會盟。黃國離沈鹿較遠,情有可原,但隨國離沈鹿很近卻缺席,熊通認為隨侯拒不到會是藐視自己。於是,熊通在沈鹿會盟後興師伐隨。這一次隨師大敗,隨侯被楚軍俘獲。但熊通並沒有滅掉隨國,而是讓隨侯在表示願意悔改之後與其結盟。從此,隨國再也不敢冒犯楚國,而楚國則完全確立了在漢東的霸主地位。

請加關注

@秦楚刊號

隨時瞭解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