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劉備、孫權,單字名在三國時的盛行是巧合還是必然?

中國傳統文化至今還影響著生活在這片大地上的億萬人民,而姓名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在當代社會依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姓名不僅是一個人區別其他人的符號,更是不同時代經濟政治文化的反應。回溯歷史,三國中單名文化無疑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究竟是三國中取名的巧合,還是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曹操、劉備、孫權,單字名在三國時的盛行是巧合還是必然?

圖|西周分封圖

一、從先秦的淳樸自然到三國的單字盛行

從先秦時期到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中間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姓名也隨著時期的不同而展現出不同的特徵。姓名不同時期的不同特徵也代表著價值取向的變化,在這背後有著更深層次的人文因素的改變。

先秦時期:取名自然隨意、不精雕細琢

一個人姓周,在家中排行老大,則他的姓名可能被叫做周老大。是不是覺得先秦時期取名如此隨意,但事實上的確如此,只不過這種名字有更加文雅的表達,但總歸是直接代表這種意思的。

鄭莊公名寤生,為何會取這樣的名字呢?“寤生”在古語中表示母親在生產時,孩子的腳是先出來的,那麼事實的確如此嗎?據《春秋》中記載鄭莊公是倒著出來的令他的母親姜氏痛苦不堪,所以他的母親並不喜歡他,而是更喜歡他的弟弟叔段。

曹操、劉備、孫權,單字名在三國時的盛行是巧合還是必然?

圖|司馬遷

“欲立段為太子,公弗許”。——《史記》·鄭世家·第十二

這是《史記》中姜氏請求鄭武公讓叔段繼承國君的記載,但是鄭武公並沒有姜氏的要求。由此可見鄭莊公名字的由來的確如此。孔子名丘,也有類似的原因,因為孔子頭的形狀不規則,看起來就像山丘一般,因而取這樣的名字。

總體來說,先秦時期取名沒有諸多限制,更像是處於一種自然的狀態。不需要對名字進行仔細的推敲,根據人出生時某些特徵,就可以直接取名。

以進取之意取名的漢朝

漢代在中國歷史上是特殊的,其開國皇帝劉邦是平民出生,最後成就一番帝王大業,至於朱元璋也是

平民皇帝這算是後話了。陳勝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在劉邦身上完美地被進行實踐了。說了這麼多,也是為了說明漢代人欽佩高祖劉邦,想像高祖一樣建功立業,書寫自己的華麗篇章。

例如西漢大臣蘇武名字中的“武”便是以進取為意,面對匈奴貴族的威脅利誘,蘇武能夠堅持本心可見其心中為國建功的志向毫無動搖。正是有了為了漢朝的進取之心,蘇武才能夠不輕易投靠匈奴。

勇武、英勇正是這個時代的縮影,由此誕生了諸多功臣名將。

曹操、劉備、孫權,單字名在三國時的盛行是巧合還是必然?

圖|漢高祖劉邦

三國時期單名引領潮流

單名的盛行與王莽這個歷史人物是密不可分的,何解?王莽的新朝作為西漢王朝的取代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需對一些西漢一些政策進行改變,以達到區別於漢的目的。

“王莽長孫,本名會宗,因法令改名宗。因謀反,複名會宗。”

這是改二字名為賤名的起因,此後王莽從國家的方方面面都對體制進行了革新,這其中自然涉及到姓名文化。在王莽當權的時代,二字名用來對犯人的處罰。或許是因為王莽本人是單字名,所以單字名就成為高貴的象徵。雖然後來王莽和他的新朝都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是單字名卻一直在盛行。

從先秦到三國時期隨著時代的變化,取名字逐漸擁有了一些限制,不再是隨心所欲。

曹操、劉備、孫權,單字名在三國時的盛行是巧合還是必然?

圖|王莽

二、三國時期單字名盛行,有其歷史淵源

單字名的盛行有著其歷史淵源,但是也有現實性的因素在裡面,歷史的淵源與現實的需要共同促成了單字名的流行。

歷史因素:王莽的影響

此前已經敘述過王莽將二字名作為對犯人的處罰,但在這裡有必要重新強調一下。在王莽時期,遵守王莽法令改為單字名的人自然是三國時期歷史人物的祖先。在王莽覆滅以後,那些人也並沒有將單字名改過來,因為名字本來就對於一個人有重大影響,一經確立,不會隨意進行變更。

作為後代的三國時期人物見祖先的名字也是單字名,自然也會取單字名,這是對祖先的一種尊重以及家族的傳承。此外,二字名被王莽定義為犯人的標誌,作為士大夫階層的高貴,自然也不會去取二字名。

統治階層控制文化的需要

姓名作為文化的一種形式,自然引起了統治者的注意,政治經濟方面對民眾的控制自然是重點,但是遠不如文化層面對人的來的深遠與持久。

自此統治者由自身開始帶頭取單字名,再由士大夫階層的仿效與推廣,進行形成民眾取單字名的局面。統治階層意欲以姓名文化作為切入點,逐步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最終控制民眾思想,維護自身統治的目的。

曹操、劉備、孫權,單字名在三國時的盛行是巧合還是必然?

圖|小農經濟

小農經濟具有封閉性,家族影響深刻

小農經濟具有自給自足的特點,因而與外界的交往較少。在嬰兒降生以後往往由家族內有文化且德高望重的長輩進行取名。這些長輩接受到封建禮教的影響深刻,取名時自然不會違反祖先取名的一般傳統,因而單字也在家族內流行。

祖先之法不可更,古代人迷信意識較強,認為變更祖宗之法會導致大亂,進而破壞自己安定的生活。出於這樣的考慮,三國時期的人們基本不會選擇去取二字名,去破壞祖先的傳統。

對於後代的美好祝願

單字名在王莽時代就已經被確立為高貴的象徵,士大夫階層雖然痛恨王莽及其新朝,但是關於王莽對單字名和二字名新的定義,並沒有予以否定,並且一直延續下來了。

在為後代取名時,士大夫階層也會將自己的祝願以及期待放在名字當中,希望後代能夠保持榮華富貴,甚至希望後代在功名方面可以超過自己。單字名作為高貴的象徵,自然會成為第一選擇。

曹操、劉備、孫權,單字名在三國時的盛行是巧合還是必然?

圖|古代幼童

對於平民來說,自己這一代無法實現本質上的跨域,自然會把希望放在後代身上,以求後代某一天能夠實現這一追求。所以在姓名的選擇時,選擇貴族推崇的單字名,包括了對後代能夠成為貴族的一種期待。

三、單字名千古流傳,亦是時代縮影

單字名是民族的一種象徵,在特殊時刻能夠發揮重大作用

中華民族在遇到災難時,總會迸發出一股強大的凝聚力,而這種凝聚力歸根到底來自於一種認同感,具體來說是一種文化的認同感。單字名作為姓名文化的一種,而姓名文化也是整個文化範疇的一個重要重要的組成部分。

因其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會牽動中華兒女的心,自發形成一種認同感,幫助中華民族始終向前發展。

曹操、劉備、孫權,單字名在三國時的盛行是巧合還是必然?

圖|蘇武牧羊

激勵著後人不斷進取,不墜祖先之名

後代本就是祖先血脈的一種延續,而單字名也是對於祖先的一種延續。三國時期袁紹四世三公,進而逐鹿天下,不管其逐鹿天下的本意如何。但其中有一條定是不辜負祖先的威名,而祖先的威名激勵著袁紹不斷進取,乃至完成對祖先的超越。

單字名是一種民族精神的傳承

單字名作為姓名的一種形式,其中包含著中國人的志氣精神。單字名傳承著東漢初年那些仁人志士的精氣神,傳承到三國時期,鑄就了一些人的忠義。如蜀漢的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擔心的不是個人的生死,而是蜀國的存亡。

三國時期的關羽也是忠義的典範,其被後世尊為武聖除了武力的因素外,就是其忠義佔了很大部分。這種氣節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不曾缺乏,也就是有氣節的存在鑄就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的精神,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曹操、劉備、孫權,單字名在三國時的盛行是巧合還是必然?

圖|關羽

結語

姓名文化在中華文化上佔據著重要地位,中國的姓名文化帶有中華民族的獨特印記。這種印記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有所淡化,反而會隨著時代的變遷包含新的內涵,並在新的時代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凝聚著一代又一代為民族復興而奮鬥。

單字名作為中國歷史上一段時間所盛行的取名文化,在這段歷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這種文化依然存在,但是不再是三國時期唯一的取名形式,而是融合在中國取名文化的大家庭中。同其他優秀文化一起構成中華新的歷史篇章,助中華民族踏上新的歷史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