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餘里急行軍,夷陵大敗後,劉備是怎樣逃回白帝城的?

當時劉備正帶著一支萬餘人的部隊圍攻夷道城外的孫桓,而其餘的兵力都在山林中紮營。陸遜突然發動火攻,全軍上下根本來不及反應。等到劉備看到北面的營寨燃起了大火,再想逃走已經來不及了。

700餘里急行軍,夷陵大敗後,劉備是怎樣逃回白帝城的?

此時劉備如果選擇強行向北撤退,即使不被燒死,也多半會被陸遜俘虜。因為吳軍主力已從猇亭過了江,而且朱然和韓當還攻陷了涿鄉,截斷了劉備迴歸夷陵的必經之路。此時劉備已是三面環敵,北有朱然、韓當,東有陸遜,南有孫桓。

700餘里急行軍,夷陵大敗後,劉備是怎樣逃回白帝城的?

憑藉著打了一輩子仗培養出的敏銳嗅覺,劉備在混亂中迅速做出判斷,只有西邊是安全的。於是他當即率僅存的一萬多人撤去了對孫桓的包圍,登上了馬鞍山。陸遜很快便帶著朱然、韓當、潘璋、諸葛瑾、駱統、孫桓等將領來到山下。

雖然吳軍陸戰、山地戰的水平並不強,但此時卻擁有巨大的數量優勢。陸遜手下各部將領的總兵力相加應不少於四萬人,而且攜大勝之威,正氣勢如虹。為了生擒劉備,陸遜命眾將將馬鞍山團團圍住,從四面強攻。

700餘里急行軍,夷陵大敗後,劉備是怎樣逃回白帝城的?

激戰了一整天,蜀軍已是死傷慘重,幸好劉備的軍中有很多荊州舊部,他們熟悉本地的地形。到了夜晚,劉備帶著少數人奮力殺出重圍,進入了一條隱蔽的山間小路,沿偏巖,高家堰、白沙驛方向向秭歸逃去。陸遜發現劉備逃走,遂命眾將緊隨其後追趕。

當時劉備軍中的輜重和車馬船隻全部被扔在了戰場上,只能靠步行趕路,而吳軍則是水路兩路包抄追擊,眼看就要被俘獲,劉備只得命兵士們將手中的兵器和身上的鎧甲脫下來,堆在險要路口焚燒,這才稍微延緩了一下追兵的速度。

就這樣,劉備一行人終於到達秭歸,可陸遜的追兵也隨即趕到了秭歸城下。此時劉備手下的兵士們早已是遍體鱗傷、疲憊不堪,根本無力與吳軍交戰。無奈之下,劉備只得放棄秭歸城繼續西撤。

700餘里急行軍,夷陵大敗後,劉備是怎樣逃回白帝城的?

本來從秭歸到益州走水路最方便,也最輕鬆。但劉備考慮到走水路容易被吳軍的戰船追上,於是改走陸路,經三峽古棧道向白帝城撤去。這段路多開鑿於懸崖絕壁之上,長達數百公里,崎嶇難行。辛苦是辛苦了點,但在劉備眼裡卻更加安全。

果然,選擇水路的程畿剛走出沒多遠便被吳軍追上,有人勸他拋棄船隻逃命,可卻被程畿憤然拒絕,他拿著長戟親身與吳軍搏鬥,最終慷慨戰死。這段水路雖然是逆流,但行進速度還是遠比走路要快得多。

孫桓猜到劉備選擇了陸路,於是加速趕到前面,在棧道的險要地段截擊。當劉備一行人走到石門山時,孫桓突然殺出,差一點兒就將劉備活捉。當時劉備身邊能打仗的將領只剩傅肜,於是劉備留下他負責斷後,自己則翻山越嶺,沿小路玩兒了命的往白帝城狂奔。

700餘里急行軍,夷陵大敗後,劉備是怎樣逃回白帝城的?

為了掩護劉備逃走,傅肜與數倍於自己的吳軍血戰到了最後一刻。孫桓見他手下的兵士都死盡了,於是便勸他投降。傅肜罵道:

“吳狗,你見過有投降的漢將軍嗎?”

說完便衝入敵陣力戰而死。

公元222年7月,劉備終於成功擺脫追兵,逃入白帝城。《三國志》中用了八個字兒描寫當時的場景“劉備奔走,僅以身免”,意思就是一年前那隻雄壯的東征大軍差不多也就劉備自己逃了回來。孫桓還想繼續追擊,直到聽聞趙雲已率兵從江州進至白帝城,這才暫時撤走。

之後徐盛、潘璋和宋謙等將領都曾給孫權上書,希望攻打白帝城。孫權拿不定主意,便以此徵求陸遜的意見。陸遜認為曹丕只是表面上與東吳親善,實際上心懷奸惡,如今全軍應果斷退回,以防魏國偷襲。

700餘里急行軍,夷陵大敗後,劉備是怎樣逃回白帝城的?

孫權採納了陸遜的建議,命李異、劉阿二人繼續駐守巫縣,其餘將領全部撤回荊州,歷時一年之久的夷陵之戰至此宣告結束。《三國志》裡說,此次吳軍取勝,計謀大多出自陸遜本人,當時陸遜的年齡還不到四十歲,因此劉備感到十分羞愧和惱恨

他對部下們說:

“我打了一輩子仗,臨了竟然被陸遜所折辱,這難道不是天意嗎?”

不過比起陸遜的計謀,更讓我佩服的是劉備的體能,從馬鞍山到白帝城全程七百多里,迂迴曲折、翻山越嶺。而且還是在後有追兵,精神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劉備硬是靠著雙腿一路跑回了白帝城。

700餘里急行軍,夷陵大敗後,劉備是怎樣逃回白帝城的?

要知道這一年劉備已是62歲了,就這樣在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打擊下,劉備到底還是病倒了,繼孫策和曹操之後,我們也終於要對魏蜀三國中這最後一位創業之主說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