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原生最佳實踐

雲原生架構成熟度模型

雲原生最佳實踐

關鍵指標維度

雲原生保障質量

1、系統架構

雲原生的目標是構建松耦合,具備彈性,韌性的分散式應用軟體架構,讓開發者更關注業務邏輯,基礎設施能力完全下沉,應用邏輯和服務治理邏輯解耦。

松耦合:API優先,微服務之間透過非同步事件通訊來進行互動

彈性:自動彈性,與上層業務流量的變化保持一致

韌性:可觀測性提升,包含日誌/監控/鏈路追蹤等,和麵向失敗的設計(斷路柒/流量切換/故障演練)

2、研發模式

輕量級研發方式,讓業務研發聚焦業務能力的開發,簡化交付,運維工作,推動面向“業務能力”的研發組織形式。元件開發,視覺化程式設計,對於底層的運維設施經過平臺的封裝對開發透明,開發在WebIDE基於平臺定義的開發框架完成業務程式碼的開發,即可透過WebIDE裡的業務外掛完成測試,釋出過程。

釋出效率:基礎設施秒級擴/縮容

Infrastructure as Code:配置統一收斂、Devops一體化、依賴顯式宣告、基礎設施可回滾可追溯

WebIDE:更一致的環境(雲服務的差異、網路環境的差異)、開箱即用的環境、Debug

3、質量保障

3.1)測試工具建設

藉助於mesh化能力,後續訊息/DB等sdk下沉sidecar,可以在不侵入原有業務的情況下去完成流量管控、追蹤、監控、安全等, 借力雲上精準流控能力,達成業務無侵入式環境改造,以及更方便的流量管控,資料同步能力。

雲原生最佳實踐

基於雲上的能力,可以加快應用的釋出訴求和迭代,實現更快速的交付,可以結合雲能力打造更快,更智慧的雲上持續交付系統。

3.2)穩定性建設

利用服務網格的路由能力實現1%-100%的灰度釋出流程,透過服務版本對服務進行區分,可以根據服務的迭代編號進行定義,也可以根據部署環境進行定義。透過版本標籤,可以定義靈活的路由規則來控制流量。

雲原生最佳實踐

路由示意圖

同時自帶異常檢測機制,對應用程式零侵入,可直接基於異常檢測拓展多種功能,同時支援自動熔斷降級,可以結合異常檢測策略,配置簡單,但熔斷之後需要應用自己來做返回快取值、返回預設值甚至去呼叫其他服務等操作。拓寬後續的限流場景,不僅限於單機限流、叢集限流,後續將支援自適應限流、熔斷保護等。

後續會系列整理一下用雲原生方式上雲的最佳實踐,內容包括企業IT規劃,技術選型,業務上雲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