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著名的酒局,一個比一個精彩

中國古往今來,歷史上有名的酒局不少,就跟我們現在組局喝酒吃飯帶著目的一樣,古時候的酒局也有它特定的目的和意義,讓我們看看這些著名的酒局背後究竟暗藏著什麼玄機?

最豪華的的酒局——乾隆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適逢清朝慶典,乾隆帝為表示其皇恩浩蕩,在乾清宮舉行了千叟宴。宴會場面之大,實為空前。

這些著名的酒局,一個比一個精彩

根據上聯的意思,兩個甲子年120歲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歲。下聯是古稀雙慶,兩個七十,再加一,正好141歲,堪稱絕對!

在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們爭先恐後,一邊說著“多虧了朝廷的政策好”,一邊大快朵頤,狼吞虎飲。據說暈倒、樂倒、飽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數。

千叟宴這場浩大酒局,被當時的文人稱作“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最快倒的酒局——杜康美酒醉劉伶

傳說晉代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酒量極大舉世無雙。由於對政治不滿,他經常出外遊歷喝酒。

有次他來到洛陽,走到杜康酒坊門前。只見門上的對聯寫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盞海底眠。”橫批:“一醉三年”。劉伶一見這副對子,自是不服,心想定是什麼愛吹噓之人誇下海口,便進了酒坊,想一探究竟。

劉伶喝了一杯,口感甚好,叫杜康再上。杜康勸他不要再喝,劉伶哪裡聽得進去。酒過三巡,不覺有點把持不住,一路喃喃吟唱,到家就爛醉如泥。

他把妻子叫到床前:“我要死了,把我埋在酒池內,上邊埋上酒糟,捌制壺給我放在我身邊。”說完,他就死了。劉伶一生好酒,因此他的妻子也就照法將其安葬。

這些著名的酒局,一個比一個精彩

三年過後,杜康來訪劉伶,問其要劉伶三年前的酒錢。劉妻一聽,氣得不行:“劉伶三年前原來是喝了你家的酒,他到家就死了。你要錢,我還找你要人呢!”

杜康忙說:“那不是死了,是醉了。”他們來到酒池,翻開酒糟,劉伶果然面色紅潤。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劉伶醒來,醒來!”

只見劉伶打了個哈欠,口中又喃喃有聲:“好酒啊,好酒!”

從此,杜康美酒醉劉伶傳為歷史佳話。

最具殺氣的酒局——鴻門宴

鴻門宴是極具代表性的酒局之一,我願稱之為“最具殺氣的酒局”。

鴻門宴上,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

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劉邦,也撥劍起保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

這些著名的酒局,一個比一個精彩

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只好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命賜豬腿後,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

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

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飲酒,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璧一雙,並向大將軍范增獻上玉斗一雙,請您收下。

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了白壁,氣得范增撥劍將玉斗撞碎。

最壯膽的酒局——醉打金枝

昇平公主嫁到郭家後,不改往日金枝玉葉的做派,動不動對丈夫和公婆發脾氣,公婆還要反過來向其下跪行禮。

郭曖對此十分不滿,平日在頤指氣使的公主面前他倒也不敢有所造次。某次郭曖心裡不爽,在家宴上多喝了幾杯。當即要求昇平公主應該遵守婦道,給郭子儀夫婦行下跪禮,結果被昇平公主嚴詞拒絕並遭到當面訓斥。

哪想喝高了的郭曖藉著酒勁,也不顧昔日情分,把公主拖回臥室飽以一頓老拳,打的公主滿臉開桃花。

這些著名的酒局,一個比一個精彩

這可不得了,公主立即回到孃家皇宮大院裡找自己的爹爹代宗皇帝去哭訴。郭子儀連忙把兒子捆起來送到皇宮請罪。最後,在皇帝和郭子儀的調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

經過這麼一鬧,兩個人反而感情升溫,如膠似漆,好不恩愛,倒是因禍得福了。

當然,我們是要堅決反對家庭暴力的!不家暴,是最基本的原則和底線!

所以建議袞袞諸公,家中若有河東獅吼,不妨領貴夫人去老舍茶館看場京戲《打金枝》,當然,不要忘了掂瓶二鍋頭壯行。

最後悔的酒局——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一個著名的酒局,也是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

於是安排了一次酒局,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武將飲酒。酒席上趙匡胤坦言擔心他們手握重兵日後會造反,他們只好告老還鄉以享天年,並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他們的兵權從此被徹底解除了。

這些著名的酒局,一個比一個精彩

之後又召集節度使王彥超等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兵權。這也開啟了宋朝數百年重文輕武的國家體制。

這樣的做法雖然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大大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

在古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向來有效,拳頭就是硬道理。這種國富兵弱的格局,最後終於導致了宋朝的滅亡。

可見,生存權都保證不了,一切都是白搭。所有這些後果,都起始於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

最鼓舞人心的酒局——東晉新亭會

西晉末年,中原經過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後,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紛紛舉家南遣,渡江而南的佔十之六七,史稱“衣冠渡江”。

南渡後的北方士人,雖一時安定下來卻經常心懷故國。每逢閒暇他們便相約到城外長江邊的新亭飲宴。

名士周顗嘆道:“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在座眾人感懷中原落入夷手,一時家國無望,紛紛落淚。這裡的江河之異,是指長江和洛河的區別。當年在洛水邊,名士高門定期聚眾舉辦酒會,清談闊論,極興而歸,形成了一個極其風雅的傳統。此時眾人遙想當年盛況,不由悲從中來,唏噓一片。

為首的大名士王導立時變色,厲聲道:“當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眾人聽王導這麼說,十分慚愧,立即振作起來。

王導及時打消了北方士人們的消極情緒,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會。

後世詠歎國破家亡的詩詞歌賦裡常常見到的“風景殊異”、“新亭會”、“江河”,就是來自此次新亭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