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考核制度,真的適合你的企業嗎

阿里的考核制度,真的適合你的企業嗎

阿里無比重視的「三對一」考核制

阿里員工的英語水平先不說。但有兩個詞,哪怕發音不準,但說得都還可以。第一個叫「review」,就是考核;第二個叫rone over one plus HR」,誰考核誰。

什麼叫「oneover one plus HR」?比如;你是個經理,上級是總監,總監的上級是副總。那總監在考核經理的時候,副總要參加,還要加上相應部門的人力資源,形成三對一的考核。

為什麼要避免one to one(一對一)的考核?一對一考核叫下級被上級考核,怎麼死的你都不知道,甚至連上訴的機會都沒有。

反過來,作為副總,你永遠不知道你的總監怎麼管理你的經理。同樣,考核總監的時候,副總要參加,CEO也要參加,HR負責做記錄,做協調,至做仲裁。

當然,考核人的直接上級肯定要做更多的考核工作。HR也需要做更多的考核準備,把基本事實核對清楚。

比如:資料。經常看到一些公司考核的時候還發生資料爭執一一「老闆,你說得不對,我的資料跟你不一樣」……這種事情幹萬不要發生。

進場之前,要確保雙方拿到的業績資料是一樣的,在團隊的基本表現也是一樣的,避免在基本事實上發生爭議。寶貴的考核時間不要用在爭執基本事實上,否則這樣的考核就沒有意義了。

由此可見,考核是個特別耗時間的事。淘寶雙十一再忙,你都能約得到人;但是一旦阿里整個體系進入到review時期,就幾乎約不到人了。Review時間長得令人吃驚。兩個小時,三個小時,一個人,一個組很正常。

但毫無疑問,這個時間花的很值。花在review上的時間,比起沒有系統的考核、把時間好像花在工作上,要值得多。而越是高速成長的公司,越要抓好考核。那董事會誰考核?如果董事會要考核,那我建議投資人也好,其他董事也罷,至少要責成兩個人來做這個事。泛泛的董事會考核,等於沒考核。

很多很規範的上市公司通常會有「薪酬考核委員會」受董事會委派,來對CEO進行考核的。董事會考核不是一群董事一起坐下來喝個茶,吃個飯就結束了。

再者人人都要考核,無一漏網。只要有漏網,就會跑偏,就會脫節。

阿里聞名的末位淘汰制度「271」。

考核結果是什麼?「271」。「271」也不是阿里巴巴發展的,是通用電氣GE發明的。在阿里整個組織體系管理中,當年馬雲請來的第一個CEO一一Savio Guan,關明生幫助建立的。

當這套東西來了以後,馬雲很巧妙的在外殼上套上了一層套,這層套叫武俠文化。但阿里這套東西是非常國際化和西方化的,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這麼本土。

什麼是「271」?271既是縱向團隊的271,也是橫向同一級別的271。如果副總這個級別有10個人,那也得很明確誰是副總中最優秀,表現最好的2o%,誰是最差的1o%。晉升、獎勵、激勵都與「2」有關。

在阿里271的「2」,要拿掉整個激勵盤子的20%到50%。比如:這個人群有10個人,你要獎勵10萬,第一名、第二名要拿掉10萬獎金中的4到5萬。

獎勵必須要有定量。不能說等271排完,獎勵的時候,「2」和「7」和「1」是差不多的,那這樣271就等於白分。

升官發財要優先考慮「2」。通常「1」的獎金肯定不用談了,工資也不用加。給「1」還發獎金,加工資,就相當於給全公司發出一個錯誤的訊號。連最差的10%都有獎金,都要加工資,那還叫末位嗎?

企業中的「弱勢群體」,弱勢,必有沒有做好的地方。所以不要把有限的資源放在10%上,這個10%就是你下一步要處理的。

阿里的考核制度,真的適合你的企業嗎

那麼,到底是一次10%就調崗、淘汰?還是兩次10%?在阿里,是兩個考核週期,最末位的10%進入淘汰。如果是年度考核,那兩個考核週期就是兩年。季度考核的就是兩個季度,半年考核就是兩個半年為兩個考核週期。

為什麼要定兩個考核週期?因為有些表現是不可持續的。好的/壞的心理因素、市場原因等等都會有,我們要理解。但連續兩個考核週期差不多了,優秀的已經證明了,落後的也很難翻身了。

「271」不僅是排名,還要兌現,「271」最好還要公示。至少你要告訴他本人,讓他知道自己在團隊中處於什麼位置。否則,考核的目的就沒有了。

阿里的考核制度,真的適合你的企業嗎

瞭解了阿里的考核制度之後,很多人肯定會想,這麼嚴苛的考核真的適合我的企業嗎?當然不是適合任何企業的。阿里的考核期耽誤時間比較長,要設立專門的“考核機制委員會”所以這樣的考核體系不太適合小型的公司。

相比種小型民營企業來講,KPI考核更加適合。

KPI績效考核的目的在於將企業戰略目標轉化為內部過程和活動,建立一種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持續取得高效益的機制。因此,KPI既是一種績效考核的工具與方法,又是一種戰略績效管理思想。

KPI績效考核的核心價值:推動企業戰略的分解和執行;使上下級對相關績效目標有著清晰和統一的認識,為業績管理和上下級的交流溝通奠定客觀基礎;使高層領導清晰瞭解對公司價值最關鍵的經營操作的情況;使管理人員集中精力於對業績有最大驅動力的經營活動;使管理人員能及時診斷經營中的問題並採取行動;積累關鍵績效引數,為績效管理改進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