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國衰落的轉折點,詳解福卡斯之亂

歐洲歷史大致可以分為東西兩塊,而且都是從地中海沿岸向北互相影響的,西半邊逐漸與北歐交織在一起,東半塊後來與沙俄交織在一起。這一切都是因為歐洲帝國的源頭古羅馬分東西而造成的,分開後西邊被蠻族日耳曼人分割成一個個小型王國,混亂不堪,而東邊的拜占庭作為一個統一的大帝國,一直延續了千年之久,成為世界上少有的長壽大帝國之一。

拜占庭帝國衰落的轉折點,詳解福卡斯之亂

但是在這一千多年裡,只有前三百年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龐大東羅馬,後面大半段都因穆斯林的崛起,而使得拜占庭不斷萎縮,直到最後在東西夾擊中消亡。也就是說在拜占庭的前三分之一處有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如果我們把這個轉折點具體到公元633年,剛剛崛起的阿拉伯人開始用鐵蹄和玩刀踐踏拜占庭,那麼對於當時的拜占庭帝國皇帝,雄才大略的希拉剋略來說就太不公平了,畢竟這一切不是他造成的。

拜占庭帝國衰落的轉折點,詳解福卡斯之亂

正所謂冤有頭債有主,一個之前可以強大到把西邊的羅馬城都納入到自己統治範圍的拜占庭,怎麼會壓不住剛剛從阿拉伯半島崛起的穆斯林呢?肯定是因為巨大的動盪,徹底傷了帝國的元氣才會如此,而這個動盪恰恰就是福卡斯之亂。

拜占庭帝國總共經歷了十八個王朝,希拉剋略所開創的希拉剋略王朝,首次遇到穆斯林的崛起,而此前的查士丁尼王朝,又是整個帝國曆史上疆域最遼闊、發展最鼎盛的王朝。在查士丁尼王朝和希拉剋略王朝之間,就夾著這個福卡斯王朝,這個王朝就他一個皇帝,他篡權奪位,又被拉下來斬首。

拜占庭帝國經歷了那麼長的歷史,必然是什麼型別的事件都曾遇到過,篡權奪位並不稀奇,但篡位的人往往除了前任皇帝的副皇帝,就是前任皇帝的舅舅、弟弟、岳父等親屬,最次也得是東正教大牧首認可的達官顯貴和朝中大將。唯獨福卡斯,一個農民出身,在帝國軍隊裡只做個百夫長的下層軍官,僅僅用了二十天時間,就一步登天成皇帝,又用了在位的八年時間,把帝國的精氣神消滅殆盡。

福卡斯的前任和後任都算得上好皇帝,後任希拉剋略是個好皇帝這一點很好理解,畢竟他臨危平亂,斬殺福卡斯恢復了帝國秩序,但如果福卡斯前任也是個好皇帝,怎麼又會被推翻呢?

這個前任就是查士丁尼王朝的末代皇帝莫里斯一世,他曾寫親手寫了一本名著《戰略》,在西方的地位相當於我國的《孫子兵法》。查士丁尼大帝都不曾做到的事、不曾解決的問題,莫里斯一事都做到了,也都很好的解決了,但是他倆一個成了“大帝”,一個成了末代皇帝,原因只有一個字——錢。

拜占庭帝國衰落的轉折點,詳解福卡斯之亂

同樣是東征西討、安定邊疆、擴張領土,放在查士丁尼大帝身上,那就是豐功偉業,放在莫里斯一世身上,那就成了窮兵黷武。大帝前面有類似漢武帝前面那種文景之治的連續幾代的攢錢皇帝,而莫里斯前面卻是從大帝開始的連續幾任花錢皇帝,到他這裡已是一手爛牌。

為了更好的理解福卡斯之亂,我們有必要簡短的總結莫里斯一生所做得三件大事。分別是靠戰略打贏了北方遊牧民族;靠胸懷幫助波斯王子庫魯斯替父報仇,登上皇位,解了薩珊波斯與拜占庭的世仇,還成為了庫魯斯的老丈人;靠治國理政的經驗,沒把國庫空虛的核心問題全部壓在百姓的苛捐雜稅上,而是拿出一半的壓力,靠減少士兵薪酬來解決。這三件事,充分證明了莫里斯一世是一個有雄才、有偉略、有胸懷且顧及國計民生的皇帝,同時這三件事也為福卡斯之亂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條件。

拜占庭帝國衰落的轉折點,詳解福卡斯之亂

公元602年,就連查士丁尼大帝一生都沒有做到的打過多瑙河,進入北方來犯遊牧民族的老巢的軍事行動,莫里斯一世手下大將古德溫率領的那支軍隊做到了。但是皇帝為了節省軍隊開拔返回君士坦丁堡的路費,選擇讓這支軍隊在寒冷的冬天,在剛剛佔領的敵人老巢紮下營寨。可以想象,這一支取得巨大勝利的部隊,本應該在冬天到來之前回到首都,接受人們對他們凱旋的歌頌,然後回到各自溫暖的家裡,卻因為空虛的國庫,扣了相當一部分軍餉,還要在這隨時可能受到遊牧民族反撲的帝國邊疆度過寒冷的冬天。

拜占庭帝國衰落的轉折點,詳解福卡斯之亂

軍隊內部開始怨聲載道,這種結果本不是統帥古德溫造成的,即便他有強迫士兵們必須嚴格遵守駐紮命令的權利,他也不願意行使,因為就連他本人也不願在這裡過冬,更不願意因為自己對士兵們過度強硬,而把士兵們的怒火引向自己,於是對軍營裡的議論,古德溫選擇聽之任之。

既然主帥無所作為,軍隊下一步的動向主導權,就自然轉移到了有煽動能力的下層軍官手裡,也就是這個百夫長福卡斯。或許大部分士兵有怨言卻表達不清楚,而同樣出身卑微有切身體會的福卡斯,就能在“噓寒問暖”時道出士兵們的心聲;或許大部分士兵都只是透過抱怨,來表達和釋放心中的不滿而已,而擁有狼子野心的福卡斯,卻有著非常明確的發動叛亂的目標。

主帥古德溫在一次召集全軍的演講中,發現臺下計程車兵已經被人煽動的一個個如凶神惡煞般盯著他,便趕緊找了機會溜了。聚在一起的人流瞬間譁變,福卡斯順勢成為這支叛軍的統帥。

拜占庭帝國衰落的轉折點,詳解福卡斯之亂

要真是個見識短淺的下級軍官,哪怕手裡握有軍隊也成不了事兒。後來兩次關鍵性決策證明了福卡斯確實是個不折不扣的野心家。因為如果別人手握這支遠在邊疆的軍隊,很可能會選擇控制周邊土地獨立為王,然後一步步規劃和蠶食更大的領土。那樣的話等到莫里斯一世排程好帝國的其他軍隊,很容易就能將這波反叛熄滅。可能是福卡斯讀過莫里斯的《戰略》,他知道兵貴神速,他也知道其他的帝國軍隊都在因工資的降低而對皇帝不滿,於是他選擇直插帝國心臟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帝國衰落的轉折點,詳解福卡斯之亂

一路上果然勢如破竹,本來只有不滿沒有反叛的沿路軍隊紛紛加入,希望藉著這個機會,在將來的新王朝裡得到一席之地,最起碼得到更好的待遇。幾天後這股洪流就到達了君士坦丁堡城下。難題來了,這座城在歐洲中世紀與其他城池完全是兩種概念,如果是巴黎、馬德里甚至羅馬那樣的大城市陷落,是很經常的事,但為防禦而生的君士坦丁堡陷落,歷史上總共就那麼幾次,且都是帝國轉折性的大事件。

莫里斯一世迅速組織城內的貴族領袖和有威望的市民階層領袖,共同完善了城防,只要不發生內亂叛軍定是打不進來的。這時候在城下即缺糧草又怕皇帝外援軍的福卡斯,使出了他第二個關鍵策略,那就是向城裡的守軍宣告自己並不想篡位,只是跟你們一樣對現任皇帝不滿,打算進城後逼其退位,讓太子登基。

拜占庭帝國衰落的轉折點,詳解福卡斯之亂

這時候的太子正跟自己的老丈人一起在外地打獵,城裡聽到這個訊息後,市民階層領袖已經因稅賦的增加而動搖了對皇帝的忠誠,但還沒有具體行動。皇帝本人坐不住了,他開始懷疑福卡斯能在短短數天內集結如此數量的叛軍,如果不是太子真的想造反,那就是自己的親家有問題。被火速召回都城的二人分別向莫里斯解釋一番後,皇帝選擇相信太子沒問題,而處置親家。

可太子的岳父恰是貴族領袖的代表人物,他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能選擇反叛,城內的貴族們跟著行動起來,市民階層也跟著聯動,首都的一些機構、皇家的一些宮殿紛紛被焚燬,皇帝出逃、親家得勢。可是市民階層在城裡的大貴族和城外的福卡斯之間,選擇了出身更接近自身的福卡斯,於是城門被開啟。之後那個誰是勝利者就負責給誰加冕的基督教大牧首,當天就給福卡斯戴上了皇冠。

拜占庭帝國衰落的轉折點,詳解福卡斯之亂

就好像一個人錢來的太多、太快、太容易一樣,自己都猜不透自己是誰了,接下來福卡斯在位的八年裡,全是他肆意妄為、暴虐無道、獨夫之心的表演。先是抓回皇帝全家老小處決,接著又殺掉一批大貴族,這其中就包括太子的岳父,最後,當初為他開城門後發現他不是個好皇帝而產生了分歧的市民階層領袖也沒能倖免。

就在福卡斯忙著殺殺殺、砍砍砍的時候,之前那些被前朝皇帝莫里斯壓下去的邊疆問題全都反撲回來。多瑙河以北的蠻族緩過勁兒來,在沒有帝國軍隊駐紮的情況下輕鬆打入巴爾幹半島。東邊強大的鄰居薩珊波斯,本來其皇帝庫魯斯是莫里斯的女婿,這下可好,終於找到了入侵拜占庭的強有力藉口,那就是替老丈人報仇。

拜占庭帝國衰落的轉折點,詳解福卡斯之亂

可想而知,本來帝國就已走到了財政的困局,又經歷這樣一場叛亂,新皇帝又把無論哪一派的關鍵人物都殺了個遍,再加上外患的趁火打劫,拜占庭這個龐大的身軀被徹底糟蹋爛了。

帝國內的各大行省終於紛紛起來征討福卡斯,戰火一時間蔓延了整個地中海沿岸,最後北非總督的兒子希拉剋略砍了福卡斯的頭,並建立起新的希拉剋略王朝。他平內亂、抗波斯、設軍區、行改革,試圖依靠自己的能力來為帝國的衰落踩下剎車,可是現實沒有給他時間恢復帝國元氣,阿拉伯半島上正在醞釀一個新的宗教和一個新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