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一個靠餐飲成功出圈的家居品牌

宜家,一個靠餐飲成功出圈的家居品牌

宜家,悶聲發大財。

年年穩坐家居行業頭把交椅,宜家光賣吃的就年入18億美元,其餐飲部的營收增幅甚至一度是企業總營收增幅的2倍以上!

宜家的餐飲收入基本上能佔到總營收的8%,而在中國,這個比例還要更高,達到10%左右。

去年,宜家中國餐飲部的營業額將近15億,甚至超過了慶豐包子鋪一年的營收。

去宜家餐廳吃飯,你總會看到選餐處迴旋排起的長隊,冰淇淋機旁邊水洩不通,如果再仔細看看大家的選擇:

瑞典肉丸,幾乎人手一盤。

宜家,一個靠餐飲成功出圈的家居品牌

越來越多的人去宜家買個傢俱,變成了去宜家吃點東西。

宜家,一個靠餐飲成功出圈的家居品牌

宜家為什麼“不務正業”搞餐飲?

家居老大不光要搞餐飲,還搞得熱火朝天,一轉眼就成了全球餐飲企業第六。

“不務正業”竟然能搞出這樣的大名堂,不少人覺得宜家是押對了籌碼。

可事實上,宜家從來就沒在賭。

1956年,第一家宜家餐廳在瑞典阿姆霍特的宜家商場開設,因為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認為:

“跟飢腸轆轆的人是做不了生意的。”

許多人至今都把這句話奉為真理,一方面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另一方面,這句話本身就蘊含著一個奇妙的商業模式——“價值環節共生”。

簡單來說,就是兩攤生意之間形成緊密互利的關係,一方為另一方提供有利於生存的幫助,同時也獲得對方的幫助。

想要理解這種模式,“瑞卡租車”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瑞卡租車跟7天連鎖酒店同根同源。

它的網點就設在7天連鎖酒店的大堂,車輛就停放在酒店的停車場,租車手續也是在酒店前臺辦理。

所以瑞卡的商業模式實際上就是寄生於7天連鎖酒店的成熟渠道和品牌知名度,藉此獲得提供經濟租車服務的機會。與此同時,入住7天連鎖酒店的客戶也會因為便捷的租車服務而擁有更高的滿意度。

宜家也用了同樣的把戲。

餐飲連鎖與家居,看起來好像不大相關,但其實這兩者共享著多個價值環節,宜家作為一個知名家居品牌,在其賣場裡搞餐飲的風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帶來的好處卻是方方面面:

餐飲業務共享了宜家的品牌,就等於共享了客流量;

就餐增加了顧客的停留時間,促進了消費;

傢俱是一種低頻次消費產品,顧客並不會每次去宜家都買傢俱,但他們可以每次去宜家都吃點東西。

長期以來,兩種業務相輔相成,帶動了宜家的整體品牌競爭力。正因如此,宜家才會對外界表示:

宜家肉丸才是“最好的沙發銷售員”。

不過宜家餐飲部的功臣可不止肉丸,“1元冰淇淋”也在金牌銷售的行列享有一席之地。

大多數人去宜家,如果沒有吃上個“1元冰淇淋”肯定要覺得虧大發了,而吃到了的顧客與朋友談起這一天的購物,講完相當不錯的產品試用後也避不開一句:哦對了,還有1塊錢的冰淇淋!

瞧,人們都覺得自己佔到了宜家的便宜並且下次還想佔,這正是宜家想要的。

要不怎麼說買的不如賣的精呢?

一個小小的冰淇淋,從定價到陳設,宜家玩轉了一套營銷心理學。

它們的理論支撐最早就是諾貝爾獎得主、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提出的“峰終定律”。

這條定律基於潛意識總結了消費者體驗的特點:

人們對一件事情的印象,往往只能記住兩個部分,一個是在體驗過程中最強體驗,叫“峰”;另一個則是最後的體驗,叫“終”。而在剩下過程中好與不好體驗的比重、時間長短,對記憶差不多沒有影響。

這“1元冰淇淋”就是宜家精心設計後帶給顧客的極佳“終體驗”,更成為宜家紮根在消費者腦海裡的一大記憶點,甚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顧客對購物體驗的美好回憶,以及下一次是否會繼續光顧。

宜家怎麼幹一個成一個?

除了在餐飲方面大獲成功,宜家還總能悶聲搞出其他“副業”。

同樣做毛絨玩偶,宜家“鬼畜鯊魚”成超級明星,貨架旁男女老少爭先恐後;

同樣做購物袋,宜家就是有本事把5塊錢的編織袋賣成潮流“時尚單品”;

同樣做產品目錄,宜家的《家居指南》是全球發行量最大的刊物之一,甚至超過《聖經》,一舉讓宜家成為了歐洲最大的媒體……

細細想來,宜家創立至今近80年,經歷了從電氣時代跨入資訊時代,開餐廳、做科技研發、開概念店、做設計……

時至今日我們其實已經很難界定宜家到底屬於什麼行業了,因為它一直在四處出擊,好像根本沒有邊界。

放在現在我們可能覺得沒什麼稀奇,網際網路時代,隨著技術的發展,企業的經營邊界早就越來越模糊了。

阿里巴巴做電商起家,但是它旗下的業務現在已經包攬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騰訊做社交軟體起家,而遊戲卻成為了其目前最大的收入來源;

百度做搜尋引擎起家,前不久也拉上吉利準備造車了。

但宜家創立於電氣時代。

彼時的大多數企業基本上都是從垂直領域開始成長,不斷延展,這也就意味著,它們往往會受到行業思維的限制。

現在網際網路打破了這些行業的、地域的邊界,於是許多企業受到衝擊後就漸漸沒落了。

而一些頂尖的傳統企業,比如宜家,其實一直在這麼做,也因此,它們很少受到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的衝擊。

這就是戰略眼光。

宜家,一個靠餐飲成功出圈的家居品牌

宜家為什麼要想十年之後未來廚房的樣子?廚房餐廳業務部全球總經理安德烈亞斯·埃拉加德(Andreas Elagaard)的解釋是:

“我們歸根結底關乎著未來人類究竟會如何生活。”

眼下許多行業開始走混合業態,跟餐飲聯動的尤其多。

書店+餐廳、理髮廳+餐廳、健身房+餐廳……只要能跟餐飲搭上,就能混搭出新模式。這是一個新趨勢,但宜家已經實踐了大半個世紀了。

美團CEO王興之前在《財經》雜誌中關於企業邊界的思考有一個讓人印象很深的表述,他說:“大多數人關注邊界,而不關心核心。”

宜家恰恰就是相反面。

不為了破圈而破圈,成立於上個世紀40年代的宜家之所今天仍然煥發生機,是因為它一直以來都在遵守商業最本質的一些特徵。

對顧客有利的,長期看來必定對我們自己有利。

結語

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說:“每當我要花錢時,我都問自己宜家顧客是否也能這樣消費。”

回顧整個商業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時代飛速發展,但以使用者、客戶為中心的商業本質似乎從來沒有變過。

在新技術層出不窮的今天,我們仍然在成功的企業中看到相似的基因。

商業從來都是相通的,這世界上也沒有什麼事情本質上是新的,只是方式上發生了變化。

參考資料:

[1]。 黃錢錢:宜家啟示錄,為什麼它在網際網路時代仍然很受歡迎?小錢眼兒

[2]。 全球第六的宜家餐飲又推外賣,它有著怎樣的商業模式和執行機制?產融結合發展研究

[3]。 毛毛:為什麼宜家冰淇淋只賣1塊錢,也能賺錢?讚歎品牌家

[4]。 七飯:宜家,賣傢俱賣成了餐飲巨頭,餐飲老闆內參

[5]。 阿慕:宜家,一家被耽誤的餐飲巨頭,營銷有一套

宜家,一個靠餐飲成功出圈的家居品牌

文章來源:正和島

圖片來源於官方及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投稿、商務合作請投遞:[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