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愛啃指甲?!媽媽們千萬不可忽視這一行為!

有的人喜歡啃指甲,有的人喜歡摳鼻子,還有人喜歡拔汗毛,沒辦法,就是有人好這口。啃手指甲,相信是不少人都有的童年記憶,有些人甚至在成年以後依然有啃指甲的習慣。總是不由自己控制地想把指甲啃得禿禿的,苦味劑塗指甲、帶指套似乎也並沒有什麼效果,還是想啃。

就拿我家娃爸和娃來說,也都有啃指甲不良習慣,爸爸問題輕一些,只是偶爾啃指甲,他自嘲是解解癢。兒子的狀況在我看來就不容樂觀。從三歲起就發現,兒子有時在家一個人玩的時候,不僅啃咬手指甲,啃腳趾頭,甚至手腳並用,所以經常大老遠就能聽到我高音喇叭聲。我一度以為孩子是有樣學樣,模仿爸爸,對於孩子這一問題,我煞費苦心,用了各種不同的辦法:苦口婆心的規勸,使用了獎勵機制,恐嚇,在他的十指頭上抹辣椒油,塗風油精,撒胡椒粉等等……軟硬兼施夠還是效果不佳,為此非常苦惱。這事一度成為我家頭等大事。後面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還有諮詢朋友(兒童心理行為專家)解答幫助下,才明白兒子啃手指頭不僅僅是習慣,更是一種心理上安全感缺失焦慮導致的,還好兒子的情況算輕度,經過過往矯正後,現在基本沒有咬指甲這一問題,按他自己的話:咬得手太醜了,玩耍時都不敢伸手了。哈哈,這對於我來說是個莫大的安慰。

你家孩子愛啃指甲?!媽媽們千萬不可忽視這一行為!

那麼,為什麼孩子甚至大人都會喜歡咬甲呢?咬甲癖是不是病,要不要進行治療呢?人們對咬甲癖行為目前並沒有清楚的認識,確切的病因也存在爭議。原因可能包括心理因素、後天環境、家庭因素,有的可能跟模仿其他人的啃指甲行為有關,也有的啃指甲可能是父母遺傳。大家可以上網查閱相關資訊。我自己根據我家孩子情況綜合羅列以下幾點:

1。 天生就愛啃

你可能會問:啊?啃指甲也能遺傳?!確實,我家娃爸一家幾個兄弟到很大的時候都有咬甲癖,生的幾個孩子也都有啃指甲的行為,即便在孩子出生前他們可能都不啃指甲了。

2。 情緒失控容易啃

啃指甲通常是情緒失控的表現,啃指甲的孩子可能有緊張不安、壓力大、焦慮和情緒低落等,心理狀態穩定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啃指甲的行為。事實上,我家孩子從三歲開始就和我分開,寄放在奶奶那裡,聚少離多,本身這種分離焦慮不安就會讓孩子安全感缺失,咬甲行為可能是一種緩解焦慮和壓力的方式。

3。 無聊、餓了、低自尊……反正愛啃

有理論發現,咬甲癖是嬰幼兒時期吮手指行為的一種延續。此外,飢餓與低自尊也是可能的原因。

啃指甲是病,得治!

咬指甲如果成為習慣後,它就會延伸成為一種癖,咬甲癖危害大,千萬別輕視!

咬甲癖的主要危害是有礙外形美觀,如果一雙手咬得傷痕累累,嚴重的話,會影響到生活質量。

1。 影響社交

啃指甲在社會上被認為是一種不良習慣,容易受到其他同齡人甚至是成年人的歧視和侮辱。這會嚴重傷害兒童自尊,影響社交,讓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擊。

想想看,別的人在玩耍,而孩子卻在啃指甲!還怎麼愉快地做朋友呢?

2。 影響健康

除了影響精神健康,咬甲癖也會影響身體健康。持續啃指甲,除了時常會出現指甲周圍出血,還容易發生甲溝炎、繼發細菌感染……嚴重的話,手指功能可能受到影響。不光指頭,口腔和胃腸道也可能出問題。嚴重的咬甲癖可引起牙齒問題,包括牙齒咬合不齊等等。

什麼時候需要治療呢?

如果孩子的啃指甲不頻繁,也沒造成健康或社會心理問題,就可以認為是「輕度咬甲」,不需要治療。

取笑、懲罰、恐嚇,常無益於幫助孩子糾正這種行為;厭惡療法(使用苦味劑、辣椒油塗抹在指甲上)目前也存在爭議,這可能會引起逆反心理,加重焦慮。

行為改變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見效,寶媽和寶寶們應該認識到糾正的長期性,否則的話,更容易半途而廢。

可以嘗試以下方式,可能有助於改善孩子的咬甲行為:

1、努力消除孩子可能存在的緊張、焦慮心理。

2、指甲上塗抹橄欖油,軟化指甲,使孩子失去興趣。

3、修剪指甲邊緣。

4、多參加社交活動。

5、轉移注意力,讓孩子的手忙於做其他事情而無暇去咬指甲,如玩樂器、做運動、畫畫等活動。

你家孩子愛啃指甲?!媽媽們千萬不可忽視這一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