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波週期蕭條期科技創新

這是一篇2020年就想好的文章,已經想好了一年半,我才動筆寫出來,因為我一直想等那個契機,就是正式宣告科技已死的訊號出現——“納斯達克”的再一次殺跌,然而等到了花白頭髮,這個時間延續的實在是漫長,長到很多人把已經處於大拐點的事情當做會繼續下去的真理,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大週期拐點下的正規化轉移——一個時代的落幕。任何一個時代的落幕都會有大佬被拉出來祭天。“納斯達克的再一次殺跌”是康波週期下的必然產物,在康波週期蕭條期開啟的三年時間裡面,註定著代表最高科技公司的指數要見到一個歷史性大頂,用來宣告“科技已死”,美國上一次的資訊科技板塊指數見到歷史大頂是在1973年,之後用了22年才再一次獲得超額收益。

在康波週期蕭條期開端前三年能獲得較大超額收益的是週期股。我從2020年9月份就開始買週期股(主要是煤炭),那時候煤炭價格開始不斷的上漲,結果我5。9買的潞安環能還能跌到5。1,一直等到到今年才見到曙光,在這個過程中市場上熱鬧的醫藥白酒、代表科技的香港科技etf、代表技術的新能車你方唱罷我登場輪流著上演各樣的神話。沒有定力是無法堅持到煤炭股的三倍行情,我堅持下來了,因為我很早就看到這樣的一幕(2018年就已經能推演到這個情況出現),這是來自周金濤天王框架的延續下來的一幕,他在世時候所講的大宗品的第二個高點就是現在這個樣子。常說歷史的後視鏡看不到未來,因為看的歷史太短、鼠目寸光,周金濤天王能成為神,因為他看了兩百年的歷史,而不是僅僅十年、二十年這種短週期。之前我一直說自己是站在天王的寶庫門口看了裡面一眼,現在我可以自豪的說,我站在門檻內能看到更多的寶藏,這是一個龐大的寶藏,還需要更長時間的摸索。

我是站在天王的肩膀上多看了一眼大海,所以我的投資邏輯和大部分的公眾賬號是不一樣的,是一個長週期視角,是未來一定能兌現的邏輯。一些宏觀咪蒙們在自己的公眾號上推銷自己的持倉和看法,然後轉身開了相反方向的持倉,他們違反了這個行業的誠信原則,把讀者放到高高的山頂,同時也違背了做人的基本誠信原則;這些宏觀咪蒙們除了利用各種忽悠人的話術和語言包裝自己,他們的本質和2004年開始唱空房地產的“專家”沒有區別,這些專家利用講課費轉身給自己買了多套房子,而這些宏觀咪蒙們轉身收割了信奉自己的讀者。我記得去年聽過一個段子“你們多久沒有聽到別人說美團、騰訊、阿里的資訊了,這些大咖們在說茅臺、寧德,你以為他們真的懂投資?他們是真正懂得是如何消費你的注意力”。言行不一致是資管行業最大的惡。

我本來想寫一篇看好週期的文章,但是行情已經走到這個份上,沒法再去寫了,因為最肥美的一段已經過去,後面雖然還有行情,但是需要勇氣、選股能力、還有勢頭不好轉身就跑的魄力,這不是一般投資者能做到的,一旦做不好那就是長達十年週期級別的殺跌。我年初跟一個券商研究所的研究員講過:這是你們週期行業研究員能出彩的兩年,過了這個機會就要再等十三年,這兩年過去趕緊轉行吧。

一、投資只投科技?

不知從何時起有一種聲音充斥著整個投資界,“投資要只投資科技股,投資改變世界的公司”。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為了營銷和宣傳的謊言,能說這樣話的人,無非就是兩種,1、不懂經濟執行規律無知無畏的人;2、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製造標籤彰顯自己的虛假宣傳。

科技投資僅僅是十年度的宏觀正規化轉移下的一個範本,在十年前“煤飛色舞”的時代,投資科技和資訊服務行業甚至是被大家可憐的一群人。在康波週期繁榮期註定未來要出現資訊服務型龍頭,而到了康波蕭條期就是這些企業進入生命週期的衰退期。

說這個話的人可以想象從2018年到現在騰訊控股漲了多少呢?甚至跟三傻可以列為一條線上。

二、所謂的科技公司只是康波特性下的必然、註定著面臨著轉移

我們現在看到的科技龍頭僅僅是康波週期衰退期的一個必然結果,這是一個大的時代beta。為什麼這麼講?因為我看過120年的美國各個行業的變遷和他們的超額收益、同時也是一部120年的產業史,在相應的時期都出現了相同的事情,無非是表現得公司不同。

所謂的科技龍頭在康波週期衰退期有一個特徵——藉助可以擴散到每一個人的科技工業結晶產品,會形成一系列寡頭壟斷服務型公司。

上一輪的寡頭壟斷的服務型公司是在60年代形成的影視傳媒,美國60年代漲幅第一個板塊是影視傳媒,因為60年代形成新的科技產品,擴充套件到當時的美國的每一個人——電視,電視的廣告費用和影視娛樂形成了當時最瘋狂和最火的板塊,比如迪士尼的地位是在當時60年代藉助電視形成的。

這僅僅是康波週期衰退期藉助硬體的一個結果,是屬於商業發展的必然情況。

從生命週期角度來說,康波週期的蕭條期是這些科技龍頭對應的生命週期的衰退期。目前是成熟期過渡到衰退期的節點。拿蘋果公司為例,我們毫不吝嗇的說蘋果公司是個偉大的行業,不妨礙蘋果公司現在目前的技術優勢,但是從公司利潤角度,蘋果公司從2016年到目前為止,5年過去了,淨利潤是在560億美金上下波動的,但是它的股價漲了4倍,從560億美金上下2016年從10倍左右的PE漲到了現在目前接近接近50倍的PE,利潤端沒有形成特別大的變化,純粹漲的是估值。

但是蘋果公司下一步所要面臨的將是華為手機的追趕。我們已經看到周圍的朋友已經很多把蘋果手機換成了華為,這是一個s型學習曲線的必然結果。

所有的行業和所有的公司進入生命週期的衰退期,都將失去了成長性。這個就是做股票投資都會涉及到兩個基本常識。所有的成長都將變為週期、沒有基業成就。

能成為成長型的公司,長期成長的跨國企業收益是少之又少,沒有基業常青,都是面對的生命週期的變化,科技龍頭後面都會陷入各種各樣的大企業病。

再舉一個例子,上個世紀至今,福特和通用汽車都是美國企業最優秀的代表,同時也是美國精神的象徵。

福特和通用的 PB估值是經歷巨大變化的,在1968年頂峰的時候平均估值1。8倍,當時標普PB平均是0。65倍,他們倆的地位不亞於蘋果。但是從1974年到1982年,福特公司和通用汽車陷入非常痛苦的10年,中間的過程十分的痛苦, Pb最終跌到了0。24倍。福特從1982年才重新崛起,當時彼得林奇就買了很多勞斯萊斯,一堆汽車股,漲了10倍。在那個時期對於符合和通用常說的詞叫“大企業病”,有本書講了一段那個歷史——《商業冒險》。

再回過頭現在目前科技公司,已經隱隱約約已經開始看到了這些科技公司將會面臨的一些政府的政策的制裁。

Facebook、亞馬遜、阿里,騰訊,他們手裡掌握的是大量的個人,社會公共資訊,這兩個問題都擺在了全世界各國政府任務上。對於全世界政府來說都無法接受大而不能倒的公司,所以才有反壟斷法案的出來。同時也不能容忍這種公司能用這些資訊作惡,因為這些個人的資訊已經變成了公共事業,所以各國政府註定了一定要做一些相應的動作和手段。

這就回到了一個本質性的問題,任何一個提升人類生產效率的技術實際上都有壞的一面。目前無非是技術擴散到了生命週期的末端,開始體現它的負面效應。

比如說現在有一部分人在鼓吹AI技術下一代技術如何提升生產效率,如果真有人工智慧技術出現,它會把人類完全釘死在發展的角度,就類似於三體裡面加入的質子。因為人類的進步和發展是糾錯式,每一次經歷一次痛苦的時期,都會對上一次文化或科技進行一次糾偏和糾錯,形成新的思想新的文化。

戰國500年的戰亂形成了諸子百家和中國後來博大精深的文化,中世紀的黑暗奠定了歐洲後來的崛起,乃至南北朝時期的整個混亂才會有後來的唐朝的鼎盛輝煌。這些都是在糾錯的過程中,但是AI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是寫成程式碼,一是一二是二,沒有相應的糾錯。如果真要變成完全人工智慧,那麼有可能就會類似於三體裡面所講的質子中子封鎖人類所有的發展和未來,無法再去糾錯和糾偏。

用了一個最經典的寓言故事形容現在的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曾經的少年屠龍勇士坐在金幣堆上,他們變成了新的惡龍,等待下一個少年屠龍英雄的出現。

三、科技公司註定走向大企業病、甚至影響社會效率

2020年年初時刻,公募基金拿著社會居民的血汗錢,叫囂著“衝過香江去”來到香港市場去購買他們眼中的中國核心資產(核心資產這個詞就是扯,漲了的叫核心資產,跌的都不算),很短時間內有2000億資金南下,近千億資金買殺入騰訊控股。在那個時候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出來去買這些科技股的理由,甚至還有人喊出來投資只買科技股。

這些公募基金經理真的懂這些公司嗎?90%的基金經理只是跟隨著趨勢,做到不被公司領導責難,保住自己的位置。相信我,他們在保住自己崗位上面花費的心思絕對比在投資上花的心思更多。

要買上百億資金的時候一定是能看到一倍以上空間,即使按照騰訊1700億利潤,給40倍PE的估值也無法看到一倍空間的利潤,更何況給與40倍估值對應成熟期的產業並不適合。

看成長?看效率高?

這些公司的GMV已經接近20萬億,全社會零售總額一共多少,流量耗盡是一個必然的現象,還指望這個產業怎麼成長?已經擴散到生活中每一個角落,鄭州大雨後人們都無法生活,行業的滲透率到了很高的程度,已經標誌著這個行業進入到成熟期,進入成熟期的公司怎麼估值?上汽集團已經給了明確的定義。

騰訊控股的利潤並不實,1600億利潤中包含了700億的非經常專案損益,這是騰訊7000億對外投資的當年波動盈利, 一旦持有的股票形成反殺,泡沫破裂,那麼形成的利潤貢獻就是負值,為什麼要給與很高的估值呢?

而騰訊的7000億(最近已經8700億)的對外投資,這個給多少估值?2016年對外投資只有1600億,5年時間增加了7000億投資,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是並不看好這些投資,絕大部分會變為無效投資,未來應該會有大量的投資損失,一級市場投資從2017年開始就變得十分難做,我在2018年寫過PE投資註定要進入到長達十年的冰川紀。所以這8700億的投資不應該享受溢價,更應該折價。騰訊正常經營是1000億的利潤(每年15%左右增長),如果出現投資收益虧損400億時候,也不要驚訝,而且大機率會發生。

這些科技巨頭已經成為制約社會活力、阻礙效率提升的龐然大物。

科技公司的一定會被政府監管,由於這些科技服務公司的巨頭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掌握著人們的各種資訊。阿里、京東還提升了社會效率,讓民眾買東西更為方便快捷(當然是以全國小商品批發市場的滅亡為代價),騰訊乾的事情就是讓人民溝通更為方便,然後在每一個活躍使用者身上薅羊毛,我算過騰訊廣告使用者人均薅50元、遊戲人均薅300元,這裡就有一個問題,未來是不是會出現天花板?手機遊戲、短影片是把人自身的人性的懶惰發揮的淋漓盡致,為了社會整體的進步和上進,受到約束和制約是必然的事情。

當屠龍少年坐在金幣堆上,他們變為了新的惡龍。

作為網際網路應用服務行業,是最容易出現小公司做大,成為高效率的公司,但是自從2018年開始,這個行業就已經荒漠化,得二馬者,得天下,沒有馬雲、馬化騰的股權投資活不過三年。什麼樣的社會有活力?什麼樣的體系有效率?資訊服務行業已經變得小企業無法,但是這些大企業卻過得很好。包括美國的FAANG,我列過美國所有上市公司三十年的利潤總和,從2007年開始這個利潤總和就沒有太大,但是FAANG的利潤卻不斷創新高,這個背後是大量的中小企業被這些公司所淘汰。他們現在不是在提升社會效率,已經轉為了遏制效率。

任何一個企業從小做大到都會陷入大企業病,組織臃腫、決策流程漫長,這是組織變大所決定的特性,所有的大型企業都要面臨這樣的問題。《雪球為什麼滾不大》這本書用了大量的商業案例講解大型企業如何在大企業病中被時代所淘汰。

我們完全沒必要對阿里事件、騰訊遊戲事件過分的解讀,這些只是政府在打破壟斷、保證居民資訊保安、提升效率的正常行為,是一個維持社會公平、保證社會效率的正常政府都會做的事情。

四、這輪康波週期蕭條有可能會很長

人類發展變化偶然、平穩是常態

我們已經習慣了這個世界的快速變化,也把科技進步和生產力提升當做了理所應當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把人類歷史的程序拉長,我們會發現也許這種理所應當的結論並不是那麼合適。人類歷史的長河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結論,就是“快速進步是偶然,平穩是常態”,。我們只是幸運的生活在一個人類發展快速變化的一個階段裡面。

人類歷史一共有兩次大的變化——狩獵文明到農業文明、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進入到一個階段後就會出現長期的平穩發展。

例如人類從狩獵社會到農業社會的過程中就是一個驟變的過程,人類在1000年時間裡面馴化了大量的動植物轉為人工可攝取的能量源,轉為農耕文明,進入農耕文明下又用了1000年時間建立起適合大國治理下的文化和政治體系(西周到秦漢的諸子百家,西方是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但是全社會從西周開始就進入了長達3000年的停滯期,只是伴隨著工業化文明的到來才產生了飛躍。

圖片

工業文明的火種是在西班牙暴力掠奪南美洲財富開始,社會財富聚集到一定地步才更多的閒心和閒錢去點科技樹,歐洲用了200年時間積累財富和發展現代科技,到了1760年蒸汽機發明開始了人類進入工業文明之旅。我們所有的變化都是在250年時間裡發生的,從只利用人力到利用能帶理論的半導體制程,人類經歷了五次康波週期。然後這一次的康波週期之後,我也許悲觀的認為生產效率提升的可能性在降低。

1、 理論基礎百年無創新

圖片

我們目前的技術都是來自100年前的那一批偉大的物理學家,從1940年之後的社會進步吃的都是量子理論的油水,物理理論學界100年的時間已經沒有可以壓榨油水的物理理論誕生,現在的物理理論已經走進了一個死衚衕,研究的理論數學方程式都讓人看不懂。而航空、資訊科技、核能都是前面理論的運用和延伸,雖然眼花繚亂,但是本質都是新材料的應用,沒有誕生任何新的體系。

如果講的通俗一些,人類的技術革命是使勁折騰原子,開始的蒸汽機是折騰原子外圈的電子、然後法拉第電磁感應是電子的轉移、再到各種燃機(內燃機、電機車)實際都是在使勁折騰電子,直到現在,一公斤染料能產生多少的能量已經摺騰不出什麼新鮮東西,幾十年都沒有進步;前面幾十年開始折騰分子量價鍵,分子量價鍵折騰出一大堆的新材料,在這些上面應用又做出了很多新的東西;到了半導體制程就是折騰原子的能量帶了,已經摺騰到5奈米,再下去就是原子核,這個已經摺騰不下去了,原子核的分拆需要太大的能量。

從這個邏輯推演下去,理論沒有創新、理論應用也沒有太多的東西可以應用和提升了,這個也許是我對外來科技創新有些悲觀的核心。

2、目前看到的技術都不是提升生產效率的技術

最近一年多我飽受各種虛假科技創新的聲音騷擾,都在說這個技術能掀起革命、那個技術是新的技術革命。技術革命這麼不值錢了?技術革命的定義一定是改變生產、生活效率,蒸汽機的發明改變了人類只能利用人畜的生物力到利用化學力,延伸到鐵路是改變社會的運輸效率,電氣化是利用電力更加大範圍的改變生產能力;80年代開啟的資訊化技術兩個方面提升生產效率:1、生產過程的資訊化處理變為全自動生產;2、資訊化技術是改變生產組織結構,80年代之前的生產方式是垂直化生產,從原材料到產成品都在一個公司內完成,整體產能利用率不高,但是2000年後的資訊科技,溝通更為方便,變為一個大訂單轉為一群廠家生產,到一起組裝,每一個廠商的產能利用率都達到最高。那麼現在有什麼技術提升生產效率?

新能源是能源革命?

能源革命一定是來自能量利用密度的幾何級數的提升,新能源(電動車、光伏)只是我們利用能源來源方式發生一定變化,不是我們在能源利用端能量密度幾何級數的上升。1月份還有人拿著天王2006年的報告在為新能源行情做依據,我看著是十分的氣氛。他們不是在緬懷天王,是在消遣天王。天王在2006年劃分週期的時候是把蕭條期劃分提前了12年,他在2014年之後重新劃分週期把蕭條期時間延伸到2019年(天王說過2019年萬劫不復之年,最終是2020年),用新能源來定義能源革命是完全不妥的,除非我們能利用氫能或者核能小型化,這個才是真正的能源革命。

5G是技術革命?

5G技術只是通訊手段,和用電話線、小靈通沒有太大區別,他只是技術的應用,不是提升生產效率,也許在這個基礎上能延伸新的技術,那也是以後再說的事情。雛形雛形到實際大規模應用要有很長的路要走,時間的漫長絕對超過眾人的想象。

半導體制程是新的科技創新?

半導體只是我們國家作為追趕國去追趕領先國的技術,不是創造新的需求,是原有市場蛋糕的重新劃分,而且這個追趕不是小企業能完成,一定是在國家級別的大型企業中實現,因為要呼叫的人力、物力、財力不是小企業能達到,幾百億資金只是毛毛雨,所以最近幾年投資半導體的PE都要注意了,如果被投資的企業定的目標是趕超英特爾,那麼多半是達不到的,因為這是國家級別的燒錢。註定近十年是沒有利潤形成。

人工智慧是新的方向?

人工智慧是人類資訊處理技術進步的表現,但是目前我們還看不到能提升生產效率技術和應用的進一步延伸,我前文講過,如果人工智慧大規模普及,那麼人類文明也許就會被鎖死,社會進入機器的冰冷語言,沒有糾偏、沒有突破、沒有創造力。

工業網際網路提升生產效率?

工業網際網路只是我們的設想和臆斷,也許我研究不深入,工業網際網路能起到什麼作用?是把單位人工、單位時間產出增加?還是能大幅度的降低成本?是否只是修修補補的技術變化?

VR、元宇宙

VR說了六年了,還是停留在高售價的富裕階層玩家,而這個技術不是提升生產效率,還是停留在人們消遣娛樂的環節,解決不了生產效率問題。

自動駕駛??

雛形概念的早期,到真正應用要有太長的路要走了,況且自動駕駛解決的問題和能提升社會效率的作用遠遠不及十九世紀火車的普及。

3、 軍事技術已經半個世紀沒有更新

新的生產效率提升技術往往是從軍事上轉為民用。蒸汽機顯示用在造鐵甲戰船然後轉為火車運輸,計算機先用在軍事上用電晶體破譯密碼而轉為民用,網際網路的前身是五角大樓資訊交流系統,是冷戰時期美國為了防止遭受蘇聯核打擊造成的通訊終端而建立的資訊交流系統。

在軍事上已經半個世紀沒有新技術應用了,戰鬥機指望F22是七十年代技術、戰略轟炸機之王B2是六十年代技術、B52空中堡壘是四十年代的技術,還能說出來什麼新的技術嗎?都是在那時候的技術上進行的修修補補。

技術進步都是國家級別用真金白銀砸出來的可以提升生產效率的技術,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軍轉民,不需要支付高額的專利費,該技術之後能形成快速的擴充套件,例如半導體制程技術是從“仙童八叛逆”把電晶體做到矽片上。現在說軍轉民有什麼技術可以用,這個還真說不好,因為軍事技術已經半個世紀沒有什麼更新,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大家也許會更有感觸,飛機上的能開啟的窗戶和門還是機械人力搖的,而不採用電動的,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的可靠,現在軍事上用的東西和技術首先考慮的是可靠而不是領先和先進。所以這個時候跟我說軍轉民有很大的技術和市場空間,也許從原理上不是這樣的。

五、迎接技術沉寂的十年

新的技術革命一定是在國家級別實驗室裡,因為科研和追女孩子有相似,錢、時間、人三者的堆積,人多、錢花的夠多、時間到了科研結果也就出來了。前提是有大量的人花足夠多的錢和時間,這個只有國家級別實驗室能做到,小企業是無法支撐。

新的技術一定是先從硬體突破,不是軟體,這是技術創新決定的,因為軟體是技術應用服務端,技術革命一定是先在工業生產端提升生產效率使用。

目前我們是看不到有這樣的苗頭出現,科技進步都是在社會高壓情況下才會出現的,我們剛經歷了一波康波週期的繁榮期和衰退期,進入的是週期註定的蕭條期,這個時期不要輕易妄談科技創新,因為在週期正規化轉移的過程中,這樣的時期就是沒有科技、沒有未來的時期,做好自己的現金流建設,不要幻想著下一個騰訊,那是五十年之後才能有的公司。我們也不要輕易的認為資訊擴張比較快,會導致蕭條期變短,週期的屬性不容易變化,從1923年統計的基欽(庫存)週期3。5年,交通、資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基欽週期的時間週期還是沒有變化,週期研究多了,感覺到的是震撼和天道。

我們也不用著急喊技術革命這個口號和標籤,因為如果真是技術革命,那麼時間程序是長達十年、二十年,有充分的時間去檢驗和投資,不爭兩年的有限,等待技術的驗證。

綜述:

有可能這一波的康波週期蕭條會比較漫長,但是這是影響10年以後的投資方向,我們先報以積極樂觀態度面對十年後這個世界的變化。目前我們將進入到康波週期蕭條期,先讓我們做好蕭條期一個新的時代開啟的準備,過往的經驗在新的時期都不實用了,如果不能跟上時代的變化,那麼註定是要被歷史車輪碾壓在下面,每一個時代變化都要有人被祭天的。

讓我們先迎接沒有科技進步的十年,先迎接沒有未來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