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即位後,四個兒子相繼病死,背後究竟有何貓膩?

前180年九月底,代王劉恆被朝中大臣和劉氏宗親擁立為皇帝,是為漢文帝。劉恆即位以後,他與原配所生的四個兒子,在三個月內相繼病死,這背後究竟有何貓膩?

要解開這一歷史謎團,我們得從劉恆被擁立為帝的過程中抽絲剝繭,探查真相。

前180年八月一日,心狠手辣的呂后去世,呂祿、呂產圖謀作亂。同年九月初,丞相陳平聯合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等人,一舉粉碎了諸呂勢力,劉氏王朝轉危為安。

雖然當時在位的皇帝是少帝劉弘,但因為他是呂后生前所立,因此失去了繼續做皇帝的資格。接下來由誰當皇帝,便成為了朝中大臣和劉氏王侯的首要議題。

《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

“諸大臣相與陰謀曰:“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呂后以計詐名他人子,殺其母,養後宮,令孝惠子之,立以為後,及諸王,以彊呂氏。今皆已夷滅諸呂,而置所立,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矣。不如視諸王最賢者立之。”

大臣們深知斬草除根的重要性。既然已經剷除了呂氏家族,那麼只要身上還流著呂氏血液的,無論他是少帝,還是諸侯王,都不應該被視為劉氏後裔。

各位大臣私下統一了意見:“少帝劉弘、淮陽王劉彊、常山王劉不疑,都不是惠帝的親生子,而是呂家的傀儡。如今,諸呂已滅,如果放任少帝不管,等他長大執政後,我們就危險了。不如從高帝的子孫裡面,選一個賢能的王爺立為皇帝。”

漢文帝即位後,四個兒子相繼病死,背後究竟有何貓膩?

大臣們又開始討論起來:

“呂氏以外家惡而幾危宗廟,亂功臣,今齊王母家駟,駟鈞,惡人也。即立齊王,則復為呂氏。欲立淮南王,以為少,母家又惡。“

呂后專權、外戚亂政把漢家王朝搞得烏煙瘴氣,給大臣們留下了巨大的心裡陰影。因此,在挑選皇位繼承人的時候,他們非常警惕候選人的母家勢力。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他們首先把齊王劉襄和淮南王劉長排除在外,理由是他們二人的母家都是惡勢力。

最後,大臣們一致認為:

“代王方今高帝見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且立長故順,以仁孝聞於天下,便。”

高帝劉邦在世的兒子只有三個,已經排除了兩個,代王劉恆便成為了唯一的人選。一直在代國保持靜默的劉恆,終於進入了大臣們的視野。

劉恆是大臣們心目中的完美人選:一是在劉邦現存的兒子裡面,劉恆最年長;二是劉恆品行寬厚,孝順仁慈;三是劉恆的母親薄氏,作風嚴謹,心地善良。

於是,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暗中派出使者,去代國迎接劉恆回京。

漢文帝即位後,四個兒子相繼病死,背後究竟有何貓膩?

當劉恆得知使者是來迎接他回京當皇帝時,他那如古井一般的內心突然急促地跳動著。

是真,是假?是福,是禍?難道天上真的會掉餡餅?劉恆的心裡冒出很多個疑問。

劉恆拿不定主意,先找來最信任的宋昌、張武商量,然後又去跟薄太后商議,接著請占卜師預測吉凶,最後才下定決心去長安。

九月底,劉恆的車隊到達長安渭橋。朝中大臣們紛紛前來拜見,自稱為臣,劉恆下車答拜。

太尉周勃進見說:“大王,我想單獨跟您說幾句話。”

陪在劉恆身邊的宋昌正色道:“太尉想要說公事,那就公開說。如果太尉想要說私事,我們大王不接受私情。”

周勃面露尷尬之色,跪下奉上天子印璽和符節。

對於周勃,劉恆絲毫不敢怠慢,知道他有很重要的話要講,連忙安撫道:“周太尉,到我的官邸再商議吧。”

大臣們簇擁著劉恆進入代王官邸,在這裡,劉恆和大臣們開了一場至關重要的溝通會。

漢文帝即位後,四個兒子相繼病死,背後究竟有何貓膩?

在會上,以陳平、周勃為代表的功臣集團和以劉郢、劉章為代表的皇族集團,與劉恆達成了以下兩點共識:

一是,少帝、梁王、淮陽王、常山王都不是惠帝劉盈的親生兒子,必須剷除;二是,由東牟侯劉興居和汝陰侯夏侯嬰負責清理皇宮,讓少帝給劉恆騰位置;

三是,大臣和皇室一致同意擁戴劉恆繼承皇位。

除了這三點,應該還有一點共識,史書上沒有直接寫,那就是如何處置劉恆與原配所生的四個兒子。

關於劉恆的原配夫人,史書上只用了“代王后”三個字來描述,關於她姓甚名誰,正史上隻字未提。

儘管如此,但是我們可以從呂后控制劉邦後代的手段上看出,可以推斷出來:劉恆的原配大機率是呂氏族人。

既然功臣集團和皇族集團已經聯手誅滅了呂氏,為了徹底杜絕後患,凡是與呂氏家族有血緣關係的人,都不應該繼續存在。

因此,劉恆與大臣、皇室達成了如何處置四個兒子的意見:秘密處死。為什麼要保密?因為他們要顧及劉恆寬厚仁慈的名聲。

漢文帝即位後,四個兒子相繼病死,背後究竟有何貓膩?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但是,在至高無上的皇權面前,劉恆懂得取捨。

當天下午,劉恆在代王官邸即天子位。

當天傍晚,劉恆在左右地簇擁下,住進了未央宮。

當天晚上,發生了四起流血事件:少帝、梁王、淮陽王、常山王四人全部死在各自的官邸。

惠帝劉盈這四位兒子之死,其實就是劉恆與原配所生的四個兒子結局的預演。

《漢書·外戚傳》記載:

“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乃代王為帝后,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男最長,立為太子。”

在劉恆還是代王的時候,他與代王后生了四個兒子,代王后在他還沒入京即位的時候就去世了。

前179年正月,也就是劉恆即位三個月後,劉恆與代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相繼病死,然後,公卿大臣們奏請劉恆立儲。於是,竇姬的兒子——劉啟被立為太子。

漢文帝即位後,四個兒子相繼病死,背後究竟有何貓膩?

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劉恆與代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全部病死,世界上真有這麼巧合的事情嗎?

如果是一兩個兒子病死,倒有可能是疾病所致,但是不到一個月就病死一個兒子的機率,應該比中彩票的機率還低吧。

我們要分析一件事情為何發生,可以看誰從這件事情上獲益,然後再進行推理。

劉恆與原配所生的四個兒子全部病死,最大的受益者是竇姬和他的兒子劉啟,因為他們的死為劉啟獲得太子之位鋪平了道路。

為什麼竇姬與劉恆所生的兒子可以繼承皇位,而代王后與劉恆所生的兒子必須死亡呢?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代王后的身份有問題,從而導致她與劉恆所生的四個兒子血統不正。

參照少帝、梁王、淮陽王、常山王之死,代王后的身份只有一種可能:她是呂氏族人。

按照功臣和皇室與劉恆達成的默契,凡是與呂氏有血緣關係的相關人等,都不應該繼續存在。只有這樣,參與誅滅呂氏的功臣和皇室人員,才能睡得安穩。

“自古君王多薄倖,最是無情帝王家”。為了至高無上的皇權,所謂的兒女親情,漢文帝劉恆也是可以捨棄的。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