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將與名將的對決,冉閔VS慕容恪,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十六國時期,第一猛將冉閔與第一名將慕容恪,在廉頗點將臺,迎來一場火星四射的經典對決。

猛將與名將的對決,冉閔VS慕容恪,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冉閔網圖

01、前燕後趙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有一對武功超絕的父子,慕容博、慕容復。

父子倆人為了復興燕國,上下奔走,不遺餘力,沉浸在復國稱帝夢中,不可自拔。

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要復興的燕國,其實是踩著冉閔開創的冉魏政權建立的。

西晉末年,爆發了著名的八王之亂,天下大亂,戰火不休。

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相繼建立政權,中國歷史進入十六國時期。

在這些胡人部落中,以鮮卑人實力最強,戰鬥力最高。

西晉時期,鮮卑共分六大部:宇文部、慕容部、段部、拓跋部、禿髮部和乞伏部,鮮卑六部又以慕容部最強。

鹹康三年(337年)九月,慕容鮮卑首領慕容皝自立為燕王。

十六國之一的前燕正式建立。

當時北方最強大的國家是羯族石勒開創的後趙,後趙國君是征戰沙場的一代暴君石虎(石勒侄子),石虎早就想徹底拿下幽州。

要想拿下幽州,必須消滅盤踞幽州的段部鮮卑和慕容鮮卑。

石虎與慕容皝不可調和,遲早必有一戰。

猛將與名將的對決,冉閔VS慕容恪,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後趙和前燕形勢圖

慕容皝建立前燕後,馬上向石虎稱臣,然後請石虎一起出兵攻打段部鮮卑。

我們倆有什麼事,等滅了段部鮮卑再說。

石虎欣然同意,不久兩人共同出兵,大敗段部鮮卑,

段部鮮卑末代首領段遼被迫逃到深山老林,段部鮮卑一蹶不振,地盤被兩家瓜分。

沒了共同的敵人,前燕和後趙馬上翻臉。

02、沙場首秀

鹹康四年(338年)五月,石虎親自率領數十萬人馬,從令支(今河北遷安)出發,浩浩蕩蕩殺向前燕首都棘城(今遼寧省錦州市義縣)。

無論是兵力還是國力,石虎都佔有壓倒性優勢。

此戰,石虎勢在必得,一定要徹底將前燕從地圖上抹去。

很快,石虎就將棘城團團包圍。

但是,石虎犯了個最大的錯誤,他的兵馬太多了,數十萬大軍深入敵境遭遇前燕頑強抵抗,前期戰事進展順利,戰事一僵持,後勤就跟不上了,不戰自亂。

石虎久圍不下,只能撤兵。

慕容皝當機立斷,決定派人率軍追襲。

派誰去呢?

慕容皝力排眾議,決定派自己四子慕容恪。

猛將與名將的對決,冉閔VS慕容恪,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慕容恪網圖

慕容恪當時才18歲,這是他第一次領兵出戰。

慕容恪沒有怯場,率2000騎兵完成自己的沙場首秀。

當時,後趙大軍一心撤退,慕容恪逮住機會,趁夜發起突襲,不斷衝擊。

後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全軍潰敗,慕容恪趁勢掩殺,斬首3萬餘級,取得自己沙場生涯第一場大勝仗。

最後石虎檢查部隊,發現整個後趙大軍只有遊擊將軍石閔率領的部隊,陣型不散,從容不迫,全身而退。

石閔是什麼人?竟然能在慌亂的大軍中一枝獨秀?

石閔是個漢人,本姓冉。

他父親冉瞻本來是乞活軍首領陳午麾下一名悍將,12歲就勇冠三軍,是河北大地著名的年輕小將。

乞活軍是石勒的死對頭,雙方大戰不休,後來石勒擊敗乞活軍,獨霸河北,冉瞻不幸被俘。

石勒雖然吃夠了冉瞻的苦頭,但他認為兩軍交戰,各為其主,他並不怪罪冉瞻,非常欣賞這個漢人猛將。

因此,石勒不僅沒有殺冉瞻,反而授意石虎將其收為養子,改名石瞻。

從此,石瞻成為石虎手下的一員大將,南征北戰,功勳赫赫,被封為西華侯。

從這輩分算起來,冉閔就是石虎的養孫,因此他也改叫石閔。

咸和三年(328年)七月,後趙和前趙(匈奴人劉淵所創)爆發大戰。

石虎率兵攻打前趙,結果被前趙皇帝劉曜擊敗,損失慘重,冉瞻不幸陣亡。

石虎出於愧疚心理,對冉瞻的兒子冉閔視若己出,關懷備至。

這次石虎盡起大軍,攻打前燕,石虎就帶上了年輕的冉閔,讓他見識一下場面,增加歷練。

結果,初出茅廬的冉閔表現非常出色,著實讓石虎感到十分驚喜。

冉閔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完成了和慕容恪首次交手。

只是,兩人此時怎麼也想不到,14年後,他們將迎來一場最經典的對決。

猛將與名將的對決,冉閔VS慕容恪,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03、冉閔稱帝

時光荏苒,冉閔和慕容恪逐漸成長,嶄露頭角,各自成為自己陣營的一代名將。

永和五年(349年)四月二十三日,後趙皇帝石虎病逝。

臨終前,他廢長立幼,立自己最小的兒子石世(當時年僅10歲)為皇帝,後趙頓時陷入大亂。

石世繼位後,石虎九子石遵在蒲洪、姚弋仲、冉閔等人支援下,殺入後趙國都鄴城,殺死石世,自立為帝。

而後,冉閔又率軍擊敗了不服石遵的石衝(石虎之子)。

冉閔聲威大振,被石遵封為都督中外諸軍事、輔國大將軍、錄尚書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成為僅次於石遵的二號人物。

然而,冉閔並不知足。

石遵稱帝前,為了鼓勵冉閔,曾親口鼓勵冉閔道:“努力!事成,以爾為儲貳。”

石遵的意思是,你好好幹,如果我成功當上皇帝,我就立你為太子。

冉閔對這話,深信不疑,石遵本人沒有兒子,而自己是石虎養孫,也就相當於石遵的乾兒子,自己做太子也說得過去。

結果石遵一坐穩皇位,就立侄子石衍(石斌之子)為太子。

顯然,冉閔是個漢人,只是養的,哪有侄子親,肥水哪能望外人流。

冉閔和石遵的友誼小船說翻就翻,就此反目為仇。

十一月,石遵召集石鑑、石苞、石琨、石昭幾個兄弟,準備弄死冉閔。

然而,石鑑耍了個滑頭,出門就背叛了石遵,向冉閔舉報。

冉閔火冒三丈,直接發動政變,殺死石遵、石衍等人,石遵在位僅183天。

作為報答,冉閔扶持石鑑登基。

石鑑也不傻,冉閔不死,自己就是個傀儡。

石鑑馬上密令石苞率兵偷襲冉閔,結果失敗。

事後,石鑑佯裝不知情,殺死石苞為自己脫身。

冉閔當然知道怎麼回事,可冉閔忙著平叛,根本就顧不上石鑑。

永和六年(350年),為了後趙徹底劃清界限,石閔宣佈改國號為“衛”,自己假託讖文“繼趙李”而改姓“李”。

不久,他又恢復了自己的漢姓“冉”。

閏二月,石鑑不甘坐以待斃,發起最後的反擊,派太監叫張沈等人趁虛攻打鄴城,結果太監向冉閔告密。

冉閔馬上廢殺石鑑,石鑑在位103天就一命嗚呼。

幹掉石鑑後,冉閔一不做、二不休,殺死石虎38個子孫,鄴城之內,石氏家族被滅。

冉閔隨即稱帝,正式建立冉魏政權。

猛將與名將的對決,冉閔VS慕容恪,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冉魏形勢圖

冉魏建立後,各地將領割據一方,根本不聽冉閔的號令。

石祗則趁機在襄國登上了帝位,封石琨為相國,姚弋仲為右丞相、親趙王。

冉閔和石祗兩人不共戴天,有你無我,馬上爆發激烈大戰。

期間,冉閔有勝有敗,戰事僵持不下,但是逐漸佔據上風。

為了抵抗冉閔,石祗被迫請前燕出兵相救。

終於到了,這年四月,後趙部將劉顯弒殺石祗,投降冉閔,後趙至此滅亡。

雖然冉閔徹底將後趙送進了地獄,可他的形勢依然不樂觀,他的敵人太多了,可謂是舉世皆敵。

尤其是最兇狠的前燕已經殺到了。

這次率兵出戰的正是冉閔的老對手慕容恪。

慕容恪率軍攻克中山,佔據幽州、冀州,擺明了要吃掉冉閔,佔據河北大地。

冉閔避無可避,只能迎敵。

冉閔和慕容恪的終極對決就此上演。

在十六國時期,冉閔被稱為第一猛將,慕容恪被稱為第一名將。

猛將對名將,註定會永載史冊。

04、火星撞地球

永和八年(352年)四月,冉閔與慕容恪在魏昌廉臺(今河北定州息冢鎮西南廉臺村))相遇。

廉臺就是戰國四大名將廉頗當年的點將臺,一個有故事的地方,迎來了兩個有故事的人的生死決戰。

14年前,兩人初出茅廬,就一鳴驚人;

14年後,兩人名震天下,卻要一決生死。

英雄對決的歷史,總是令人熱血澎湃。

自冉閔從軍以來,鮮有敗績,冉閔深知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絕不能輸,一輸就得死,而且不能退,一退就會粉身碎骨!

那就戰吧!

戰鬥打響,冉閔騎著朱龍馬,左持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迎擊戰鬥力最強的鮮卑精銳。

此戰,冉閔奉獻了驚豔的步兵衝刺戰術;

而慕容恪卻發明了一套連環馬戰術。

兩人上演了令人窒息的戰術博弈。

很快,冉閔取得十戰十捷的佳績,可他並沒有擊潰慕容恪。

慕容恪就像是一隻打不死的小強,充分發揮鮮卑騎兵機動性強的特點,散而復聚,死死咬住冉閔不放。

可鮮卑騎兵在經歷十次失敗後,軍心已經動搖,對冉閔的畏懼之心入骨。

關鍵時刻,慕容恪鼓勵士氣,叫手下將士務必堅持下去。

在慕容恪的大力鼓動下,鮮卑騎兵又一次向冉閔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冉閔急了,自己手下全是步兵,以步對騎,以寡敵眾,以勞敵逸,自己拖不起。

這仗不能這麼打了。

冉閔掃視戰場,發現遠處有片叢林,他突然有了主意。

鮮卑騎兵,機動性極強,來去如風。

可只要進了林地,鮮卑人不僅沒了優勢,反而會成為劣勢,根本不是步兵的對手。

冉閔決定揚長避短,將鮮卑人引進叢林,揚長避短,將敵軍徹底擊敗!

冉閔馬上指揮軍隊向叢林移動。

可是,冉閔的計劃被慕容恪手下參軍高開給識破了。

高開勸慕容恪把冉閔引誘至平地,再進行決戰。

慕容恪依計而行,不停地派人騷擾冉閔,並且騎著馬站在方陣正中,高高豎起帥旗,指揮方陣緩緩向前推進。

冉閔看見慕容恪這幅模樣,知道他這是在引誘自己發起進攻。

冉閔轉念一想,擒賊先擒王,只要把你生擒,我就贏了。

心急如焚的冉閔實在拖不起了,只好孤注一擲,率軍回到平地,準備一鼓作氣擊敗慕容恪。

猛將與名將的對決,冉閔VS慕容恪,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然而,等冉閔發起進攻才發現,對面的鮮卑人有些不一樣,他們的戰馬居然是連在一起的。

原來慕容恪竟然讓5000鮮卑精銳騎兵的戰馬用鐵鏈連線起來,組成一個整齊劃一的方陣,一個勁的射箭,無論承受怎樣的進攻都誓死不退。

這5000戰士成為了慕容恪的肉盾,一堵移動的鐵牆。

只要冉閔不把這5000人馬全部斬殺,就無法衝破慕容恪的陣型。

而慕容恪發明的這個陣型,後人管它叫連環馬!

事已至此,冉閔咬了咬牙,一拍朱龍馬,矛戟並舞,率先衝入敵陣,很快就殺死敵軍300餘人。

然而,沒用,無論冉閔發起多少次進攻,始終無法擊潰慕容恪的陣型。

終於,冉閔手下士兵體力已達極限,無法再衝。

機會來了,慕容恪等的就是此時。

他馬上下令,埋伏好的左右兩翼的鮮卑騎兵從側面向冉閔撲去……

很快,冉閔的部隊被鮮卑騎兵軍分割包圍,亂成一團。

完了,步兵沒有統一的方陣,就是騎兵的板上肉,只能任人宰割。

冉閔知道大勢已去,只好下令突圍。

在手下士兵拼死保護下,冉閔單人匹馬衝出了重圍。

慕容恪連忙下令追擊。

冉閔策馬狂奔,一口氣跑了20多里,眼看就要逃出生天。

就在這時,朱龍馬突然栽倒在地,氣絕身亡。

冉閔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燕軍一擁而上,將其擒獲。

冉閔在絕對的劣勢下,輸了,輸得很徹底,但慕容恪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包括高開在內很多悍將陣亡,冉閔雖敗猶榮。

他贏得了慕容恪的尊重。

只是,贏就是贏,輸就是輸。

此戰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不久,冉閔在龍城遏陘山遇害。

冉閔死後,遏陘山附近方圓七里草木皆枯,蝗蟲大起,整整7個月時間都沒下過一滴雨。

慕容儁(前燕皇帝,慕容恪二哥)以為是冉閔鬼魂作祟,派人到遏陘山隆重祭祀冉閔,並給他上了一個諡號:武悼天王。

冉閔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臺,留下一段英雄史詩。

而他與慕容恪的廉臺決戰也成為一段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