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年近八十,早已交權在家養老,朱元璋為何還對他滿門抄斬?

洪武二十三年,已經77歲的李善長不知怎麼想的,突然要建造府宅,於是向信國公湯和借衛士300人,結果湯和轉身就把這事告訴了朱元璋。

接著,又有人告發李善長,說他曾參與胡惟庸謀反一案。審訊的結果,是李善長明知胡惟庸有叛逆陰謀,卻不出面揭發檢舉,而是採取了徘徊觀望的態度。

“私自調兵”和“包庇謀反”兩件事加在一塊,最終促使朱元璋將李善長處死。本著斬草除根的習慣,同時還株連了李善長妻女弟侄等全家70餘人!

李善長年近八十,早已交權在家養老,朱元璋為何還對他滿門抄斬?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覺得疑惑,此時李善長已經是快接近80歲的老頭子了,又不在朝中做官,為何朱元璋一定要趕盡殺絕呢?

其實,並非朱元璋不肯放過李善長,而是從一開始,朱元璋就在算計殺掉李善長這個“大明開國第一功臣”,以為自己的子孫削去“木棍上的刺”。

事情的原委大致是這樣的。

朱元璋剛當了幾年皇帝,就越發覺得相權對自己的皇權形成了嚴重威脅。尤其是時任左丞相的李善長,既是淮西集團的領袖,又是開國第一功臣,權力大、威望高,有時候說句話在他們中間很是管用。

這可就讓猜忌心十分重的朱元璋放心不下了,但偏偏這李善長在朝堂上人緣又好,行為舉止也是較為謹慎,雖然有些小的過錯,但朱元璋始終抓不到他大的把柄。

如此有號召力的人居於相位,又加上當時淮西集團幾乎把持所有重要崗位的權力格局,讓朱元璋在頗具忌憚的同時,還不怎麼敢輕易動手。

朱元璋和李善長之間的權力矛盾,隨著李善長的退休,暫時沒有在明面上爆發。

隨後,汪廣洋代替李善長擔任了左丞相。沒過多久,胡惟庸又取代汪廣洋出任了官僚集團的一把手。

胡惟庸的才幹不及李善長,也不見得比汪廣洋強,況且當時劉伯溫尚在,朱元璋為什麼非得用他呢?又為什麼偏偏用李善長推薦、同為淮西集團的胡惟庸呢?

李善長年近八十,早已交權在家養老,朱元璋為何還對他滿門抄斬?

說到這裡,就要敲敲黑板,大家請注意,這正是朱元璋高明,或者充滿著厚黑學的地方所在。

劉伯溫曾當著朱元璋的面,說胡惟庸是一匹劣馬,如果重用可能會出事,這說明朱元璋在任命胡惟庸之前,是做過一番意見諮詢的。以劉伯溫所處的地位,他所做的評價,朱元璋不可能不給予充分的重視。

唯一的解釋,那就是朱元璋之所以要用胡惟庸為丞相,正是要利用胡惟庸的胡作非為,讓他在丞相職位上犯下大錯,妥妥一副“默默地看你表演”的戲碼。

果然,胡惟庸上臺後,朱元璋對他十分縱容。有御史彈劾時,朱元璋不問青紅皂白,就懲治了御史,使得胡惟庸越發猖獗,不僅半公開的謀害了劉伯溫,甚至還打算對大將軍徐達下手。

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於是突然以“擅權植黨”的罪名抓捕胡惟庸。並以此為理由,徹底廢除了丞相制度,權分六部,將所有大權統統攬到自己身上。

此外,朱元璋還製造出來了一份“胡黨”名單,將眾多開國功臣包含在內,受牽連的“僚屬黨羽”約15000多人,幾乎等於是將明初的官僚集團清洗了一遍。

此後十年時間,朱元璋又根據自己要殺的人的檔次,不斷升級胡惟庸的罪名,從最開始的“擅權植黨”升級為“通倭通虜”,也就是勾結倭寇和蒙古人,再後來又升級為“謀反”。

李善長年近八十,早已交權在家養老,朱元璋為何還對他滿門抄斬?

到了這一步,大家明白朱元璋在胡惟庸身上玩欲擒故縱的把戲,最終是什麼目的了吧?說白了就是要以此為由實現他誅殺功臣、廢除丞相的兩大目的!

可以說,朱元璋基本完成設想,既透過製造大案誅殺大量功臣將權力收攏了回來,又順勢廢除了丞相制度,為一家獨大的皇權集中鋪平了道路。

但是,別忘了,這個計劃還差一點點才達到完美的程度,那就是那個年近八十,已經退休在家養老的李善長!

朱元璋從李善長推薦的胡惟庸身上找製造大案的突破口,計劃裡何嘗沒有考慮過透過胡惟庸,牽連出李善長呢?所以儘管李善長已經77歲了,但朱元璋還是想法設法給他安上了勾結胡惟庸謀反的罪名,全家抄斬。

李善長被殺滅門時,只有他兒子李淇因為娶了公主得以倖免,李淇的兩個兒子因為算是朱元璋的外孫也沒有被殺,李善長全家逃過死劫的只有這麼四個人。

而此時,距離胡惟庸案發生已經整整過了十年!

李善長年近八十,早已交權在家養老,朱元璋為何還對他滿門抄斬?

幾年之後,朱元璋把這個方法又拿出來用了一遍,製造了著名的“藍玉黨案”,將開國武將們屠戮一空,把兵權也全部收了回來。並且以分封兒子們為諸侯王的形式,將兵權掌握統統掌握在了他老朱家手裡。

縱觀全域性,朱元璋不愧為人中之傑,竟然透過一個如此龐大而又縝密的計劃,一一實現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而李善長,在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結局,死亡是他唯一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