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信了嗎?皇太極曾得到了秦始皇下令製作的傳國玉璽

您信了嗎?皇太極曾得到了秦始皇下令製作的傳國玉璽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用藍田山美玉製成玉璽,上刻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稱為“傳國璽”。玉璽製成不久,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遇風浪,御舟有被掀翻之險。秦始皇迷信,命人把玉璽拋入湖中,祀神鎮浪。

想想看,湖深千尺,且泥沙厚積,璽已入湖,誰能再尋?!

所以,我可以很明確地回答:“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就在洞庭湖底某一個地方。

不過,傳國玉璽的故事也未就此結束。

因為,南巡結束,回到咸陽,秦始皇又命人重新刻制了第二枚。

為了維護自己的神授大權形象,秦始皇編造出一段鬼話,說八年後,車駕出巡道華陰平舒道,有人拿著玉璽站在道中,對秦始皇的侍從說:“請將此璽還給祖龍(秦始皇代稱)。”言畢不見蹤影。

這尊傳國玉璽在秦亡後,由亡國之君子嬰交到劉邦手中。

西漢末年,王莽覬覦兵權,逼迫王太后交出玉璽。王太后氣不過,將玉璽摔於地上,玉璽一角被撤壞。王莽拾起,後命人用黃金將缺角給補上。這枚傳國玉璽因此有了第一道“防偽標誌”——黃金角。

傳國玉璽的第二道“防偽標誌”是曹丕弄上去的。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位,認為曹家應該是傳國玉璽的最終歸宿,並命人在玉璽左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

您信了嗎?皇太極曾得到了秦始皇下令製作的傳國玉璽

哪料,魏為晉篡,玉璽隨即落入司馬氏之手。

西晉國祚同樣不長,八王亂起,永嘉起禍,玉璽先後為劉聰、石勒等人所得。

石勒建立後趙,心態和曹丕一樣,命人在玉璽右肩部加刻了“天命石氏”字樣。

這,是傳國玉璽的第三道“防偽標誌”。

玉璽落在胡人之手,東晉皇帝被民間譏稱為“白版天子”。

冉魏滅掉後趙,冉閔命人將傳國玉璽奉還東晉首都建康。

東晉滅,進入南北朝,宋代晉、齊代宋、梁代齊,玉璽最後傳到了梁武帝蕭衍的手裡。

南梁末期發生了侯景之亂,玉璽被一個叫郭元建的人拿走,獻給了北齊朝廷。

北周滅北齊,隋篡北周,李唐代隋,朱溫篡位,後唐滅梁,玉璽歸後唐統治者所有。

公元937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出賣燕雲十六州為條件,引契丹軍攻洛陽。

後唐末帝李從珂悲憤之下,懷抱著傳國玉璽登上玄武樓自焚。

照理說,玉璽是不會被大火燒燬的,但大火被撲滅後,人們怎麼也打不到玉璽。

也就是說,玉璽從此人間蒸發,不再現世。

這之後的後晉、後周、宋、元、明、清皇帝所持玉璽,全是另外刻制的。

特別要提的是,明崇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後金多爾袞等四貝勒遠征察哈爾,奉還了一件寶物,頌稱說是秦始皇所制傳國玉璽。

當時,多爾袞用快馬發回奏章稱:“天錫至寶,此一統萬年之瑞也!”

後金汗廷一下子樂開了,人人歡欣鼓舞。

您信了嗎?皇太極曾得到了秦始皇下令製作的傳國玉璽

文館漢官鮑承先上奏,“大寶呈祥,天賜玉璽,乃非常之吉兆也”,建議皇太極擇吉郊迎,以此璽鈐行敕諭,“頒行滿漢蒙古,俾遠近聞知,鹹識天命之攸歸”。

皇太極點頭贊同,傳諭左右說:“此玉璽乃歷代帝王所用之寶,天以畀朕,信非偶然也!”

諸後金大小臣工、明朝降臣降將,紛紛阿諛奉承。

孔有德說:“自古受命之主必有受命之符,昔文王時鳳凰鳴於岐山,今皇上得傳國寶璽,二兆略同。”

耿仲明上疏:“天賜寶璽,可見天心之默佑矣。惟願早正大統,以慰臣民之望。”

……

這樣,皇太極鈐用此寶,大大方方地去汗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定年號為“崇德”,以天子自居。

其實,皇太極所得玉璽來歷不明,並無史書所載的“三道防偽標誌”,絕非昔年秦始皇所制傳國玉璽!

正因如此,清自乾隆以下諸帝,一直都在秘密尋訪那枚被賦予“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傳國玉璽”,但終無所獲。

1924年11月,馮玉祥等人驅逐末代皇帝溥儀出紫禁城,警察總監張壁和鹿鍾磷等人曾在宮中進行過仔仔細細的搜尋,並沒找到具備“三道防偽標誌”的秦始皇所制玉璽。

因此,可以下結論,具備“三道防偽標誌”的玉璽確是毀於後唐末帝李從珂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