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因唐詩而名滿天下的景區,佔地100000平方米,景色美不用門票

旅行途中用相機燒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歡迎來自各地的朋友在評論區留下你身邊有特色的美麗風景,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中國因唐詩而名滿天下的景區,佔地100000平方米,景色美不用門票

在我們的學習生涯中,每個人都學過故事,有些古詩詞更是朗朗上口伴隨一生不會忘記。透過詩句的我們也知道古人們常常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用對景物的描寫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或喜或悲的情感,或者表達自己的志向。所以,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詞中,有不少都是描寫景物的句子,大江南北,千山萬水。有些地方,因為詩句的影響力如今成為當地熱門的旅遊勝地。

如果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讓蘇州杭州聞名內外,那“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就讓楓橋和寒山寺成為了江南鄉愁的寄寓之地,也將蘇州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大多數人的腦海裡,而楓橋景區也因為有了這首詩才有了靈魂。

中國因唐詩而名滿天下的景區,佔地100000平方米,景色美不用門票

中國因唐詩而名滿天下的景區,佔地100000平方米,景色美不用門票

楓橋風景名勝區位於蘇州城西3。5公里處的古運河畔,佔地10公頃,是以寒山古寺、江楓古橋、鐵鈴古關、楓橋古鎮和古運河“五古”為主要遊覽內容的省級風景名勝區。在蘇州市內有多條公交線路可到達楓橋。走到景區,首先進入寒山別院,它在寒山寺的對面,門口正對寒山寺的普明塔,是每個來景區的人都會順道去打卡的地方。楓橋景區歷史悠久,隋唐以來由古運河孕育出繁榮的楓橋鎮;始建於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續至今;唐代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描寫出這裡空靈而闊大的意境,使景區成為中外遊人嚮往之地;明代抗擊倭寇,留下遺蹟鐵鈴關,成為蘇州西大門的一道屏障。

中國因唐詩而名滿天下的景區,佔地100000平方米,景色美不用門票

中國因唐詩而名滿天下的景區,佔地100000平方米,景色美不用門票

楓橋,從唐代誕生至今,飽經滄桑的它仍在每天迎來送往著無數的來客。這座古老的單孔石拱橋猶如一彎新月橫跨在楓江之上,無論是站在魚隱村看橋上的風景,還是站在橋上成為別人的風景,都充滿著詩情畫意。跨過楓橋,就是肅穆恢弘的鐵鈴關,關樓上“禦寇安民”的牌匾讓點評君似乎還能看到明朝時蘇州軍民抵禦倭寇的熱血情景。外牆佈滿了爬山虎的它在秋冬時節之時更顯滄桑,在春夏時節則更有生氣。在鐵鈴關登高眺望,不僅可以把整個楓橋景區的風景納於眼底,還能看到百步之外寒山寺景區內高聳的普明寶塔,視野極好。

蘇州楓橋景區歷史悠久,千百年來,無數遊子來到楓橋尋覓美妙的詩境,唐宋明清的著名文人都曾經來追尋過,他們續寫了數百首楓橋詩詞。其實除了張繼的詩會讓人想到楓橋想到寒山寺,在1993年毛寧演唱了一首《濤聲依舊》,它自問世以來也是久唱不衰,成為中國內地流行樂壇的經典作品。《濤聲依舊》巧妙運用了唐詩,具備了古典詩歌的魅力,當蕩氣迴腸的歌詞響起時,總會讓聽眾想起張繼的《楓橋夜泊》。楓橋景區從1986年開始規劃建設,被國家旅遊局納入國家旅遊發展計劃。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現已成為旅遊環境優美,人文景觀豐富,具有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風景名勝區。

中國因唐詩而名滿天下的景區,佔地100000平方米,景色美不用門票

楓橋景區作為大運河文化帶上的重要節點,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文化深厚,是一顆最閃亮的“明珠”。景色如畫的楓橋景區現已形成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豐富、歷史遺蹟眾多、吳地風味濃郁、文化內涵豐富、觀賞趣味性較強的風景名勝區,是解讀蘇州的最佳選擇。來蘇州遊玩,楓橋景區是必打卡的一個地方!

中國因唐詩而名滿天下的景區,佔地100000平方米,景色美不用門票

中國因唐詩而名滿天下的景區蘇州楓橋景區,佔地100000平方米,景色美不用門票就能遊覽。

拍植物、拍農村、拍老屋、拍古建築古村鎮這些我們身邊親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 歡迎關注、收藏、轉發、留下你的隻言片語。

本文由黃楊軍攝影原創,感謝關注,黃楊軍會一直在路上用相機記錄熟悉卻不平凡的美,用文字帶你一起漲知識看見更多親切不平凡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