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為天下先,華為造晶圓

最近有些報道說,華為開始做晶圓了。那麼,為什麼要做這個辛苦的事呢?這事有啥意義呢?我曾經多年從事企業經營分析和規劃專案,這裡來分享一下。

這個努力有三層意義:

一、徹底確立華為在世界電子資訊通訊產業中的地位。

華為的宗旨很明確,要在電子資訊產業裡面深耕。這一點,從1998年華為“二次創業”就明確了,現在仍然在堅持。

敢為天下先,華為造晶圓

本人以前分析華為創業、創新曆程的文字

這個產業的範圍很廣,包括數碼產品,也包括人工智慧的多種應用。很多方面的前景很好,但是都繞不開晶片。沒有晶片,再多的研發和創新也是無源之水、無土之木。

二、團結利益相關方,一起發展和進步。

華為的34年創業創新曆程有一個特點,就是與利益相關方一起前進。其中包括客戶、供方和員工。對於客戶的團結,是商業社會普遍的成功之道。中國商業文明有一個經典的表述,衣食父母,把顧客當作自己的家人一樣看待。對供方的團結,則是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對日本公司實踐的重要觀察。華為早年在這兩方面都做得很好,具體可參見本人之前的文字。

敢為天下先,華為造晶圓

華為對於員工的團結更是有名的,這方面的資訊很多,這裡不贅言。

關鍵是,你得發展,才能繼續團結這些方面。停滯不前,就會被利益相關方拋棄。

三、給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選擇。

這件事最深刻的意義在於,給中國的消費升級提供動力,給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支援。很多年之前,我剛剛離開家鄉出來工作的時候,手機和筆記本產品主要國際品牌。本人用的第一臺手機是愛立信的,8千塊錢,翻蓋的,黑白螢幕,訊號還經常不好。第一臺膝上型電腦是東芝的,四萬塊錢,跟磚頭一樣厚,還經常宕機。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消費者有理由期望更好的產品,而這些數碼類的產品,需要堅實可靠的晶片供給。

我國製造業總體狀況是“大而不強”,勞動生產率大約只有美國三分之一,德國、日本的三分之一。提升科技含量,是本土製造業發展的共識,也是華為很久以來的實踐。

敢為天下先,華為造晶圓

在這方面,希望而且相信越來越多的本土科技公司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您的點贊、評論和轉發對我很重要!歡迎關注頭條號【長青家】,我們一起了解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