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掌握人生,從更專注開始

一天24小時,誰都知道;可你知道,你一天當中真正有價值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嗎?

根據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對於8小時工作制的員工,每天真正有效率的工作時間平均只有 2 小時 57 分鐘,剩下的 5 個多小時多在忙其他的事情,包括瀏覽無意義的網站、重複重新整理自己的郵箱等等浪費時間和精力——也就是低效能甚至沒有效能的事。

開啟微博只用一秒鐘,卻因此推遲睡眠兩小時;開啟微信也只是一瞬間,一上午的工作時間都在摸魚閒聊中度過。

這是一個“在用科技和金錢換有限的時間”的時代。但還是有大量的時間被白白浪費,大把的人生被揮霍。

如何讓自己的時間不再廉價?如何有效地掌握自己的人生呢?

讓自己更有效能,讓自己的時間更有價值,克里斯·貝利在《專注力》中提出最重要的一點:

提升專注力,靠進入心流模式在短暫的時間內爭取更多的效能。

到底如何提升專注力呢?

第一,認識並提升自己的注意力空間。

一個提升注意力空間的有效方法就是“元意識”練習,即跳出自己現在思維沉浸的事情,主動覺察自己在想什麼。47%的時間裡,我們的大腦都在走神,我們越是能覺察到佔用注意力空間的東西,走神後就越容易回到正軌。多項研究和實踐表明,透過

正確的冥想和正念練習

,注意力空間是可以有效擴充套件的,開發大腦更多的工作記憶容量。

《專注力》:掌握人生,從更專注開始

第二,進入高度專注模式,把握高效能的極致體驗

第一步,選擇某個有效能、有意義的專注目標。

戈爾維策的研究發現,即使是確定一個模糊的目標,你完成目標的成功率也可以提升20%~30%。而設定一個和自己能力匹配的、有挑戰的又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對進入專注模式更有幫助。

第二步,管理環境,儘可能清除外在的和內在的分心物。

據研究,一個乾淨整潔的工作環境對專注工作更有幫助,而鼓勵聯想和創造的工作情境下,雜亂、豐富的工作環境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步,專注於選定的目標。

可以利用自己生物黃金時段(一般人在上午11點左右和下午兩點之後的一兩個小時感覺自己精力更為充沛),為自己預設一個專注時間段,比如先專注25分鐘,再休息5分鐘,迴圈進行下去,透過練習不斷拉長專注時間。

第四步,不斷地將注意力拉回到這個專注目標。

一覺察到自己走神或分心,你就要把注意力拉回到目標上。走神太正常了,是大腦神經的正常執行機理,不要過分苛責自己,享受自己跳出思維覺察到自己走神並重新集中注意力的過程。

《專注力》:掌握人生,從更專注開始

第三,透過休息和睡眠,為專注補充能量。

休息和睡眠同樣不能視為完全無效能的事:有目標的、高質量的休息和睡眠,可以恢復精神能量,提高專注力,拓展注意力空間,還可以整理思維碎片,整合正在學習和處理的資訊,在這種情形下,大腦有可能迸發創新性、突破性想法,這也是靈感的重要來源。比如做夢這件事,可以說是加強版的發散思維模式,許多偉大的想法都是人們在睡夢中產生的,比如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創作歌曲《昨日》(Yesterday)、門捷列夫發現元素週期表以及傑克·尼克勞斯(Jack Nicklaus)改進高爾夫球揮杆動作。

只通過專注模式,就能將我們的時間利用到極致、掌握好自己的人生了嗎?

不是的。

克里斯在《專注力》中重點提到,

與專注模式相對,還有一種有效能的思維模式——發散性思維模式。

《專注力》:掌握人生,從更專注開始

再來說說“走神”,走神聽起來不是件好事,它會中止專注模式破壞我們的效能,但是不可否認,走神有它神奇之處,許多創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新的靈感、對未來的新的規劃和計劃正是在我們走神的一些時候——也就是思維處於發散模式時迸發出來。

進入發散模式很簡單——不要去管你的思維。同時,我們可以主動為它發揮作用創造有利條件:自然環境、有豐富的正向啟發和刺激的工作環境對發散思維有積極效果;有意識地多吸收有價值的資訊;隨身攜帶記錄靈感和想法的工具;專注練習和元意識練習對培養髮散思維同樣有效。

不同於專注模式,我們可以多加訓練,利用其他時間進入發散性思維模式:休息時,做飯,清潔,洗漱,基礎性鍛鍊……只要在有意識地思考,並留意記錄自己富有創造力的想法,同樣也是有效能的。

克里斯在書中提到,“我們關注什麼,我們就是什麼”。

人要有遠見,要跳出當下,關注自身,關注變化,關注未來。

請問問自己:五年之後自己會不會很落後?

從今天開始行動,掌握自己的人生,讓自己的時間更有價值,讓五年後的自己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