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生術——行氣和胎息

行氣,是吐納、調息、胎息,包括服氣等呼吸功法的總稱。一般行氣總是與導引術互相配合的。

《太上混元真錄》雲:“行氣一名煉氣,一名長息。

所謂內養功、內功,現在說的氣功都是指這種功法。行氣法是從鍛鍊人的呼吸入手,透過調息、吐納,使人的呼吸變長變深,進而激發體內的真氣,在全身的經絡中執行,最後達到胎息的水平。 行氣法有很多種,胎息法是很重要的一種。

道家養生術——行氣和胎息

道教理論認為嬰兒初生時以臍和母體相聯,所以臍是人體的生身受命之處。胎息就是把真氣聚於人的臍下二寸,謂之氣沉丹田,並在修煉過程中把丹田當作“意守”的部位。更進一步又模仿胎兒以臍呼吸,如在胎胞之中,這也就是道教的返元歸根思想。

神仙家們認為如果人能返回嬰兒的先天呼吸,真氣自然旺盛,進一步煉成純陽之體便可合真成仙了。《抱朴子內篇·釋滯》介紹這種方法說:

……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初學行氣,鼻中行氣而閉之,陰以心數,總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乃引之,皆不欲令已耳聞其入之聲,常令入多出少,以鴻毛著鼻口之上,吐而鴻毛不動為候也。

#FormatImgID_2#​

行氣可以治病、防疫、避飢渴、延壽。

《養性延命錄》說: 凡行氣欲除百病,隨所在作念之,頭痛念頭,足痛念足,和氣往攻之。 道教把這種方法叫做“引火燒身”。

孫思邈《攝養枕中方·自慎》中說:道人疾,閉目內視,使心生火,以火燒身,燒身令盡存之,使精神彷彿。疾即愈,若有痛處,皆有火燒之,秘驗。

這裡所謂的“火”即行氣時所產生的熱能。發氣時既可給自己治病,也可為別人治病。這種方法其實是後來的內丹法的基本功。

道家養生術——行氣和胎息

《胎息經》說: 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為之生,神去離形為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氣。神行則氣行,神住則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三十六咽,一咽為先。吐唯細細,納唯綿綿。坐臥亦爾,行立坦然。戒於喧雜,忌以腥羶。假名胎息,實曰內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