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陰謀論了,衛青不死,壓根不會有巫蠱之禍!

別陰謀論了,衛青不死,壓根不會有巫蠱之禍!

本文系“奧卡姆剃歷史”獨家稿件,轉載請聯絡授權,歡迎轉發朋友圈和各種分享。

巫蠱之禍中,衛氏一族幾乎滅盡。但幾十年後,皇位兜兜轉轉又回到劉據孫子的手上,衛青的後人也被賜錢復家。

巫蠱之禍,就像是老天開的一個殘忍的玩笑,所有人的命運看似翻天覆地,最後又都回歸正軌。

天意總是弄人,運數曲折離奇,歷史的魅力或許也正在於此。

別陰謀論了,衛青不死,壓根不會有巫蠱之禍!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在位時期的一起重大政治事件,對漢朝後續走向產生了重大影響。有人認為太子劉據和衛家就是《琅琊榜》中祁王與林家的原型,他們都死於帝王的猜疑之下。巫蠱之禍發生時,衛家的頂樑柱——衛青已去世多年,有人說即使他還活著,也無法阻擋衛家成為皇權的犧牲品。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衛青到底是否能夠避免巫蠱之禍?

01

漢武帝是否猜忌衛青

說起衛青和漢武帝的關係,一種很流行的觀點就是衛青在驅逐匈奴後,功高蓋主,使武帝感覺受到威脅,於是武帝開始打壓衛青,君臣關係陷入“冰點期”。

比如電視劇《漢武大帝》中就有一段,衛青因為急於救駕擅自調動兵馬,結果反被武帝懷疑而收回虎符。

其實,這在歷史上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所謂的“冰點論”,根本就立不住腳。

首先,衛青本人十分謙遜低調,也很摸得準武帝的心思。比如手下曾建議他養士以博取好名聲,但衛青認為這樣做會讓武帝忌憚,所以從不養門客;漠南之戰,蘇建戰敗隻身逃回,部將覺得衛青正好趁此機會殺蘇建以立威,衛青當即否決了他,表示自己擁有現在的權柄都是天子的殊寵,不敢擅自做主,於是將蘇建押回長安交給武帝發落。可以看出,衛青雖然位極人臣,但他謹小慎微,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踏入武帝的雷區,什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事是絕不肯做的。這也是為什麼武帝一朝大量的王侯將相死於非命,而衛青卻得以善終的原因。

其次,冰點論者最主要的論據就是武帝“抬霍抑衛”。這件事想想就知道是不符合邏輯的。漠北決戰後,霍去病受到的賞賜高於衛青,衛青手下也紛紛轉投霍去病門下,這最多隻能說明武帝偏愛霍去病,但要說武帝抬舉霍去病是為了打壓衛青未免可笑。從私人情感上來說,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霍去病曾因為李敢刺傷衛青而將其射死。從政治立場來看,霍去病與衛青完全一致,他曾上書武帝請求立三位皇子為王,以此來鞏固太子地位。衛氏“一門五侯”,就是將霍去病也算在內的,誰都知道霍去病就是半個衛家人。要是想用霍去病來制衡衛青,那武帝恐怕是失了智。

若是真想打擊衛青,武帝也不是沒有人選。比如他的愛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當然我們現在知道李廣利就是個菜雞,但當時的武帝並不知道。在李廣利接連損兵折將之前,武帝對他還是寄予厚望的。李夫人得寵,又生有皇子,扶持李家來對抗衛家再合適不過了,然而歷史上李廣利是直到衛青去世後才開始被任用的。在霍去病去世後十多年的時間裡,大司馬都只有衛青一人,武帝若真想打壓衛青,又怎會毫無舉動,放任不管?

擊退匈奴後,史書對衛青的記載很少,有人就認為衛青是受到了武帝的冷落。其實這個階段恰恰是衛青位極人臣的鼎盛時期。他作為大司馬大將軍,內持國政,統御眾將,是天子以下的最高軍政首腦。也是在此期間,他娶了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試想,此時的衛家權勢已極,宮中又有皇后太子,如果武帝感受到了威脅,怎麼會同意再將自己的姐姐嫁給他,豈不更為衛氏一族增添籌碼?

衛青直到臨死,都深受武帝的信任依賴。衛青去世後,漢武帝即因名臣欲盡而下詔求賢。

另外一點值得玩味的是,此前武帝的年號都是六年一輪,而元封五年衛青去世後,年號就改為了四年一輪。也就是說,從那以後,不會再出現xx五年的說法。對於更換年號的原因,史書並沒有明確的記載,至於是否與衛青去世有關,恐怕只有武帝一人知曉了。

總而言之,漢武帝與衛青相逢於失意之時,可以說是一路扶持,互相成就,兩人之間的關係更應該是君臣相知相得。

衛青的忠誠謹慎有目共睹,這點漢武帝也心知肚明。登上至高無上的皇位不代表就非得孤家寡人,看誰懷疑誰。史料中沒有任何跡象能表明衛青受到武帝的猜忌,僅僅因為衛青勞苦功高就想當然地認為他必然受到帝王的忌憚是一種思維定式,並不可取。

02

漢武帝是否想廢太子

劉據出生時,漢武帝已經29歲了,對於這名得來不易的皇長子,武帝有著很深厚的感情。他在劉據7歲那年把他立為太子,悉心培養,寄予厚望。

太子長大後,性情溫和寬厚,與武帝並不相像。但武帝心裡明白,太子是最好的守成之君。

皇后衛子夫年老色衰,武帝的姬妾們又給他生了三名皇子。太子也曾一度感到惶恐不安。武帝察覺後,說道:“我為了天下安定,不得不四處征伐,如果後代像我一樣,就會走上秦朝滅亡的老路。太子敦重好靜,想要安定天下,難道還有比太子更好的人選嗎?”

漢武帝雄才偉略,在繼承人的選拔問題上必然看得長遠。他說太子賢明,的確是出自肺腑,並非單純的安撫之言。

至於劉據的最大競爭對手劉弗陵,因為是老來得子,武帝偏愛小兒子是人之常情。但在國祚面前,漢武帝絕不是感情用事的人,鉤弋夫人的死就是一例。

立劉弗陵為太子,實在是劉據死後的無奈之舉。主少國疑,把偌大的王朝交給一個八歲稚子,風險有多大,漢武帝不會不知曉。

如果說劉據即位,會導致衛家篡權,那麼劉弗陵即位,更加有被權臣奪位的危機。而後續的事情無疑也證實了這一點,劉弗陵早逝無子,霍光專權,如果沒有漢宣帝的中興,恐怕西漢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所以,劉據從始至終都是漢武帝認定的接班人。漢武帝得知太子冤情後,追悔莫及,對當初參與陷害太子的人大肆屠戮,這不僅是出於對劉據的父子之情,更是憤恨巫蠱之禍令自己花費多年心血培育的繼承人一朝斷送。

何況在巫蠱之亂起初,武帝並沒有聽信讒言,他認為太子只是出於害怕,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於是派人召劉據來詢問狀況。結果派出的使臣沒敢進入長安,直接覆命說太子已經造反,這才觸怒了武帝,使得事情一發不可收拾。種種跡象都表明,太子的傾覆完全在武帝意料之外,絕不是武帝早有所謀順水推舟。巫蠱之禍,背後並無帝王之意,皆是小人從中作祟。

03

衛青能否保住太子

對於這件事,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衛青雖然為人敦厚和柔,但並不代表他是個軟柿子。一個統領諸將的大將軍,哪能沒點手段城府。

《資治通鑑》中明確寫道:“衛青薨,臣下無復外家為據,競欲構太子。”也就是說,到了衛青死後,這些人認為太子失去了外家的庇護,才開始構陷太子。衛青還活著的時候,是沒有人敢於挑戰衛家及太子的權威的。

衛青若在,江充之流壓根就不敢陷害太子,巫蠱之禍也就不會發生。

04

後記

衛青如果活著,劉據大機率會順利即位,不過這對衛家是福是禍也不好說,畢竟帝王剷除外家的事情屢見不鮮。

自來天道物極必反,盛極必衰。衛家在衛青時期盛極一時,接下來多半是會開始走下坡路。

李敢死後的他兒子女兒都被送到了劉據身邊,很得劉據的喜愛。而我們知道李家與衛霍兩家是有仇怨的,如果劉據登基,李家地位水漲船高,也許轉過頭來報復衛家也未可知。衛青的三個兒子皆才德平庸,倘若妄求權勢富貴,難免會落得長孫無忌一樣的下場。

巫蠱之禍中,衛氏一族幾乎滅盡。但幾十年後,皇位兜兜轉轉又回到劉據孫子的手上,衛青的後人也被賜錢復家。

巫蠱之禍,就像是老天開的一個殘忍的玩笑,所有人的命運看似翻天覆地,最後又都回歸正軌。

天意總是弄人,運數曲折離奇,歷史的魅力或許也正在於此。

謝謝“在看”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