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一個到死也要站著的王朝,代表著華夏的脊樑

大明王朝,在華夏曆史上存在276年,期間總共出現十六位皇帝,並傳十二世,它是華夏曆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統一中原王朝,這個王朝雖被後人詬病,但誰也沒法否認它的豐功偉業,它在華夏曆史上創造的熠熠生輝的一頁。

大明王朝,一個到死也要站著的王朝,代表著華夏的脊樑

網路圖片

大明王朝始建於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建立,滅亡於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殉國而亡,興亡更替,本就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但在每一個華夏子孫心中,誰都無法忘懷大明創造的中華盛景。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誓言,也是承諾,當然這句話並不是說說而已,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也用生命踐行了這份誓言。

大明王朝極盛之時更是創造了疆域廣達一千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東南西北,試看那時誰主沉浮,唯有大明可繼漢唐。

大明王朝,一個到死也要站著的王朝,代表著華夏的脊樑

網路圖片

雖然大明朝的歷代皇帝都被後人冠以奇葩的存在,但大明卻實實在在創造了統治的新高度,大明既沒有漢朝的外戚干政,大明也沒有唐朝的世家藩鎮割據,他有的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也就是為什麼死對頭大清王朝也對明朝以“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評語加以評價。

大明王朝那些熠熠生輝的人物留給後人多少遐想,好的壞的,現在誰能說得明白,但不管怎樣,那些輝煌的存在卻雋永在每一個華夏人的內心。

在儒家思想教育的下,順時人人以和為貴,但壓迫到一定極點後,民間便會產生一種狂風暴雨般的反抗,這是華夏民族骨子裡有一種天生韌性。

大明王朝,一個到死也要站著的王朝,代表著華夏的脊樑

網路圖片

元朝末年,元朝統治者對老百姓的壓迫更加慘烈,整個元朝統治下的漢民族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朱元璋就在這個時候登上歷史舞臺,在元末各地農民起義爆發的大熱潮中,朱元璋在郭子興麾下南征北戰,後屢創軍功,終於在1368年建立下大明王朝,打破了中原被元朝統治的屈辱,可以說,朱元璋對華夏文明的再興立下了汗馬功勞。

朱元璋的主要功績就在於以一介布衣創造了一個王朝,打破了門閥世家統治了幾千年的桎梏,這是一種思想的解放,也是一種文明的改革,縱觀世界歷史也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有些人說,他只是運氣好,這麼說吧,在那個時代,比他出身好一百倍的人未必能創造那個奇蹟,能奮鬥出一個大王朝那是奇蹟。

大明王朝,一個到死也要站著的王朝,代表著華夏的脊樑

網路圖片

朱元璋將一個統一的華夏文明再續了上百年,更是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朱元璋英武偉烈,不管從出身,奮鬥史,功績各個方面講,又有幾個帝王可與之相比較呢?

我們從偉人對他的評價中來看,也可以證明他的曠古未有。

“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這個評價堪稱絕高了。

朱元璋的一生,大概如他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不錯,一介布衣,為民請命,不說別的,單就重造之功,後人又有什麼理由不欽佩他到五體投地呢?

朱允炆,建文帝,他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幸運是他是朱元璋的孫子,不幸他是朱標的兒子,朱標死得太早了。

朱元璋駕崩以後,他順利繼位,成為大明第二位皇帝,即明惠宗,這個皇帝找不到優點,或許寫歷史的和看歷史的我們一樣,對失敗者來的更挑剔一些吧。

大明王朝,一個到死也要站著的王朝,代表著華夏的脊樑

網路圖片

他的一生可以這樣總結吧:

一:沒有爺爺的能耐,卻想著早早做爺爺,但卻忘記了沒有那個爺爺不是從做孫子開始的。

二:常言書生誤國,尤其是紙上談兵的書生,信書生是他一生最大的錯。

三:太自信,自信是一種優點,但過猶不及,過了就是原罪。

所以建文帝一上來就削藩,將自己叔叔們全逼死,這就是他走的太快的最大惡果,想一想都惋惜。

永樂帝朱棣,這個皇帝是大明最讓人喜歡的一個,敢作敢為,純爺們,他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天生的主角。

大明王朝,一個到死也要站著的王朝,代表著華夏的脊樑

網路圖片

一:遷帝都於北平,真正將自己置於國門上,用實際行動踐行天子守國門。

二:文治武功,全都鼎盛,文修《永樂大典》,武主四海臣服,將大明之疆域闊到鼎盛,真正實現大明的百姓不被人欺負,真正做到四海之內威加的聲望,外國受封之國竟然多達三十多個,國勢極盛!

三:外交更是面向世界,創造海上影響,鄭和下西洋,朝貢成家常,這豐功偉業有幾人能及。

永樂大帝的一生就用《明史·成祖本紀》總結吧:“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朱高熾,即明仁宗,有名的小胖子,一部《大明風華》更是讓他圈粉無數,這個可愛的胖子在歷史上的評價可是很高的,要總結他,大抵就是這幾點。

大明王朝,一個到死也要站著的王朝,代表著華夏的脊樑

網路圖片

一:“三楊開泰”,政風清朗,百姓和睦,優待建文帝舊臣,平反了老爹製造的冤案,這是文治的功績。

二:不再窮兵贖武,使得百姓有了喘息的機會,當然,歷史沒有對錯,戰爭和和平在古代是沒法分割的,誰不能說戰爭有錯,又沒人說不戰就對,但在這個階段,百姓休息喘息是對大明非常有利的。

他的一生,絕對不是在位的一年可以概括的,但也能用《名史》中對他的評價總結:“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朱瞻基,後世只用一句蛐蛐皇帝評價他,顯然是有失公允的,雖然他不是完美的,但哪個人又能十全十美呢?

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帝,有一點癖好又有誰會說這是不對的呢?現在一些稍微有點地位身份的人,都可以不可一世,何況主宰天下的皇帝呢。

大明王朝,一個到死也要站著的王朝,代表著華夏的脊樑

網路圖片

大明的“仁宣之治”就是他和他老爹創造的,這個功績已經足夠了,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這樣的評價足以洗刷一點癖好帶來的不公評價了。

明英宗朱祁鎮,怎麼說呢?這人是有錯,雖比不上祖宗,但絕對對得起子孫,雖然土木堡之變成了俘虜,但這絕對不能將其在位期間的一系列舉措全然否決,即便被俘,他也能忍辱負重,這是常人難以做到的,在後期回到大明以後,還能在弟弟手中奪回皇帝位,難道這不是一種能力嗎?別的不說,單就廢除殉葬這一點就已經優於其他人很多了。

朱祁鎮前後在位二十四年,在政務上面也算勤勉,人生的兩個汙點打錯一場仗,錯殺一個人,但這並不能否定他的一生。

明景帝朱祁鈺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就因為哥哥錯打了一場仗,撿了一次漏,當上了皇帝,但他沒有趙構的幸運,皇位最終被朱祁鎮重新奪走。

大明王朝,一個到死也要站著的王朝,代表著華夏的脊樑

網路圖片

總結他的一生總是離不開一個人,哥哥朱祁鎮,正是成也朱祁鎮,敗也朱祁鎮,但景帝是個好皇帝,毋庸置疑,他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雖然皇位的吸引力很大,但在大明王朝,那個位置在先皇仍在世的情況下,走出那一步需要什麼樣的運氣,也是他的哪一步,保住了大明群龍無首的亂局,再加上在位期間一些列舉措,讓後人覺的要是他有趙構的命也許真的是一件好事。

明憲宗朱見深,他是一個一生充滿傳奇的人,後世總被一個萬貴妃影響,但男人嘛,喜歡女人這種事情上都一樣,何況他還是一個皇帝呢?

他怎麼說呢,有好有壞吧!好在政務上還算有能力,但也免不了任用奸佞的中後期皇帝的弊端,這不是他的責任,這應該是是一種歷史傳染病,沒有那個王朝能倖免,尤其是後世的不肖子孫。

明孝宗朱佑樘,朱見深的兒子,創造“弘治中興”的那位,也許是從小受過苦的原因,他給大明續了命,也算無愧列祖列宗了,扭轉腐敗,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用現在最流行的總結就是朱佑樘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人。

大明王朝,一個到死也要站著的王朝,代表著華夏的脊樑

網路圖片

歷史上能稱之為中興之主的皇帝又有幾個差的呢?但這人錯就錯在太專情了,只愛皇后一個人,這當皇帝,為了子孫後代的萬世基業,好歹也應該雨露均霑,他倒好,只娶一個皇后,連男人那點錯誤都不想犯,這也導致了只剩下一個能繼承皇位的兒子。

十六位皇帝,總結多了都嫌煩,就寫這麼多吧!

總之,大明朝十六位皇帝,留下了無數的輝煌,也留下了無數的荒唐,但這些都掩蓋不了大明在華夏曆史中的輝煌地位,熠熠在歷史長河中,好的壞的,任由後人評說,它都在那裡,它已在那裡,它輝煌在每個人的心中!就算到大明滅亡的那天,也沒有割地賠款,也沒有稱臣納貢,這就是華夏的脊樑,就算亡了,也要站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