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的蘇丹》之思考

《飢餓的蘇丹》之思考

曾經,一張攝影作品《飢餓的蘇丹》因直麵人性的罪惡和巨大的人性爭議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廣泛輿論。

凱文•卡特,南非攝影師。1993年,凱文•卡特來到戰亂、貧窮、飢餓的非洲國家蘇丹採訪,拍攝大饑荒下的受害者。蘇丹,一個位於非洲東北部的貧瘠國度,沙漠、高溫、饑荒、貧窮、叛亂、戰爭是這裡獨有的標籤。凱文•卡特一下直升飛機,他便被眼前可怕的景象震撼了:一望無際的貧瘠荒涼、餓殍遍野、瘦骨嶙峋的兒童、蜷縮哭泣的老人。

《飢餓的蘇丹》之思考

循著哭泣的哀鳴往前走,他看到了一個終生難忘的一幕:一個頭大如鬥、皮包骨頭的蘇丹女童,即將餓斃而跪倒在地,而禿鷲正在女孩後方不遠處,虎視眈眈,等候獵食女孩的畫面。凱文•卡特痛苦地舉起了手中的相機,為了不讓那隻禿鷲受驚,他靜靜地等候了20分鐘,調整好拍攝角度後,輕輕地按下了快門,把這一幕定格在了世人眼前。在中午強烈的太陽光下,加上空曠荒蕪的環境,突顯了當時非洲大地的乾旱。

1993年3月26日,凱文•卡特的這張照片被登在了美國權威大報《紐約時報》上。作為非洲苦難的聖像,這張《飢餓的蘇丹》引來了一場軒然大波,讚美聲和無端的非議已慢慢掩蓋了拍攝的初衷和那顆最純真無邪的赤子之心。

1994年4月12日,訊息從紐約傳來,這張照片獲得了新聞界最高的獎項——普利策新聞特寫攝影獎,這曾是億萬新聞工作者最嚮往的最高榮譽。

這幅照片很快就透過媒體傳遍了全世界,激起了強烈反響。人們在寄予非洲人民巨大同情的同時,更加關注那個小女孩的命運。成千上萬的人打電話給《紐約時報》,詢問小女孩最後是否得救。同時,來自各方的批評也不絕於耳,人們紛紛譴責卡特殘忍,沒有放下相機去救小女孩,1994年7月27日,年僅33歲的凱文•卡特因無法忍受外界公眾與自己內心的道德困惑和巨大的精神壓力,在這張照片獲得普利策新聞大獎三個月之後,在汽車裡用一氧化碳自殺身亡。

而三個月前,他曾是那個站在世界頂級學府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圓型大廳聚光燈下,備受萬人矚目的天才攝影師;是那個憑藉著一幅備受爭議的紀實攝影《飢餓的蘇丹》而獲得世界新聞最高獎項普利策獎的戰地記者。生於赤子之憂患,死於痛苦之迷惘。也許凱文•卡特從沒有想過,背起相機、見證苦難、祈禱和平將成為他命懸一線的最後一楨。

事實上,凱文•卡特本人幾乎從一開始便處於衝突的痛苦之中。他在搶拍完之後,他就把禿鷲轟走了。最後他看到,那個小女孩用盡所有力氣爬起來,重新艱難地向救濟中心挪動……望著小女孩的身影,凱文•卡特內心充滿了矛盾、愧疚和痛苦。他在一棵樹旁坐了下來,一邊抽著煙,一邊淚流滿面。後來,他曾對人說:“當我把鏡頭對準這一切時,我心裡在說:“上帝啊!可我必須先工作啊。如果我不能照常工作的話,我就不該來這裡。”

《飢餓的蘇丹》這張照片中的一個女孩和一隻兀鷲,引起了國際社會對蘇丹饑荒和蘇丹內亂的高度關注!戰爭的此起彼伏,最受傷害的是人民!可憐的小蘇丹只是受害者中一個小小的縮影,在那片土地上,人的生命是那麼脆弱,生命也得不到保障,還不如一隻飛禽!當生命不再是生命,那我們生存又是為了什麼?

我們從《飢餓的蘇丹》中讀出的並不僅僅是這個孩子的痛苦,更深層次的是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悲劇。苦難從未真正遠離過人類,即使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國家裡,但在我們眼睛看不到的遠方的土地上,仍有人在承受著戰爭的痛苦。飢餓僅僅是苦難之一,而這幅作品的最大意義就是引發了人們對蘇丹內亂和深受戰爭苦難中對人的生命的關注。

《飢餓的蘇丹》之思考

(攝影家:凱文•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