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只是有興趣愛好而已”

前段時間,一個15歲男孩姜明宇高考667分的影片走紅網路。

這讓網友們受到了一萬點暴擊,不少網友紛紛評論:

“這就是傳說中的神童。”

“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只是有興趣愛好而已”

孩子小小年紀考如此高分,很多人以為一定是參加了補習班,可爺爺說,補課從來沒去過,學校說不要錢他都不去,他自己要在家裡學。

神童的履歷更是讓人目眩:

| 一歲會識字;

| 兩歲自學英語;

| 五歲跳級到小學二年級;

| 小學五年級研究化學物理迷上化學實驗;

| 十五歲參加高考取得667分的好成績。

在這個補習課、家教班滿天飛的年代,這樣的孩子簡直是上天派下來的神童。

“別人家的孩子”,“只是有興趣愛好而已”

是拯救了地球才有這樣驚人的成績嗎?在他自己的回答裡,我們或許能找到答案。

姜明宇說:“只是有興趣愛好而已。”

“別人家的孩子”,“只是有興趣愛好而已”

簡單的一句話,道出孩子如此優秀的秘訣。

孩子並不是上了什麼輔導機構,或是請了多牛的老師,而是興趣愛好,才成就了這樣的他。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別人家的孩子”,“只是有興趣愛好而已”

並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是天才,而是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人必有良癖,而後有所成。

正如“詩魔”白居易詠道:“人皆有一癖,我癖在書章”。

1. 孩子的興趣愛好,才是他最大的財富

很多父母認為,讓你學這個你就學這個,為了你的工作,為了你好,為了以後你能有出息,連說辭都出奇的一致。

功利主義教育讓我們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考試決定不了孩子未來的工作。

縱觀娛樂圈,鮮有像高曉松這樣隨心所欲做著自己愛做的事,還不被功名羈絆。

他曾在《如喪》中這樣寫道:迄今為止,我把自己喜歡的事全都做了,我數著日子和錢,等著永逝降臨。

出生優渥、事業有成的高曉松,人生十分圓滿,還廣受大眾喜愛,粉絲遍佈老中青三代。

在這光環的背後,藏著他那近乎“瘋狂”而又廣泛的興趣愛好。

因為興趣愛好,大三的他從清華退學,開始學習電影。

因為興趣愛好,他滿世界跑著玩,享受旅途中不一樣的人和事。

因為興趣愛好,他要做一名文化人,便有了《曉說》、《曉松奇談》。

……

正如他的那句話:“在我的興趣愛好裡,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別人家的孩子”,“只是有興趣愛好而已”

在他身上,彷彿能看到,原來這世上真的有人,能活得那麼精彩。

如果說高曉松的成功來自於廣泛的興趣愛好,那麼丁磊的成功則詮釋了專注地幹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有多重要。

32歲的網易公司創始人丁磊,從白手起家到中國首富,只花了七年。

在被問及怎麼取得成功時,他的話引人深思。

“你一定要做你喜歡做的事情,不要勉強自己去幹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我覺得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卻很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和很多人一樣,丁磊的大學專業並非自己的興趣愛好。

然而,在填報專業時,父母說計算機對身體輻射大,結果就填了通訊專業。

但他從未放棄輔修計算機,終於在大學期間將自己的興趣修成正果。

什麼才算優秀?

丁磊說:“最重要的是熱愛和專注。”

“別人家的孩子”,“只是有興趣愛好而已”

創業前,他四年裡換了三份工作,但都不是自己所愛,於是才有了網易。

在丁磊看來,興趣才是人類最重要的老師。

用他話來說:“當你喜歡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一定很願意把它做好,一定會鑽進去,直到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

丁磊的成功告訴世人,原來興趣真的可以變成人生的財富。

2.孩子的興趣愛好,從家長有意識培養時開始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孩子走向成才之路的先導,是為孩子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

還記得那個檯球神童嗎?

8歲接觸檯球,13歲獲得亞洲邀請賽季軍,從此“神童”稱號不脛而走。

“別人家的孩子”,“只是有興趣愛好而已”

丁俊暉真正走上斯諾克檯球是緣於一次偶然經歷。

小學三年級暑假,父親與一位檯球高手切磋球技,在父親上廁所時,丁俊暉替父親打了幾桿球,竟出人意料地戰勝了對手。

自此,父親便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兒子的檯球興趣。

為了保證丁俊暉的訓練,父親放棄了生意,開了一家球房,還送他到上海接受系統的斯諾克專業訓練。

很快丁俊暉就在江蘇省內嶄露頭角。

小學畢業後,11歲的丁俊暉選擇放棄學業,為東莞的一家檯球城打球。

後來,父母索性把老家的房子變賣供他繼續打球。

2002年5月,15歲的丁俊暉為中國奪得第一個亞錦賽冠軍,併成為最年輕的亞洲冠軍。

2003年8月,丁俊暉兩度戰勝當時世界第一的馬克·威廉姆斯。

2003年9月,丁俊暉正式轉為職業選手。

2014年12月3日,世界臺聯宣佈丁俊暉在世界排名榜上躍居世界第一,他也成為臺聯第11位世界第一,同時也是首位登上世界第一的亞洲球員。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孩子到十二三歲還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老師的要為他擔憂,擔心他長大以後對什麼都漠不關心,成為一個平平庸庸的人。”

天才小男孩森友或許可以詮釋。

6歲學鋼琴,8歲學爵士鼓,12歲學吉他,14歲和郎朗同臺演出。

“別人家的孩子”,“只是有興趣愛好而已”

大家都說他是天才,可森友奶奶卻說:“森友不是天才,真的不是,是他一步一步努力過來的。”

四歲被確診自閉症,六歲父母離異,奶奶為了讓他不無聊,試著發展一項興趣愛好,讓他開始學習藝術。

剛開始練鋼琴,他只能坐在鋼琴旁幾分鐘,甚至從五樓哭著喊著要衝下樓。

奶奶沒有放棄,帶著他從五分鐘,到十分鐘,再到半小時,堅持一年以後,森友終於可以完整地上完一節課。

在中學畢業典禮上,他還能很自然地和同學們手拉手錶演,自信而陽光。

森友奶奶回憶說:“興趣愛好是培養出來的,就看能否堅持下來。”

興趣決定自己是否能夠堅持,而堅持決定著自己能夠走多遠,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堅持到最後會變成血液融進一個人的骨子裡。

3.孩子,你的興趣愛好,藏著你的一生

你是否也曾被全球最有影響力的TED演講所啟發?

你一定想不到它的首次創辦只是因為創始人理查德·沃曼的興趣使然。

起初,他只是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請來有名的人,比如他曾迷上一個講述昆蟲為什麼會爬的節目,便打電話給生物學家羅伯特·福爾,請他來講動物移動的奧秘。

“我把學習定義為自己懂得理解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沃曼說他做TED的初心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他的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好奇心。

“別人家的孩子”,“只是有興趣愛好而已”

用他的話來說,“好奇心才是你真正要關注的,一定要清楚你自己內心想要什麼”

孩子的興趣就像是一堆乾柴,期待著被點燃,當孩子專注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生命才會被開啟,進而產生飛躍。

想起王開東寫的一篇文章:在我眼裡,這個世界上沒有差生,只有差異生。你必須有自己的特長,至少要有自己的愛好。沒有愛好的孩子,可能才是真正的差生。

“別人家的孩子”,“只是有興趣愛好而已”

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力量,每一個孩子的興趣都可能改變命運。

願每個孩子到老時,回首往昔而不遺憾:還好,把生活過成了自己喜歡的模樣。

- END -

本文作者:奶爸時光,87後二寶奶爸,願用溫暖的文字,照亮孩子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