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九鼎秘碼。消失了2000多年的九鼎或是沒在南陽泗水

中國古代青銅工藝高度發達,傳下了許許多多的稀世之寶。然而就歷史價值而言,卻沒有一件比得上夏朝的九鼎。

帝王九鼎秘碼。消失了2000多年的九鼎或是沒在南陽泗水

——————————-

《史記·孝武本紀》:“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也。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鬺烹上帝鬼神。”

——————————-

《禹貢》中記載,大禹在治水時,把“天下”劃分為九個州。這九州分別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從此以後,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便被稱為九州。後來,禹建立了夏朝以後,把天下各州的長官貢獻的青銅來鑄造九鼎,將各地的山川異物鐫刻在鼎上,以一鼎象徵一州,九鼎象徵天下下九州。並將九鼎集中安定於夏王朝都城。表達了王權集中、天下統一。九鼎也成為了王權正統與國家權力至高無上的象徵。再往後,鼎也成了身份的象徵,例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等。

鑄鼎擺那,鼎就能成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了?下面這個故事或許能說明問題。

——————————-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遷於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左傳·王孫滿對楚子》

——————————

《左傳》中記載了這麼一個典故。話說被中原諸侯視為蠻夷之君的楚莊王,憑藉強大的武力吞併了周圍的一些小國後,自以為羽翼已豐,就跑到洛水邊耀武揚威來了。周定王是敢怒而不敢言,派大夫王孫滿明面上前去慰勞楚莊王,實際上是去探探楚人的虛實。見面後,楚莊王廢話沒半句,劈頭蓋臉就問“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啊?”。欲取周室而代之的野心一表無遺。

重點來了

!王孫滿答道:“這鼎的大小輕重取決於君主的德行而不在於鼎的本身。從前夏朝開始實行德政的時候,把遠方各地的各種奇異東西都畫成圖象,九州的長官貢獻了銅,鑄成九鼎,把畫下來的各種東西的圖象鐫刻到鼎上,有了這些影象,百姓認識神物與鬼怪。因此,百姓進入川澤山林,就不會碰上有危害的東西。也不會遇上山林水澤中的鬼怪。因此能使上下和睦,社會和諧,受到上天的庇佑。夏桀德行昏亂敗壞,九鼎遷到了商朝,經歷了六百年。商紂王暴虐無道,九鼎又遷到了周朝。德行如果善美光明,鼎雖小,分量卻很重;如果奸邪昏亂,鼎雖大,分量也是輕的。上天賜福給有明德的人,也總會有期限的。成王把九鼎安定在郟鄏時,占卜的結果是傳世三十代,享國七百年,這是天命。周朝的德行雖然衰減了,但天命並沒有改變。九鼎的輕重,是不能問的。”

我們從中不難看出,因為夏禹明德,鑄九鼎闢鬼神。惠澤百姓,使天下和諧太平,這樣,上天自然是喜聞樂見,也就放心地把天下交付給夏,夏成了天選之子受命於天,這便是夏朝天命的由來。可見,夏朝天命便源於九鼎,而九鼎也因此被視為國家政權與王權正統的象徵。

不僅如此。在古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也就是說,國家大事就倆,一件是祭祀,一件是軍事。而鼎的一大功用就是祭祀的禮器。《史記·封禪書》記載:“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成而昇仙。”可見,遠在黃帝時代,鼎就被賦予了超自然色彩。而通常,我們普通人祭祀的是先人,而撐權者做為天選之子,祭祀的是天,是人和神的溝通方式,作為神在人間的代理人,進一步構築國家權力的合法性。因此,祭祀權和祭祀器皿,自然成了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誰掌握了這些東西,誰便擁有了王權。

帝王九鼎秘碼。消失了2000多年的九鼎或是沒在南陽泗水

那大禹所鑄的九鼎現在在哪裡呢?

《史記》在周、秦二“本紀”中說,“周赧王死,秦從雒邑掠九鼎入秦。”有人認為,九鼎後來輾轉到了秦穆公手中,很有可能成了秦始皇的陪葬。而《史記·封禪書》又說:“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宋國是在公元前286年滅亡的,而周朝是公元前256年滅亡,司馬遷寫這段的時候可能喝了二兩了吧。

而《漢書》說九鼎沒於泗水。這和《史記·秦始皇本紀》有對相應的記載,“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說始皇帝路過彭城,命千人下水撈鼎,沒找著。

有人說,中國不止徐州一條泗水啊。這其中又扯出“王子朝奔楚”的歷史事件了。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想要立王子朝為太子,傳位王子朝,還沒行動呢,周景王人卻沒了。國人擁立周景王嫡長子姬猛為繼位為王,王子朝在貴族的支援下殺害姬猛稱王,而後,晉國攻打王子朝擁立王子匄,王子朝攜周室典籍奔楚去了,因此,也留下了三大千古文化之謎:

一、周室圖書檔案典籍失蹤之謎;

二、《道德經》作者老子辭周退隱之謎;

三、《山海經》作者或編輯者之謎。

這是題外話了。

有專家推測,王子朝除了攜帶周室典籍之外,還帶走了包括九鼎在內的不少青銅禮器。透過各記載分析,王子朝並沒有到達楚國,而是停在了河南南陽西鄂一帶。

——————————-

《三國志》載:“(王子)朝冢在南陽西鄂縣,今西鄂晁氏自謂子朝後也。”《皇覽》雲:“王子朝冢在西鄂縣西。”

——————————-

在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龍窩村夏莊,發現一座名叫“不見冢”的古墓葬,從古墓位置、規制級別、墓葬時間等來看,考古專家推測這就是王子朝之墓。還有些細節,如墓中發掘出“天子駕六”。如石橋鎮晁姓起源於西鄂,而“晁”通“朝”等。更為巧合又令人相當振奮的是,在“不見冢”的旁邊,有名叫泗水河的河流。

種種推斷:或許南陽泗水河,才是真正沉沒九鼎的泗水。這個說法看似就靠譜多了。

還有,如到了清代,王先謙在《漢書補註·郊祀志》中認為,東周王室在衰落的過程中,已無力量保護自己。加之周王室財政困難,於是銷燬九鼎以鑄銅錢,對外則詭稱九鼎已不知去向等等。有米想問,國家權力和王權正統的象徵九鼎,誰會傻到銷燬以鑄銅錢呢?

帝王九鼎秘碼。消失了2000多年的九鼎或是沒在南陽泗水

時至今日,雖然九鼎在哪裡?是方?是圓?長什麼樣?我們不得而知,但世間萬物自有定數,相信九鼎也一樣,自有它的歸處。無論什麼時候,天下講的都是“在德不在鼎”。”問鼎“的最終,講的都是人心的歸向。德行天下的時候,鼎再小也是很重的;背離了德行,鼎再大又有什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