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組織架構大調整:戴珊、蔣凡分工,b端業務首次打通

作者|藍蓮花 夏雯琪

每年雙11之後阿里進行組織架構調整,這似乎已經成為一條約定俗成的規律。

今天,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發出內部信,宣佈公司升級“多元化治理”體系。其中包含三項重要的人事任命。

其中,戴珊和蔣凡分別負責新設立的“中國數字商業”和“海外數字商業”兩大板塊。“中國數字商業”板塊包括大淘寶(包括淘寶、天貓、阿里媽媽)、B2C零售事業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等業務;“海外數字商業”板塊包括全球速賣通和國際貿易兩個海外業務,以及Lazada等面向海外市場的多家子公司。

阿里組織架構大調整:戴珊、蔣凡分工,b端業務首次打通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集團CFO武衛則從2022年3月31卸任,屆時由集團首席財務官徐宏擔任集團CFO。

吃瓜群眾在社交媒體“慶幸”,蔣凡終於調離淘寶和天貓等淘系重要崗位,這是“渣男”應得的報應。但業內人士更關注,這次戴珊與蔣凡的分工。

這是繼2015年的“大中臺”以來,阿里巴巴組織架構的又一次重要調整,也是阿里巴巴歷史上第一次將B端業務與C端業務首次打通。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從微觀上看,阿里這次的組織架構調整,字面上分成了國內國外兩大塊,實際上等於是把國內淘系整個融合了,淘菜菜和淘特可以分別看作是大淘寶模組的外延,一個是家庭服務場景,另一個則是下沉市場帶來的新使用者增量,核心人物就是國內板塊的新負責人戴珊。她是淘特和淘菜菜的締造者,一手拓展了阿里的商業版圖,這次任命說明張勇也徹底認可了她的能力,把核心業務全部託付給了戴珊。

從宏觀上來說,在過去的幾年中,大中臺的管理模式為阿里帶來了成功,可以說提升了阿里巴巴的整個服務效率,這種底層的支撐邏輯,幾乎支撐了整個B系的產品服務模式,最終讓整個B系的服務營收翻番。

但中臺並非萬能,伴隨環境演變、技術迭代,龐大組織、業務架構的深入實施,一箇中臺顯然不能支撐所有。因此,今年7月,阿里巴巴又宣佈一輪組織架構調整時,首次提出了板塊治理模式。

張勇在內部信中就以“讓組織更敏捷,讓文化更簡單”為題提到,“面對快速變化和高度競爭的市場,我們的組織必須變得更敏捷。敏捷組織的建設必須從集團頂層開始做起”。

近一兩年,阿里內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市場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打破原有的B和C業務劃分模式,而按照國內和國外的競爭格局,可能更有利於合資的資源整合,以使阿里巴巴應對更加不確定性的商業環境。

那麼,在這場組織架構調整中的三位主角,分別有著怎樣的過去,又面臨怎樣的未來?

01戴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阿里權力中心的?

從馬雲的最後一屆學生、初代阿里客服、銷售主管,到首席人才官、創投董事長、B2B事業群業務總裁……作為唯一一位還在一線的阿里“十八羅漢”,她在集團的地位持續上升。

此次組織架構調整後,阿里在國內的B系和C端電商業務權力中心首次集中在一人手中。財新網的一篇報道引用內部人士的說法稱,阿里希望在消費端流量見頂的情況下,從戴珊所擅長的供應鏈端尋找新的增量。

阿里組織架構大調整:戴珊、蔣凡分工,b端業務首次打通

戴珊,花名“蘇荃”,工號11,阿里人習慣叫她“MM/美眉”,雖然大學主修的是工程學專業,但當老師馬雲辭職創業時,戴珊和蔣芳、韓敏這幾個親近的學生立即答應加入,並出了一筆錢,成為最早的阿里股東。

“1999年,阿里剛剛成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客服。”戴珊笑言,“現在擔任螞蟻金服CEO的彭蕾,在當時是我們的客服骨幹力量。”

當時,這群合租的創業者發瘋似地工作,每天熬夜到凌晨三四點,睡在辦公室的睡袋裡,卻拿著每個月500塊錢的工資,吃3塊錢的盒飯。有一天,愛吃梅乾菜的戴珊在湖畔花園民房裡吃著盒飯,突然對大家說,“等我有錢了,我就去買一屋子的梅乾菜!”

往後十多年,戴珊擔任了阿里巴巴銷售、市場推廣、首席人才官、使用者介面部門多個管理層職位,熟悉了公司各部門的業務運作。在員工眼中性情溫的戴珊曾對媒體表示,“公司讓我做銷售我就做銷售,讓我做客服我就做客服,我不會想太多,就願意樂呵呵地做。”

在戴珊出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客戶服務官時,月度高管例會上,戴珊總是被張勇第一個點名,讓她講過去一個月從服務端看到哪些問題,本次內部信中也提到她“獨特的女性體驗視角”。

2017年1月,戴珊擔任B2B事業群總裁,分管集團旗下的國際和中國國內批發交易平臺阿里巴巴和1688以及國際零售交易平臺全球速賣通業務,負責B端和海外業務。

2018年8月和2019年3月,戴珊接連擔任阿里巴巴集團的法人代表,阿里創投法人以及董事長,戴珊在集團內的地位進一步上升,而張勇和阿里巴巴CFO武衛則退出了阿里創投董事的行列。

為了全面打通盒馬、農村淘寶、智慧農業這三條涉農業務線,2019年底,戴珊開始分管了盒馬事業群,侯毅從原來直接向逍遙子彙報,轉向給戴珊彙報;當時還被外界討論侯毅的地位下降。

2021年3月,阿里巴巴成立了 MMC 事業群並由戴珊負責,內部人士稱其為“買買菜”,主要聚焦社群團購業務,並整合了零售通的社群團購業務和盒馬集市業務,

從前,戴珊帶領的B 端業務在阿里較為邊緣。但如今,聯合工廠直供打造低價的淘特,年度買家超過 2。4 億,本季度淨增4000萬用戶,佔到了阿里巴巴集團新增使用者的60%,戴珊展露出不俗的實力。今年 3 月,整合了阿里內部多條社群團購業務後成立的淘菜菜,也由戴珊負責。

B2B一直是阿里巴巴的核心戰略之一,用張勇的話說,產業網際網路將帶來整個製造、生產、流通、貿易、渠道和管理的變革與機會,這樣的歷史機遇只能由B2B團隊來承擔。

02武衛給阿里巴巴留下了怎樣的戰略投資版圖?

2019年,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透過全員信宣佈了阿里新一輪面向未來的組織升級,並任命阿里巴巴集團CFO武衛接替蔡崇信,擔任集團戰略投資部負責人,以實現戰略投資業務與財務體系一體化。

在阿里內部,蔡崇信的名字幾乎與馬雲有同等威望,而他的繼任者武衛大有來頭。

阿里組織架構大調整:戴珊、蔣凡分工,b端業務首次打通

資料顯示,武衛曾是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為多家大型中國境外上市公司及在華跨國企業提供審計和財務諮詢服務。2007年7月武衛加入阿里巴巴集團,出任阿里巴巴(B2B公司)首席財務官一職。她領導了公司財務體系的建設並幫助阿里巴巴(B2B公司)於當年11月在香港成功上市。

2012年,在聯合領導阿里巴巴(B2B公司)的私有化專案後,武衛開始負責阿里巴巴集團財務組織的關鍵部門,包括運營財務、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稅務和資金管理等。2013年,武衛正式從蔡崇信手中接過了阿里巴巴集團CFO一職。

同所有的CFO一樣,武衛相當低調,極少出現在大眾視野,但說她是中國最成功的CFO之一也不為過。她曾經三次幫助阿里上市,在集團內部與十八羅漢之一的彭蕾併成為“阿里雙姝”。

張勇曾經從個人角度給予武衛高度評價,認為她面對起起伏伏,始終榮辱不驚,為人謙遜、堅韌,一路走來,是親密的戰友,也是很多核心管理團隊成員的知心姐姐。

也有VC分析師認為,網際網路明星被衝昏頭腦的人很多,他們對待分析師和其他人的方式變得很糟糕,但武衛則堅持表裡如一。內部員工評價她是一位不只看數字的CFO,她是實幹家,能夠踏實深入地去了解阿里巴巴多元化的業務部門。

自2019年擔任阿里巴巴戰略負責人以來,她也多次大手筆投資,搭建了現在阿里的戰略投資版圖。

阿里組織架構大調整:戴珊、蔣凡分工,b端業務首次打通

有媒體統計,阿里系2019年共投資了97家公司,合計投資1714億。從行業佈局來看,2019年阿里一共佈局了15個行業。其中,投資前三的行業是企業服務、金融和文娛傳媒,分別為21次、14次和12次。

與其他巨頭不同的是,阿里2019年非常注重企業服務方面的佈局,單是在構建菜鳥網路服務平臺方面就投入了233億元。在文娛傳媒方面,阿里旗下的雲鋒基金與騰訊共同投資了快手約30億美元融資。

2020年,根據媒體不完全統計,阿里也主導投資了35起,包括斑馬汽車、百世集團,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心怡科技等平臺的投資和併購,覆蓋本地生活,智慧物流、新零售、大健康等多個領域。其中,阿里巴巴以8億併購本地餐飲平臺客如雲,280億收購新零售公司高鑫零售。

武衛曾經公開表示,一旦投資專案沒有了戰略價值,阿里巴巴就會慢慢退出。而業內的投資人也分析表示,在武衛主導時期的戰略投資,更貼近集團業務。

阿里內部一位熟悉投資部門的人表示,從今年開始,投資方面的事情開始彙報給徐宏,也就是接替武衛的新任CFO。

03蔣凡能在海外打造“下一個淘寶”嗎?

在國內,淘寶電商業務的營收增長已經幾乎停滯,而海外業務增速達到40%,騰訊投資的Shopee 平臺卻佔據了57%的東南亞市場,蔣凡的調任或許印證了阿里對海外業務的重視。

2015 年,阿里在宣佈張勇出任阿里 CEO 的內部信裡寫道,希望在 2019 年至 2024 的五年裡,阿里的商業生態體系進一步全球化,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起一個可以服務 20 億消費者和數千萬企業 “全球買,全球賣” 的商業生態平臺。目前,阿里年活躍消費者有 12。4 億,離目標還有一定距離。

今年在消費疲軟的背景下,淘寶、天貓的括廣告費和佣金收入在總營收中佔比從兩年前的 50% 降至 36%,同比增速僅 3%,是阿里所有業務中除大文娛之外增速最低的業務。此前,阿里Q2淨利潤僅285。2億元,同比下降39%。

阿里組織架構大調整:戴珊、蔣凡分工,b端業務首次打通

目前,阿里巴巴全球化業務版圖上,有阿里巴巴國際站(ICBU)和速賣通(AliExpress),這幾年又陸續加入了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土耳其地區電商平臺Trendyol、南亞市場電商平臺Daraz等新角色。

2021 年第三季度,阿里海外板塊創造了 113 億元收入,同比增長 34%,佔阿里總收入的 7%。其中,最大增長主要來自 Lazada ,單量同比翻了一倍。

媒體報道顯示,印尼人口的平均年齡是27歲;土耳其人口的中位數年齡28。5歲,是歐洲最年輕的國家;巴基斯坦的人口更年輕,年齡中位數僅為20歲,30歲以下的人口達到1。04億人,這意味著,在這些國家開拓使用者還有很大的潛力。

此前,張勇已經派出過自己曾經的四位助理,出任Lazada聯席總裁及泰國、越南、印尼CEO,卻始終難以突破海外市場。更有阿里18名創始人與合夥人之一的彭蕾作為“阿里歷史上最高級別的出海者”出任Lazada董事長,但僅8個月後就卸任了。

而這次派出的蔣凡,是為手機淘寶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大將,擅長創新和開發產品,被稱為阿里“流量王”。

在2020年引發輿論危機的出軌張大奕事件中,蔣凡在業務上的權力也沒有受到實質性影響,僅被除名阿里合夥人,職級從M7(集團高階副總裁)降級到M6(集團副總裁)。

1985年出生,少年的蔣凡,初中時代就開始表現出在計算機方面的極高天賦,在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資訊學競賽中獲得省級賽區一等獎,後來被保送至復旦大學。

據說,他有點看不上覆旦大學計算機系的教學,覺得教授的水平也不過如此,為此每次考試都估摸著及格,就不答題了。在他看來,這種考試都是浪費生命,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比如程式設計。因此,他以61分的平均成績拿到了復旦大學計算機系本科學位。

2006年,蔣凡復旦大學畢業後,加入了谷歌。《李開復自傳》中記錄,蔣凡面試時非常優秀,但由於畢業成績單隻有61分,導致有位美國工程師堅決反對錄取他。

當時,谷歌的工程師看到他的學科成績只有61分,認為他對自己不負責,本想動用一票否決權,溝通後才發現蔣凡的獨特想法,和在程式設計方面的天賦。

此後,蔣凡參與Google地圖、搜尋質量、內容廣告等眾多專案的研發。2010年,谷歌在中國市場敗退,蔣凡才從谷歌中國辭職。而此時,李開復已經創辦創新工場,處於對蔣凡的賞識,他邀請蔣凡加入。由此,蔣凡開始了創業,並創立“友盟”。

3年後,友盟覆蓋近6億活躍裝置、18萬個APP和6萬開發者。友盟此後獲得了來自李開復、經緯的多方投資,估值一度達到了5000萬美元。

最後,阿里以8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友盟。蔣凡就在28歲的時候,已實現了財務自由,少年得志,年輕有為。

根據收購條約,蔣凡要到阿里上班。而當時擔任阿里COO的張勇相中了蔣凡。2013年,在張勇的直接領導下,蔣凡以“淘寶無線事業部資深總監”身份開始工作,2014年,蔣凡負責牽頭手淘的無線化轉型,一手打造了淘寶的內容生態。

此後就是一路開掛式的職位躍升。但蔣凡在阿里算是個另類,按照傳統,所有進入阿里的新人入職之前,都要經過《百年阿里》的課程培訓,總監級以上,還要參加《百年湖畔》課程,主要培訓阿里的願景,企業文化,以及戰略業務規劃等。

不過,蔣凡入職並沒有經過這些流程,甚至沒有花名。就是這樣一位“毛頭小子”,成為手淘的關鍵人物。

在蔣凡加入之前,手機淘寶的體驗比較差,只能搜尋、購買、查詢物流功能,卻沒有交流等互動功能。 改版後,2015年雙11,手淘首次大規模應用個性化推薦,當天912億交易額中,移動端貢獻了626億,這是移動端首次超過PC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