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竹編工匠精神,要有,但不需要都是?

圖文:俊東竹事

對於美好的,漂亮的,牢固的東西,大家都喜歡。手工竹編,做工好的,外觀漂亮的,牢固用得久的,我想很多人都喜歡,但是站在手工竹編呈現的製作端而言,這份美好,為之付出的代價卻最終是需要誰來買單呢?

在竹編領域,一輩子做一款竹編,且把這款竹編的細膩度做到了同行業同款的極致,這是我們常常認為的工匠精神體現。但是還有一種,用自己的手藝不斷的結合當下時代的新元素,把竹編做成傳統結合時代的手工載體,它不斷的在更換款式,不斷的在創新,立足於竹編,他,無疑也是一個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

為什麼,竹編工匠精神,要有,但不需要都是?

極致的細膩,就是極致的代價,當然,這份代價並不是說沒人能夠買得起單,而是這份極致不可能進入平常百姓家,或者是不能大範圍的進入尋常千家萬戶。但,極致的細膩是對竹編匠人心境、工藝、思維、智慧、行業造詣高度的一個測試,放開來看是整個行業文化的一個高度的佐證。

竹編工匠精神,要有,不管是一輩子對一款竹編細膩極致的堅守,還是應運而生結合行業與時代的創新。手工領域的堅守和創新,看似矛盾卻又並駕同行。

為什麼,竹編工匠精神,要有,但不需要都是?

有人會說,一般人用得起的竹編,才是好竹編。但是,基於普通人用得起的竹編無疑就是指價格,這種廉價價格的手工製作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推測出製作端的工藝成本(或者是材料成本)。不能說都是垃圾,但是至少在各個環節都是不如精工製作的竹編。

廉價竹編用數量來彌補製作的回報不足,工藝竹編用品質回饋報酬,這裡不能用對錯來定性它們,而只能說它們互補來完善一個手工行業的多樣化。從品質到價格,來滿足各類人群對竹編的需求。

竹編工匠精神,這是對一部分工匠藝人的思想認可,也是一種手工文化造詣高低的見證。但是剩下的大多數手藝人,則承載了手工竹編行業產量的中堅力量,雖然品質不能說是極致,但是這類竹藝人人數多,產量大。

為什麼,竹編工匠精神,要有,但不需要都是?

對於工匠精神,這是一份殊榮,也是一份肯定,但是基於現實,手工竹編行業中的工匠匠人,實則是少數人,剩下的大多數人則不能成為也不會成為工匠匠人,而只能是一個相對專業的竹器編織人,獨立完成若干竹編的編織工作,以此來補充常規竹器的多樣性稀缺現狀。

從竹編行業藝術造詣證明來看,需要竹編匠人具有匠人精神,越多越好。但從手工竹編需要進入各個階層人民來看,這又顯得不需要那麼多具有匠人精神的匠人師傅,因為從產量、單個價格來看,又與他們的量小、精工格格不入。如若讓他們降低生產標準進行生產,則不符合他們的製作習慣和認知標準。

為什麼,竹編工匠精神,要有,但不需要都是?

所以,竹編工匠精神,要有,但不需要都是的原因是精工製作的匠人不屑降低製作標準,普通師傅則很難跨越那道工藝和認知的鴻溝而達到匠人標準。所以,既然相互成就比較難,那就各自在自己的高度發光發熱,把竹編的這個行業傳承下去,不談對錯,不談優劣,堅持就好,互補就好,讓客戶有得選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