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上的便利店不再只是“便利店”

風口上的便利店不再只是“便利店”

隨著線上電商的流量紅利逐漸觸頂,電商平臺們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此前雖然線上零售已經短暫替代了傳統零售的作用,但是隨著增速下滑,電商平臺們需要尋找新的營收增長點。

2016年馬雲在演講中提到了“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將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與此同時實體零售創新轉型正好獲得了國家的政策支援,乘著東風的新零售逐漸成為了眾人追逐的新風口。

在馬雲喊出“新零售才是未來”之後,阿里、騰訊、京東、蘇寧等早已經開始進場佈局的巨頭們開始了在新零售領域跑馬圈地,線下也成為了必爭之地。

隨著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參與,以及區域便利店品牌的崛起,原本被電商發展所遏制的線下連鎖便利店開始被逐漸重視,便利店市場得到了整合與重構的機會。

巨頭逐鹿便利店

因為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物流的便利性,大致商品的銷售渠道越來越多。於是傳統的線下便利店經營的越來越困難,坐等顧客上門的形勢已經不順應發展的趨勢。再加上之前市場上存在的便利店以夫妻店模式居多,經營者們大多帶著小本經營的理念。

在店鋪的設計上,個體便利店也充滿了隨意性,包括店面招牌與貨品規劃等。經常我們選購商品時,需要直接問老闆拿貨。再加上進貨渠道與物流的限制,個體便利店的商品存在單一、品類少的缺點。

隨著新零售概念的火熱,巨頭們紛紛以社群便利店的模式佈局,更是對個體便利店的生產形成了巨大的影響。無論是一二線城市的商圈還是社群附近,天貓、京東、蘇寧小店等巨頭佈局的新零售小店遍佈城市的每個角落。國內便利店行業的迅猛發展,2017年時增長達到了23%,市場規模更是超過了1900億。

隨著移動支付移動支付等新技術開拓了線下場景智慧終端的普及,推動了技術革新,進一步開拓了線下場景,讓消費者不在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技術的進步,也推進了新零售的發展。

有人將新零售總結為“線上、線下、物流,其核心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會員、支付、庫存、服務等方面資料的全面打通”。也有人說,新零售就是“零售資料化”。

在被問到新零售到底是什麼時,張勇曾經回答:“這個世界上本來並不存在新零售,新零售是靠人創造出來的,今天我們正在走這條路的過程當中。給任何深入淺出定性的描述都是不完整的最終都要靠實踐不斷地去探索。”

雖然張勇給出了一個開放式的回答,阿里巴巴率先在理論、概念上樹立起在行業內被廣泛運用的新零售要義“重構人貨場”。

風口上的便利店不再只是“便利店”

透過大資料實現對人的可識別、可分析、可觸達;在貨的角度推進泛內容化,透過大規模的C2M定製打造柔性的供應鏈水準,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效率和消費者體驗;在場景上要形成可交易、交付甚至互動的消費環境。

2017年8月阿里推出的天貓小店啟動,第一家門店正式開業。主要為加盟模式的天貓小店主要幫便利店經營者們解決渠道問題,幫助增收問題。

先後提出“第四次零售革命”與“無界零售”的京東,在去年二月宣佈了“百萬便利店計劃”,希望5年內開設1百萬家便利店。同時,京東的合作伙伴除了永輝、沃爾瑪等商超之外,也先後與全家、7-11、羅森等連鎖便利店巨頭達成了合作。

蘇寧在17年提出“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之後,蘇寧小店專案開啟。今年3月蘇寧小店第5000家門店在成都開業。原本計劃3年完成的目標,快速擴張的蘇寧小店只用了1年就跑完了任務。

除了網際網路巨頭們之外,快遞行業以順豐為首的頭部企業們也在積極探索社群便利店。不過在快遞行業集體轉做線下店的浪潮中,順豐第一個進入,也是第一個敗走。

新零售的火熱,帶動了社群便利店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玩家湧入也刺激了競爭的升級。去年便利蜂、好鄰居、today等便利店品牌先後獲得了融資。在資本的推動下,不斷被注入新技術、新概念的便利店行業持續保持著快速發展。

便利店行業發展之困

便利店行業雖然近幾年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眾多玩家不斷的加碼也讓整個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不過,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還是暴露出許多的問題。

日本平均150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中國臺灣平均200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國內新零售業務發展最好的上海,儘管各品牌瘋狂開店,但是在數字上仍有差距。北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3年前,北京每百萬人口擁有160個便利店,現在每百萬人口擁有220個便利店,這一數字和其他特大城市相比仍然存在缺口。

雖然便利店行業已經連續三年銷售額增長速度超過了18%,但是作為城市便民服務的基礎設施,仍然存在較大的數量缺口。同時,便利店的發展過分集中與一二線城市。目前來看,便利店在三四線城市的發展速度較慢,原本就受限於成本與虧損的便利店品牌發展三四線城市會遇到更嚴重的盈利問題。

雖然目前便利店行業發展迅速,但是以夫妻店為代表的小店仍有超過600萬家。連鎖品牌便利店近兩年瘋狂開店之後,市場規模佔比還是太低。儘管天貓、京東透過加盟的方式為商家提供渠道優勢,但是比起兩家要開一百萬店的目標還是相去甚遠。

只要進貨達到一定的比例,就可以申請成為天貓、京東的加盟便利店,一般來說這個比例是30%。超過的部分進誰的貨,商家就可以自己決定。以盈利為前提的便利店們當然會選擇進價低的一方,而天貓、京東有時的價格並不具備競爭力,便利店就智慧選擇價格更低的貨源。前段時間甚至還傳出有些京東小店退出了加盟。

希望可以在下沉市場開啟局面的天貓小店、京東小店想要在一二線城市之外,擁有更多的市場,不只是單純的擁有一定數量的掛名小店,距離真正的開啟局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風口上的便利店不再只是“便利店”

滑鐵盧

便利店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有一部分的便利店遭遇了滑鐵盧,甚至直接導致了閉店。2018年8月,鄰家便利店一夜之間關閉了168家店鋪;北京131便利店5個月燒光4000萬元,創始人被刑拘;11月中,北京規模最大的全時便利店被傳資產盤點,尋求出售。

而曾經引發資本爭相下注的無人便利店,雖然被寄予厚望,短時間吸引了投資者的注意,但是沒有得到大規模的商業化運用。於是有人懷疑無人便利店是否也會成為一時風光的資本產物,就像當初無人貨架也短暫的獲得了成功,卻因為貨損等問題逐漸邊緣化。

隨著便利店逐漸成為線上電商非常重要的一個變現途徑,以80、90後為主的消費者們度過了線上消費的市場教育階段,這些以年輕人為核心的消費群體容易接受新的服務方式與新技術,同時新的消費群體因為生活、工作的節奏較快,對於時間的緊迫性、便利性的需求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新零售便利店不只是單純的販賣商品,還提供熟食便當、取快遞等業務。

6月21日舉行的全國品牌連鎖便利店發展工作會議上,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提出,各地要把發展品牌連鎖便利店作為當前工作重點。北京、上海、武漢、西安等地商務部門也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援力度。有媒體報道,北京今年的便利蜂、蘇寧小店、711等品牌連鎖便利店企業將再新建700家以上。

蘇寧向左

蘇寧小店的擴張速度是目前便利店行業中發展最快的。超過30%業務屬於生鮮的蘇寧小店,今年3月時第5000家小店就已經在成都開業了。其它連鎖品牌多年才能達到的門店數量,蘇寧短時間內就已經達到。

蘇寧小店深深紮根於社群消費場景,大量的門店可以幫助蘇寧形成區域內的龍頭地位,也可以幫助蘇寧小店形成一個強大的品牌效應與生活文化感。

雖然蘇寧小店因為短時間內大量開店造成了開店、人力成本上升與虧損,讓蘇寧不得不因為虧損壓力將蘇寧小店從上市公司業務中剝離。但是張近東之子張康陽的接手,顯示蘇寧仍然十分看好這一業務。蘇寧剛剛斥資收購的家樂福中國同樣交由張康陽負責。

在阿里拿下大潤發、京東與永輝合作之後,蘇寧小店選擇收購家樂福作為新零售業務的補充。在業務模式上既區別於京東、天貓的貼牌,以自營為主,又同時選擇與商超進行合作。家樂福中國完善的供應鏈與蘇寧小店的快速佈局相結合,再加上蘇寧小店“線下便利店+APP”的o2o模式,都讓蘇寧小店高速行駛在成為便利店行業龍頭企業的路上。

便利蜂向右

作為一家成立兩年的科技創新零售企業,便利蜂以24小時新型便利店為主體,目前已經開業連鎖直營店700家。區別於傳統便利店,便利蜂發展智慧服務,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推廣自助、掃碼、刷臉結算,數字貨架、電子標籤等技術,建立起了智慧供應鏈體系,以消費大資料驅動零售各環節,不斷提升便民服務的效率。

選擇商圈型和寫字樓區域的便利店品牌拓展門店的便利蜂,不同於其它便利店儘可能在一定範圍內覆蓋更多的消費者,便利蜂在門店的選擇上也走出了不同。北京中關村的蘇州街上,不到百米的距離便利蜂就開了兩家店。而且,便利蜂的便利相比於其它品牌要更加寬敞。

作為數字驅動型便利店,透過人工智慧系統,從源頭接入食品二維碼保質期追蹤系統,實現食品類商品的電子化批次管理,建立全溫層電子化溫度追蹤與報警系統等

日中經濟協會考察團成員表示便利蜂的數字化嘗試是在中國獨特的環境、條件、技術背景下所產生,這些獨特的模式創新在日本便利店裡體驗不到。

便利蜂將數字化核心技術應用於便利店,對包括傳統便利店在內的便利店行業上下游都具有參考意義。

新型便利店逐漸滿足消費者餐飲、吃下午茶等需求,在消費體驗愈加重要的當下,便利店滿足了消費者精緻化、碎片化的消費方式與需求。取快遞、充值交通卡、付生活賬單等便利店逐漸出現的新功能,越來越多下了班的年輕人開始選擇能夠帶給自己愉悅體驗的便利店。

正站在風口上的便利店,能夠給予消費者提供即時便利有溫度的消費服務。以構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為目標,以最佳化便利店佈局、增加品牌連鎖便利店數量、提高商品和服務供給水平,既能夠提升便民服務效率,也相對容易獲得消費者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