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法則:沒有“利益”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就是用錯了利益

大家好,我是倡導“人人如龍”的鐳師兄,每天一個觀點和話題,今天我們聊一下“利益法則”。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商業社會,也是一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經濟共同體。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非常複雜,如果抽絲剝繭地解決,可能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如果利用“利益法則”,或許可以快刀斬亂麻,直奔主題,瞬間解決問題。但是“利益法則”也是一把雙刃劍,有時候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一、什麼是“利益法則”?

利益法則就是以利益為誘導手段,來驅動別人完成任務。

我們大多數的行為都是有利而來,無利而去。無論是創業還是購買物品,都是希望透過自己的付出來獲得更好的利益和價值。

例如在推銷商品時,不同水平的推銷員就會採用不同的策略:

普通的推銷員:會不斷介紹產品的功能與效能,尤其強調一些關鍵引數,彰顯這些產品的優越特質。

優秀的推銷員:絕不會將產品的功能與效能作為介紹重點,而是重點介紹這個產品對客戶的作用和價值。

例如汽車銷售員會描述客戶一家自駕遊的美好畫面,讓使用者沉浸其中,這個時候可以順帶著介紹產品的優異效能帶來的便利和獨特體驗等。

事實上,這些推銷員這麼積極地推銷產品,也是被利益驅動,他們的主管以“提成”、“業績獎金”等為引導目標,驅動推銷員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中。

利益法則:沒有“利益”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就是用錯了利益

利益,是第一驅動力

將利益法則與人的慾望相結合,可以產生巨大的效益,下面看幾個應用案例。

二、利益法則的不同應用

1、分粥問題:將利益約束在制度中

,將產生良好的效果

哲學家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提到了“分粥問題”,即有一鍋粥,由一群人來分,怎麼才能達到最公平、利益最大化的分配目標。

方法一:隨機指定一個人來分粥。結果這個被指定的人會給自己分得最多,無論換誰做分粥的人,最終都會給自己分得最多。

方法二:輪流分粥。結果輪到分粥的人給自己分得最多。

方法三:讓品德高尚的人分粥。這個品德高尚的人會給那些拍自己馬屁的人多分點。

方法四:採用監督制度。結果每次分粥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扯皮,效率極低。

方法五:讓分粥的人最後拿粥。分粥的人為了不讓自己吃虧,就將粥分得非常平均。

第五種方法就是將透過制度和流程來約束每個人分到的利益,從而實現最公平的分粥,避免了部分人漲死而其他人餓死的情況。

2、兒童玩耍問題:轉移利益的附著目標

,實現預期的效果

一群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喧鬧的聲音讓旁邊的一個老人非常煩惱,他採取了一個策略讓孩子不在這裡玩耍了。

他對孩子說:“非常感謝你們在這裡玩耍,我從你們生機勃勃的玩耍中感受到了年輕和美好,我給你們10塊錢。”孩子們都非常開心,愉快的玩耍還能有意外的收穫,太棒了。

第二天,孩子們繼續來玩耍,老人說:“我的收入有限,今天只能給你5塊錢。”孩子們還是覺得挺開心。

第三天,老人說:“我的錢越來越少了,今天只能給你們1塊錢。”孩子們都很生氣,其中領頭的說:“我們這麼使勁地玩耍,你給的錢卻越來越少了,以後我們再也不來玩耍了。”

從此,孩子再也沒有來這裡玩耍,老人收穫了安靜。

利益法則:沒有“利益”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就是用錯了利益

玩耍的最初目標是快樂

本來孩子在這裡玩耍時的收穫是快樂,但是在老人將他們的玩耍行為與金錢繫結之後,孩子的收穫目標就被轉移到金錢上了。在老人無法繼續付出金錢時,孩子就失去了玩耍的動力。

在使用利益法則的時候,轉移利益目標是最有效的方法

,用常見的俗話來說,就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如果解決不了,那就是用錢的方法不對。”

3、眼鏡蛇問題:錯誤的引導目標

,帶來相反的效果

很多事情是可以用金錢和利益解決的,但是如果使用的方法不對,那麼就可能會適得其反。

例如設定了錯誤的利益引導目標,可能不僅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加劇問題。

印度某個地區的眼鏡蛇數量很多,政府部門採取了很多滅殺措施,效果都不太明顯。後來他們決定採用經濟手段來處理,即老百姓每殺一條眼鏡蛇,政府就付給老百姓10塊錢。

剛開始的時候,老百姓積極捕蛇並賣給政府部門。但是隨著眼鏡蛇越來越少,老百姓發現這條生財之路要斷絕了,於是他們開始轉換思路,從殺蛇變為養蛇,大量人工養殖眼鏡蛇。

政府部門最後發現眼鏡蛇越來越多,只好放棄收購策略。

利益法則:沒有“利益”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就是用錯了利益

眼鏡蛇問題,就是利益引導目標的問題

這個現象在我國也發生過。80年代某地鬧鼠患時,鄉里為了鼓勵百姓捕鼠,就採用了“一毛錢換一根老鼠尾巴”的方法,結果各村開始積極養鼠,這個方法最後也被取消了。

(這個案例在當時還衍生了一些其他經濟現象,有些人去參加別人家的婚禮時,沒錢出份子錢,就帶著一些老鼠尾巴做份子錢。老鼠尾巴被當成了貨幣。)

4、停車位問題:人們痛恨損失

,當利益受損時就會迅速做出反應

珍珠藏在哪裡最安全?藏在一堆魚目中。同樣,將你的利益隱藏在別人利益背後,或許才能更好地達成你的利益目標。

例如你晚上開車回家,發現自己的停車位被別的車佔了,對方還留了手機號碼在車窗上。

你打了這個電話,對方滿口答應立馬下來挪車。結果15分鐘過去了,對方就是遲遲沒有下來。

這個時候你可以發個簡訊過去:“你的車燈被撞了,你是否下來看一下。”

對方就會立馬下來,你就可以讓他趕緊將車挪走。

對方佔了你的車位,這個時候是你的利益受損,他的利益沒有受損,所以他沒有很強的動力立即下來挪車。

如果你告訴對方他的車燈被撞壞了,他的利益受損了,他就會迅速行動起來。

人的天性中,

“收穫一百元的喜悅”遠遠抵不上“失去一百元的痛苦”,

所以大家

更關心“損失”

總結

利益法則是最有用的社會法則之一,需要將利益與人的天性巧妙地結合起來,可以產生爆發式的效果,如果只是簡單進行利益引導,就可能適得其反。

1、用制度和流程來約束利益的分配。

2、轉移利益的附著目標,逐漸降低收益,從而消除問題。

3、需要設定正確的引導目標,否則問題會加劇。

4、利用“痛恨損失”的天性,來推動問題的解決。

(“人人如龍”,我是聚焦個人優勢的鐳師兄,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