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麼任性:租上一輛公交車,和宋朝人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題臨安邸》

詩句裡提到了宋朝的繁華和遊玩的人,雖然有很多隱喻,不過這不是我們今天的重點,

我們今天主要聊聊宋朝人的遊玩之路

據統計,宋朝500多位詩人留下了4000多首田園詩。要知道這之前的田園詩達人王維和陸游也才留下30多首。鄉村旅行玩耍如此發達,簡直就是貪玩的宋朝人嘛,放在現代,都不知道要拍多少部鄉村愛情故事出來。

呃,我們還是先來看一幅畫吧。

就是這麼任性:租上一輛公交車,和宋朝人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

《宋人畫春遊晚歸圖》

畫的作者不詳,後人給取了個名字叫《宋人畫春遊晚歸圖》,畫中寥寥十數人,卻並不孤單,一騎馬老者為主人,其餘十人便是侍從,有牽馬的,有扛椅子的,有挑擔的……不遠處便是繁華的都市,但老者依然揚鞭回望,感覺意猶未盡。

就是這麼任性:租上一輛公交車,和宋朝人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

《宋人畫春遊晚歸圖》區域性

從圖上看包含了凳子,椅子,坐墊,溫著炭火的酒壺,挑夫後面的箱子裡估計還會有吹拉彈唱的玩意兒或者一些食物。看來,宋人遊玩還是相當的講究,吃喝玩樂的東西都一一齊全。

看完畫,不僅會問,宋人真的這麼瀟灑麼?可以隨時出去進行鄉村旅遊?

答案是:還真有。究其原因,大概有這樣幾個因素:

引入一年兩熟的水稻,糧食收成增加了。

由於實施兩稅法、代役制和租佃制等新的經濟制度,從而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城市結構由“裡坊制”轉變為“街巷制”。

宋朝人廢除了宵禁,居民可以自由出入。

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在糧食總和相同的情況下,只需要以前一半的人手,加上增加了對農民有利的經濟制度,生產積極性就提高了,所以就有了更多的剩餘勞動力。那這些多出來的人要幹嘛呢?當然是去“北上廣深”咯,也就是湧入城市,這樣一來,城市人口就開始增多。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插入講一下古代的城市結構。

“裡坊制”

中國古代的城市最初建立主要是為了抱團防禦,然後又要分出尊卑主次。春秋到唐,城市結構基本都是採用的“裡坊制”。“裡”,就是有人居住的土地;“坊”就是用土方堆積起來的建築。“裡坊制”就是在一個大的城市裡面分成皇城和無數個小坊,每個坊都有坊門和圍牆,然後單獨設立東西市場,商業活動也只能在這裡進行。看過《長安十二時辰》的朋友應該會有一個瞭解。

就是這麼任性:租上一輛公交車,和宋朝人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

唐·長安城“裡坊制”規劃

就是這麼任性:租上一輛公交車,和宋朝人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長安城佈局

街巷制

剛才講到,大量的農民開始湧入城市。農民可不傻,放棄美好自由的田園生活進入圍籠式的坊間生活,所以,城市各坊之間的圍牆逐漸被打通,官方也由以前的“圍堵”變“疏通”,並大量開設店鋪,進行商業活動,逐漸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意義的“街道”。也就是從這時候起,才有了我們今天理解的“城市”概念。

就是這麼任性:租上一輛公交車,和宋朝人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

宋朝“街坊制”後的街道

當城市結構改變以後,宋朝的商業便一發不可收拾,宋人說:“州郡財計,除民租之外,全賴商稅。”商業帶來的巨大利益讓宋人順理成章地取消了宵禁制度,還出現了通宵營業的“夜市”,並且旅店業也非常的發達,“州府縣鎮,驛舍亭鋪相望於道,以待賓客”。只要你有錢,不愁找不到好的住宿。而老百姓可以全天24小時安排自己的時間,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就是這麼任性:租上一輛公交車,和宋朝人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

宋朝旅店名:《久住王員外家》

慢,慢,慢,還不能說走就走,車未到,不遠行,人懶就是這麼任性。當然,那時候的公交車不是“吃油”的汙染型車源,而是環保型馬車,又叫“街車”(唐代叫油壁車)。車呈長方形,一次可以坐6人,類似現在的商務車。因為城市的發展,人口的增多,所以“租車公司”是隨處可見,並且全天候營業,讓你隨想隨走。

就是這麼任性:租上一輛公交車,和宋朝人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

《清明上河圖》區域性:街車出行

當然,如果你不想跟別人擠公交,也可以用人力11號包車,比如圖中這種,只是馬力不夠,並且比較浪費糧食,只適合短途市內觀光。不過對於土豪的你,這又算什麼呢?

就是這麼任性:租上一輛公交車,和宋朝人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

《清明上河圖》區域性:人拉車

最後,我們來想象一幅畫面:

宋朝年間,陽春三月,正風景獨好,四周山水如畫,你我在東京(北宋都城)市中心繁華地帶的租車行租上一輛街車,帶著些許零食和遊玩五件套,向著城外出發。一路上鳥語花香,朋友閒談,好不快活。我們走走停停,欣賞這暖春美景。入夜,找一家住宿,品茗、喝酒、聽小曲。宋朝人生,就是這樣得意,須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