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漢服總被罵?

近日600名學生身著漢服,行著傳統禮儀返校。在網路上引起網友廣泛討論。其中多是鼓勵,也有不乏質疑。大概如下幾類:

學生穿漢服是利益輸送,增加家長負擔。

繁文縟節沒有必要!開歷史倒車?

不做好本職工作,總搞些花裡胡哨。

推行漢服總被罵?

(圖片來源於網路)

筆者想透過這件事管中窺豹。說說我對漢服現狀的粗淺看法。

推行漢服總被罵?

(圖片來源於網路)

漢服很美,穿著好看,承載文化

很大一部分人是因為漢服華美才喜歡穿漢服。進而知道,穿漢服也是復興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產生了滿滿的自豪感。

漢服缺少合適的標準

現在網路上有著多種標準,多種樣式。從漢代到明代。導致大批人覺得。“大片布,繫個褲腰帶,就是漢服了。”漢服圈也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正品與盜版之爭,布料質量之爭。更有甚者,大打出手,將路人的漢服撕毀。在大眾心理產生了負面影響。覺得漢服會帶來不必要麻煩。

現代漢服一直試圖與傳統文化掛鉤

如今的漢服,大多均結合現代人的需求改良。可以看成擁有傳統元素的現代服裝。漢服一與傳統文化結合,如傳統禮儀,有時卻不倫不類。這邊寬袍大袖來個深揖,對面飛魚服回個抱拳。仔細一看還手還反了。讓人尷尬。

漢服離不開傳統文化,沒有了傳統文化,這就只是一件漂亮衣服。

可由於人們將其與傳統文化的生硬結合,導致

衣服與傳統文化不配套

引起了圍觀者的牴觸情緒。

漢服作為文化載體的作用很小

起初筆者接觸的理論是:“世界很多民族都有傳統服飾。中國少數民族都有漂亮衣服,就漢族啥也沒有,我漢家兒女,必須也要有體現自身民族特色的服飾!”可見最初漢服頂著漢族的帽子。現在多是頂著中華文化的帽子。有著民族主義色彩。這受商家宣傳的影響,主要是與年輕人的心理訴求有關。民族問題不去贅述。

漢服反而成為激起矛盾的導火索。

初衷總是好的,可一落實下去總是變了味兒。

推行漢服總被罵?

(圖片來源於網路)

漢服屬於新興事物,需要過渡時間。

同一年代的人。穿著不同時代特色的衣服。都是頭一回。總得讓“古板”一些的人慢慢接受。

寫在末尾:

我希望那些因漢服好看而穿的人們,不必顧慮,大聲地說出來:“就是因為衣服好看我才穿,你管不著。”而打著復興傳統文化旗號的人。單以穿漢服的方式復興文化。是本末倒置(即不必以此掩飾愛美之心)。

中華文化幾千年屹立不倒,她最重要的文化載體是漢字。例如江西滕王閣,正是因為那篇文章流傳千古,滕王閣便堅不可摧。“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服飾只是文化的表現,復古風潮即是如此。若要復興文化,文字是繞不開的先行者。“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正是有了文字的表述,身上的衣裝才顯厚重。

文以載道,衣亦可載道

(歡迎評論關注,轉載請寫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