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後,基礎財務崗位會被淘汰嗎?

現在多數的財務會計崗位的日常工作都是計量,記錄、核算、反映、報告。各個大企業都在大量縮減基礎會計崗位,正說明了基礎的財務崗位被淘汰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

下面從會計行業現狀、會計行業發展趨勢、會計從業人員何去何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01

會計行業現狀

2017年後,取消了會計從業資格證。目前會計證不再由財政部統一組織考試和報名,只能在各省市的財政局官網看是否有釋出。

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初級會計職稱報考人數再創新高,439萬人報考,同比去年403。2萬,增長8。7%。在校學生佔報考人數43。70%,逐漸成為考試的主力軍;非財經專業背景的考生佔報名人數比重首次超過半數,達到50。21%。

2019年,全國報考人數達到604。9萬人,創歷史新高。

5年後,基礎財務崗位會被淘汰嗎?

02

會計行業發展趨勢

1、基礎會計面臨淘汰

從發展趨勢來看,大的集團陸續在上財務共享中心模式,規範化流程化,會計財務裁員非常嚴重。

像日常做往來費用的會計,在共享中心模式下,大家只要在定製的系統中,按照口語化錄入,系統已經做好介面,直接推送到財務系統完成憑證錄入,只需要極少數人工干預調整。

可見未來,基礎會計現在面臨淘汰的風險,財務需要轉型。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淘汰基礎財務崗位,也是財務人員進行轉型的新機遇。一旦從繁瑣重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財務人員就可以有精力將財務管理工作做得更深刻。

5年後,基礎財務崗位會被淘汰嗎?

2、財務人員的職能發生轉變,離不開財務系統建設的變化

(1)企業的管理需求產生改變

在全新的、跨區域跨行業的、強調協同性和產業升級的經濟生態中,透過人工途徑已經難以達成高效率、低成本的內控目的。

(2)財務管理體系進一步改良

財務系統向著標準化的共享模式發展,企業需要的財務人員的角色定位也越來越明確。

如果像以往一樣,依然由大量人工處理交給機器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不僅難以提升財務工作的效率,也是在浪費人的價值判斷能力。

03

會計從業人員何去何從

從行業角度來說,凡事都有兩面性,有輸家就會有贏家,會計淘汰更多是給基礎會計帶來危機感,未來的財務團隊需要能夠和業務人員、管理人員一起為企業發展提供更深入的洞見和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1、理解深化財務職能要做的內容

(1)整合財務工作和業務工作

企業的財務工作主要以業務為導向,將財務分析轉變為業務揭示型,有助於企業實現更靈活的統一管控與下一步的戰略預測。

(2) 推行財務標準的實施

制定規範的資料處理、財務核算等流程,有助於改善管理中過於粗放、資料不精確,多個企業管理系統、管理層級之間無法構建標準化的資料通道,影響溝通等問題。

(3)為企業籌劃經營目標

在標準化和緊密結合業務進行管理的基礎上,為企業籌劃經營目標,包括資金、資產的配置與發展戰略等。

2、往管理會計發展

2014年

《財政部關於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

中提到:

未來十年內,會計行業的人才結構將發生根本轉變。中低階財務會計人員將被管理會計人才取代,初步預計有60%的普通財務會計將被迫面臨失業或轉行。

財務會計機器人取代的只是重複性的記賬、核算的工作,做出決策建議的高階財務工作不會被機器取代。所以,會計發展方向應該向管理會計發展。

與傳統的財務會計不同,管理會計培養的正是那些懂得運用財務思維去解析過去、控制現在、籌劃未來,從而實現經營目標的管理型會計人才,符合時代發展趨勢。

在這個強者生存的年代,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提升自身學歷和能力,才會在未來擁有一席之地。

04

關於學習的一些建議

1、要不斷升級自己的作業系統

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呆久了,容易成為溫水裡的青蛙,要敢於跳出舒適區,不斷學習新的技能,升級自己的作業系統。

會試工作沒有創意,需要的就是心細,認真,要在此基礎上去找那些需要創意的工作技能,不讓自己的工作被機器代替。

讓自己成為不可替代的,否則就只有下崗的份。

2、永遠都要有自己的PLAN B

最近有一個詞比較火,叫副業剛需,就是說不管你做什麼工作,永遠都要有自己的PLAN B,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可能會被替代,當自己如果有那天一天,也有PLAN B頂上,既不耽誤工作,也不耽誤賺錢。

PLAN B可以是自己擅長的,原來工作的補充,也可以是自己不擅長的,是對自己的挑戰,不管是哪一種,了勝於無。

3、成為更好的自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與其阻擋趨勢的發展,不如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不抱怨,只要有耐心,一切能力都是可以習得的。不僅是會試行業,只要是有被替代可能的行業,都要給自己提前做個職業規劃,5年的時間,假以時日,成為更好的自己,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版權宣告】文章來源:

焱公子,媛姐說職場

。文中或封面圖片來自授權原作者及網際網路,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絡安越(微信:yuexianghui01),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最終解釋權歸安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