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巖茶審評用蓋碗而白茶審評用評審杯?

今天我們來聊聊不管對巖茶還是白茶都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審評。審評並不是巖茶白茶的專欄,六大茶類裡都離不開審評。

為什麼巖茶審評用蓋碗而白茶審評用評審杯?

巖茶用的是蓋碗,而白茶用的則是審評杯。

帶著這個問題,Y老師特意拜訪了幾位茶學界的專家,這才知道這不僅僅是巖茶和白茶的區別,而是烏龍茶類和其他六大茶類的分別,簡單的說烏龍茶審評用蓋碗,而其他茶類的審評一律使用審評杯。白茶當然也是使用審評杯家族的成員啦。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今天Y老師就來八卦一下這個茶葉評審裡的冷知識。

為什麼巖茶審評用蓋碗而白茶審評用評審杯?

首先要給出場的兩位選手先正個名,我們俗稱的蓋碗在審評的時候有個專業名詞叫“倒鐘形杯”,它的三圍是有嚴格的限制的,高52mm,上口外徑83mm,容量110mL,具蓋,蓋外徑70mm。

為什麼巖茶審評用蓋碗而白茶審評用評審杯?

為什麼巖茶審評用蓋碗而白茶審評用評審杯?

這個三圍尺寸目前也是我們茶友家裡應用最廣泛的,所以看上去特別眼熟,在巖茶審評中,這樣的標準蓋碗投茶5克,泡三輪。

審評杯則是我們茶友很少用的,它也有個專有名詞,叫“柱型審評杯”。它的三圍也有嚴格限定,高6。6,口徑6。5CM,容量在150ml。杯口有鋸齒,在白茶審評中,這樣的評審杯投茶三克,通常只泡一輪。

為什麼巖茶審評用蓋碗而白茶審評用評審杯?

為什麼巖茶審評用蓋碗而白茶審評用評審杯?

我們觀察這兩個標準器形的細節就會發現,蓋碗的口徑比評審杯大的多,這樣對於條索較大的巖茶而言,使用起來就方便了很多。而白茶則緊守著“小而美”對外保持著統一口徑。

其次對於巖茶而言,香氣是非常重要而豐富的一個指標,白茶則更多注重顏值。

為什麼巖茶審評用蓋碗而白茶審評用評審杯?

巖茶的標準審評至少要衝泡三次,分別聞蓋香、水香和葉底香。白茶審評則只需要沖泡一次,泡夠5分鐘,而且在絕大部分的白茶審評中,只要聞葉底香和觀看白茶顏值即可,而烏龍茶則強調蓋香。

蓋碗中杯蓋拱形的設計也更容易將茶葉的香氣聚集到一起,讓審評香氣變得更加直接。

為什麼巖茶審評用蓋碗而白茶審評用評審杯?

平常我們用蓋碗泡巖茶時,蓋香也是巖茶的魅力之一,蓋碗的設計讓我們能夠更容易明顯地感受到不同款巖茶之間的香氣差別和嗅覺享受。而白茶則通常都是直接聞葉底來感受白茶的氣質的。

另外,在審評過程中,烏龍茶有一個刮沫的動作也是白茶所沒有的。

為什麼巖茶審評用蓋碗而白茶審評用評審杯?

注滿沸水後要用杯蓋颳去液麵泡沫,這是因為烏龍茶的揉捻工藝讓更多的茶皂素聚集在茶葉表面,沖泡後容易形成泡沫,對滋味有影響,刮沫的動作雖小卻是重要的,而刮沫這個動作蓋碗做起來則明顯要比審評杯方便很多。

當然,審評杯用起來肯定也是有它的優勢的。

首先就是使用起來方便,用蓋碗是要學的,很多老師傅雙手出湯的絕招,要是讓Y老師來秀是會演砸的。而審評杯就方便的多,把他往碗裡一扣就好啦。

為什麼巖茶審評用蓋碗而白茶審評用評審杯?

其次審評杯最重要的優勢還在於它精確,注水到杯口的缺口處就是準確的150ML,確保了每一杯的茶水比是一樣的,蓋碗在這一點上,則隨性了一些。注水多一點少一點,據很多老師傅說她們學茶的第一年做的就是沖水和刮沫的基本功。

最後就是Y老師最愛審評杯的一點,不燙手。審評杯有把手,出湯時就像平常我們用水杯喝水一樣輕鬆自然,握住把手就一氣呵成了,完全不必擔心像蓋碗出湯時一樣,找準角度和姿勢來“溫柔”地出湯,即使這樣提心吊膽了,也免不了有時馬失前蹄,被燙到想直接把蓋碗扔了卻又要強忍著優雅地把茶湯出完。審評杯的設計簡直就是怕燙星人的福音。

今 日 互 動

這些評審的細節就像是不同茶區的方言一樣。除了評審道具的不同,你還知道哪些白茶評審時好玩的小細節,歡迎和我們八卦。

為什麼巖茶審評用蓋碗而白茶審評用評審杯?

為什麼巖茶審評用蓋碗而白茶審評用評審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