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企業“人才”的培養之痛(一)

談企業“人才”的培養之痛(一)

談企業“人才”的培養之痛(一)

很多企業一談到培訓,都是滿眼的淚水,一腦門子的無奈。

不培訓吧,吸引人才的路子明顯窄了,企業逼格不夠;培訓吧,人剛剛好用了,要不就提漲薪,要不乾脆跳槽,培訓成了與他人做嫁衣。

於是:“基於績效的人才培養計劃”“基於業務發展的學習專案設計”等等飄花了企業的眼。

原來覺得不太起眼的“培訓”,成了企業不得不重點思考的問題。

我們回到本源上來看這個問題:企業為什麼要培訓?

答案好像很清楚:人不好用了唄!不培訓不行了。要不現在不好用了,要不擔心將來不好用。

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不好用了?

當然是人不好用了!這個還有別的解釋?

有的。

在演藝界有個詞彙,是用來描述那些被人尊重的藝人的,叫做“德藝雙馨”。什意思呢?就是一個人的“人品”值得我們敬仰,同時,這個人的“才能水平”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值得我們學習。

也就是說,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時候,其實大都評價的是他的兩個維度:德和才

那麼,有沒有一些人,德高才庸呢?一定有的。這些人在民間,就是“好人”。

那些德平才高的呢?在有的單位叫“刺頭”“惹事的”。

現在問題來了,大部分的人都是什麼樣的人呢?或者說,在經濟社會,在現在動輒就是馬雲啊、唐駿啊、張瑞敏啊、王健林啊、董明珠啊的時代裡,經濟實體裡面的從業者們都是些什麼樣的人才呢?

(此處略去一萬字,騰出時間讓你思考)

接上回書。

我們在培育人才、發展人才方面,是怎樣考慮他的“德藝雙馨”呢?

話說,世界上“德藝雙馨”的產業工人真的是太少了。所以,“德藝雙馨”才值得追捧敬重。

那麼,存在更多的是哪一類人呢?

有基本群體生存標準,遵循基本社會規範的人,這一類人最多。

於是,就有了“我們到底要培訓員工的什麼?”的話題了。

培訓、培養、發展,其實就是兩條線:品德和才能。平衡好這兩條線的權重,你就知道該怎樣培訓了。

對於一個初創期的企業,一定是要藉助於“才能”生存發展的。除了合夥人,在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更要關注到是否是“志同道合”,大部分的員工能夠為企業帶來貢獻的就是他們的“才能”,而不是情懷。君不見,朝代興亡總有時,鳥獸盡,良弓藏;戰時猛士陷敵陣,治時文吏坐四方。此時此刻,要麼你直接找到可用之“才”,要麼你就要突擊培訓適用之“才”。再說了,人家憑什麼到你一個初創平臺上消費時光?要麼是才能變現,要麼是快速成長。情懷?那是一杯藏著砒霜的心靈雞湯。

對於一個已經活了一段時間的企業,你該定位的是你的下一步要幹什麼?是繼續活著,還是蓄勢爆發?這個真的很重要。因為,你要是想仍然持續的活著,“人心”“德”就變得非常重要。話說,老人們這樣說,一個大家庭裡,如果老人家還在,兄弟姐妹就還是兄弟姐妹,就像一頭蒜,只要有中間的主心骨,蒜瓣就會緊緊的依傍在一起。老人要是撒手了,蒜瓣大都是要散了的,大家就只是親戚了(多麼睿智的見解啊)。持續住一個狀態,沒有一個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是很麻煩的。所以,這樣的企業一定要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呵呵),就是企業文化方面的培訓啊。人才培育的基本原則啊,人才任用和選拔的標準啊,都要把”做人”放到很重要的考量高度。甚至誇張一點說,這個人有沒有才不太重要,一定要敬業愛崗,對企業忠誠,堅決維護組織利益,堅決擁護堅決跟隨。

。是不是這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