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湊夠五個字)

書評:(湊夠五個字)

書評:(湊夠五個字)

首先一直對明朝宦官勢力發展很感興趣,這本書裡從政治制度設計上講了一下原因。明初,朱元璋因胡惟庸作亂廢宰相,朝廷政務繁多全落到皇帝身上。後設大學士作為皇帝秘書幫忙處理,形成內閣。有意思的是,大學士官階很低,無權與皇帝直接見面,內閣閣臣與皇帝之間的聯絡全靠宦官溝通,在制度設計上提供了宦官專權的漏洞,且部分皇帝懶於處理朝政,給與宦官批紅權,更是讓宦官權力飛天。太監的領袖司禮監在明朝大多數時候也是真宰相,真皇帝,操縱一國內政外交。雖然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經在洪武十七年立過一塊“內官不得干預政事”的鐵牌,可能認識到了宦官的風險性,但顯然後世子孫並沒有很當一回事,明朝的宦官之亂為歷代最甚。

書評:(湊夠五個字)

關於張居正,錢穆在書中也有一些評價。作為內閣大學士的張居正,在這個時代想要做點事情,也必須先勾結司禮監太監,才能攬實權舒展報負。側面可見宦官之亂之甚,明朝制度設計上的缺陷。這一點在萬曆十五年中也有體現。

書評:(湊夠五個字)

關於當時人們為何如此激烈的反對張居正,我們現在看來總說些什麼改革觸犯某些人的利益,在書中錢穆先生從政治制度層面上做了一番解釋,也很有道理。在明代,沒有了宰相,只有秘書作用的大學士,張居正作為內閣大學士,沒有宰相般的權力,卻想要做宰相的事情,這在當時的時代,是被世人認為是權臣的,而非治世之能臣。儘管張居正有能力,有抱負,改革可能也很有成效,但是在此時的政治制度上,他是一個非法的出現。

書評:(湊夠五個字)

正如錢穆先生所說,權臣弄權與大臣當權,在中國傳統社會上是有很大區別的。大臣是有權的,在政治上有正當地位的,好比宰相,一般來說,大家都會認為宰相無事不該問,無權不該把,如果宰相不問事,不當權,就是他失職。權臣弄權則就完全不同,這是違反國法的。而在明朝,在制度上就沒有一個真正的宰相,六部尚書乃至九卿也只是名正言順的大臣。當出現張居正這樣一個儘管可能是治世之能臣的人,朝臣們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他是否有能力有抱負,而是他的出現不合理,不合制度,是非法的。所以當時人們反對張居正的激烈程度,可能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我們在現代可能覺得張居正還是比較有作為有理想的治世能臣,會覺得他比較可惜,而然在當時,他主張能講法治,其實這本身就是違法的,這就是純粹不合法的出現,該由皇帝管的事情他一個內閣大學士管,制度不允許這樣一個人出現,不論他有沒有能力。除非張居正能夠先把制度改革,把自己包裝的合理合法,才能得到法理上的認同,顯然他也沒有做到。如果張居正在漢唐宋三代,他會是一個好的宰相,而在明代,他就是一個內閣大學士,不是政府最高領袖。

書評:(湊夠五個字)

這就是時代的侷限性。明朝的政治制度有著不同於以往的特色,壓制張居正這種能臣的出現,但也是為了皇帝集權的考慮。為此,不惜犧牲了無數張居正這樣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才,無數想要國家富強的知識分子看這明朝這樣一天天的落寞下去,卻又無可奈何,因為制度設計上缺乏自我糾錯,自我完善的機制,人們只能眼睜睜看著明朝沒落。當出現張居正這樣的試圖挽救國家危亡的人,在這樣的制度下也無能為力,要想變法救國,就必須先變祖宗之法。

書評:(湊夠五個字)

某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