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武帝紀中死而復生又一人,揭秘汝南黃巾劉闢為何被殺而不死

小A點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史渙、劉闢

文:小A斯蒂芬

在小說第三十一回《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一回中,在倉亭戰場上被袁尚射中左目墜馬而死了一個曹操的將領史渙;在劉備與曹操爭奪汝南的戰役中被高覽斬殺了一個劉闢。

我們先來講史渙。

三國志武帝紀中死而復生又一人,揭秘汝南黃巾劉闢為何被殺而不死

從小說看來,這個史渙不過是一個甲乙丙丁一般的過路人物,但是在歷史上,史渙不但享有勇武之名,還是曹操的重要心腹親信,他也並非死在建安六年的倉亭之戰。

據裴松之註釋《三國志》引用《魏書》中的記載,史渙字公劉“少任俠,有雄氣”。在《三國志諸夏侯曹傳》的記載中,說他是沛國人。也就是說史渙實際上與曹操是同鄉,或許還是與曹操少年相識的“發小”,亦未可知。

三國志武帝紀中死而復生又一人,揭秘汝南黃巾劉闢為何被殺而不死

史渙在“太祖初起”的時候以門客的身份跟隨曹操。這裡的“初起”具體是什麼時候我們現在不得而知,一般理解應該是曹操“始起兵於己吾”的時候。曹操以史渙為自己的親信,並任命其為中軍校尉,經常讓他負責監督諸將,也就是擔任監軍的職務。

史渙在歷史上作為武將的第一戰是發生在建安四年的犬城之戰。

建安三年,曹操兵圍下邳,攻打徐州呂布。河內太守張楊聽說以後準備發兵去營救呂布,結果由於路途遙遠未能實現,於是就想出了圍魏救趙攻打東郡的計策,可是在這一過程中張楊卻被其部將楊醜所殺。楊醜本想殺了張楊之後率領部眾投誠曹操,可是沒想到被張楊的另一個部將眭固所殺。

三國志武帝紀中死而復生又一人,揭秘汝南黃巾劉闢為何被殺而不死

眭固

眭固,字白兔,薊州人。他本是黑山賊出身,曾經與袁術一起合謀攻打東郡。所以他自然是不會投誠曹操的,他選擇了與袁紹聯合,屯駐在射犬。

射犬又叫做射犬聚,據《後漢書郡國志》記載“野王有太行山有射犬聚”,其具體位置大概就在今天的今河南省沁陽市博愛縣以東的地方。

由於眭固殺了準備投誠曹操的楊醜,所以這件事曹操一定要管,否則對自身的發展不利。而且趁著河內郡混亂的狀態一舉收復河內也是很划算的買賣。

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在建安四年的夏天四月份,曹操率兵進軍臨河,正式攻打河內郡。曹操先是派遣史渙和曹仁渡河攻擊眭固的駐地射犬。結果不知道是眭固害怕畏戰,還是他腦子灌水,他讓故張楊的長史薛洪和當時名義上的河內太守繆尚留守在射犬,而他自己則率兵打算去向袁紹求救。結果遭到史渙和曹仁的追擊,兩軍最終相遇在了犬城。按著史書中的說法史渙和曹仁與眭固在這裡交戰“大破之,斬固。”之後曹操就率兵渡河圍困射犬,薛洪和繆尚無以抵抗率眾投降,被曹操封為列侯。

史渙在歷史上的第二次露面是在官渡之戰期間。

三國志武帝紀中死而復生又一人,揭秘汝南黃巾劉闢為何被殺而不死

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面臨著敵強我弱,軍糧方盡的劣勢境地。在這種情況之下要想逼退強敵,最好的方法就是儘可能多的消耗敵人的糧草。而這個時候荀攸發現了袁紹運糧車隊的蹤跡,他對曹操說道:“紹運車旦暮至,其將韓猛銳而輕敵,擊可破也。”於是曹操就決定派兵攻擊袁紹的運糧車隊。但是派遣誰去,曹操一時卻拿不定主意,就問荀攸“誰可使?”荀攸回答道:“徐晃可。”

這件事不知道是曹操對徐晃不太信任還是有別的原因,曹操雖然派遣了徐晃卻又讓史渙作為副手一同前往。徐晃和史渙最終當然燒了袁紹的輜重,也直接奠定了官渡之戰曹操勝利的初步基礎。

三國志武帝紀中死而復生又一人,揭秘汝南黃巾劉闢為何被殺而不死

徐晃

曹操對史渙的信任在他眾多的將領中是比較突出的。建安十二年,曹操在丞相府設定了中領軍的職位,由史渙擔任。

所謂的中領軍,就是統率親兵衛士和禁軍的將領。也就是負責曹操人身安全的高階將領。曹操不但讓史渙負責自己的安危,還允許史渙開府,任命史渙自己的長史和司馬。算是對史渙的一種格外優待。

不過,史渙的身體恐怕是並不太好,他在其擔任中領軍兩年後的建安十四年去世,其子史靜嗣其爵位。

史渙,為人謹慎,深得曹操信任,這是他在歷史上給我們留下的基本印象,無可多做評傳。

三國志武帝紀中死而復生又一人,揭秘汝南黃巾劉闢為何被殺而不死

我們再來說一下劉闢。

三國志武帝紀中死而復生又一人,揭秘汝南黃巾劉闢為何被殺而不死

劉闢本是黃巾軍將領出身。在《三國志》中關於劉闢的記載並不多,但卻是存在矛盾的。只在武帝紀中就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前後矛盾。首先在建安元年後面的記載中有這樣一段:“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闢、黃邵、何曼等,眾各數萬,初應袁術,又附孫堅。二月,太祖進軍討破之,斬闢、邵等,儀及其眾皆降。”在這段記載中,很明顯可以看出劉闢在建安元年二月份曹操的進討中被斬殺。可是在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期間卻又活了過來,原文記載是這樣:“汝南降賊劉闢等叛應紹,略許下。紹使劉備助闢,公使曹仁擊破之。備走,遂破闢屯。”也就是說劉闢在建安元年非但沒有死,還投降了曹操,並且在建安五年又背叛了曹操,與劉備一起攻略許都附近。

三國志武帝紀中死而復生又一人,揭秘汝南黃巾劉闢為何被殺而不死

我們現在的學術界裡一般認為,建安元年劉闢被殺的記載是有誤的,是一種衍文。所謂衍文,就是古籍在傳抄、刻印過程中被誤加、錯加上去的字,也有的是被故意加上去的。

主要的理由當然是在建安五年的記載中劉闢還活著。甚至現在有些出版社的《三國志武帝紀》裡已經對建安元年劉闢被殺的記載進行了刪除。

不過,我個人認為這種做法還是有欠妥當。雖然劉闢建安元年被殺的記載的確有可能存在錯誤,但是直接將其刪除還是有壟斷學術誤導讀者的嫌疑的。畢竟我們現在已經沒有陳壽撰寫的《三國志》最初的原版本,誰也不能就此確定這件事的真實情況。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公論性質的定論。

三國志武帝紀中死而復生又一人,揭秘汝南黃巾劉闢為何被殺而不死

小A現在也無法解釋這種前後矛盾的情況,其實這也是讓我們非常困惑的地方之一。不過假如陳壽所親自撰寫的《三國志》中就是這樣記載的,那麼以他的嚴謹態度,仍然保留這兩段記載,就說明要麼他判斷這兩段記載都是事實,也就是說陳壽認為存在著兩個叫做劉闢的人。要麼就是他也不知道哪一段正確,於是就採取了全盤保留的做法。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後一種,就是陳壽也沒搞明白劉闢在史書中死而復活的根本原因。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劉闢在史書記載中的這種死而復活的現象呢?

三國志武帝紀中死而復生又一人,揭秘汝南黃巾劉闢為何被殺而不死

個人感覺,這可能是跟陳壽的情感傾向有一定的關係。

關於劉闢的記載,在《三國志》中一共有四處。除了武帝紀中的這兩處以外,在《三國志魏書于禁傳》以及《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還各有一處。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兩處記載的原文:

于禁傳“從徵黃巾劉闢、黃邵等,屯版粱,邵等夜襲太祖營,禁帥麾下擊破之,斬(闢)邵等,盡降其眾。”

先主傳“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汝南黃巾劉闢等叛曹公應紹。紹遣先主將兵與闢等略許下。”

陳壽,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人,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南充人。歷任蜀漢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後來蜀漢滅亡,他跟隨劉禪降晉,後又先後擔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也就是說他其實本來是蜀漢的人,算是蜀漢的遺臣。從情感上來說,他更傾向於蜀漢,這也是為什麼在《三國志》中劉備和劉禪的傳記分別叫做《先主傳》和《後主傳》的原因。

三國志武帝紀中死而復生又一人,揭秘汝南黃巾劉闢為何被殺而不死

由於有著這種情感上的因素,《先主傳》中所記載的劉備建安五年與劉闢“略許下”的記載被陳壽確定為事實,也就不難理解。但是當他在編撰《三國志》的時候,面對《魏書武帝紀》和《魏書于禁傳》中所明確記載的劉闢建安元年被殺的情況,這應該是讓陳壽產生過非常艱難的困擾,在無法選擇的情況下,他就在《三國志武帝紀》中加入了建安五年劉備與劉闢“略許下”的記載,讓這兩種情況並存,由後人去自行理解判斷,也就成了一種必然的可能。

小A斯蒂芬發表於2020年1月11。

三國志武帝紀中死而復生又一人,揭秘汝南黃巾劉闢為何被殺而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