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難題就逃避,不花錢如何根治焦慮?

你有沒有出現以下幾個症狀?

1、喜歡把事情難度過分誇大,面對壓力無能為力。

2、遇上無法化解的事,喜歡用逃避來解決。

3、經常性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嚴重時還可能出現言語不清的情況。

如果以上現象,你都中槍了,那麼很遺憾的告訴你,

你可能是患上焦慮症了。

遇到難題就逃避,不花錢如何根治焦慮?

《論語》中說道:

“逝者如斯夫”

。人生再長不過百年,如同白駒過隙一般,在生存發展中的人感嘆生存的艱難,而面對死亡的人又嘆息死亡的恐懼,於是,

怎樣活才能有意義?怎麼死才更有價值?

我們時常無法在滾滾紅塵中找到自身的定位,迷失在光怪陸離的世界裡。焦慮、彷徨、恐慌,週而復始。

遇到難題就逃避,不花錢如何根治焦慮?

無論什麼種族、地域的人類,從矇昧時期就開始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中華民族也不例外,中國人安定內心、緩解焦慮的方式,其傳統部分主要是受到了儒家的影響,儒家倡導的

積極入世、奮發有為

的生活態度,將個人價值放進了群體中,看重的是個人對集體的貢獻,

有時候選擇死亡,可能也不再是你一個人的事

遇到難題就逃避,不花錢如何根治焦慮?

劉建立博士在

《中國儒學迭代史》

中談到:

“儒學在生活理念上追求一種柔性的力量。儒家仰仗的不是拳頭,而是心胸。”

儒家重視“人”,是實實在在現實的人,他們認為人能夠透過自身的努力去實現自我的價值,而不仰仗鬼神和救世主的幫助。

儒學的本質思想是解放人,而不是束縛人,儒家在政治生活中的人性,一直抱持著樂觀的態度,這是由性善論推匯出德性,其次,它也十分張揚人的自強不息、積極有為的創造精神。

遇到難題就逃避,不花錢如何根治焦慮?

可以說,中華民族的性格也成為了中國儒家思想的精神表現。

大部分人的焦慮是由其性格和成長環境決定的,未來具有不可預測性,恐懼、擔心未來,你會常常思考,

“我需要什麼?”

“遇事如何應對?”

“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

,其實思考這些問題說明你對未來還是充滿信心的,論語中說:

“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這就告訴我們,學會自我調節,才是克服焦慮的最好辦法。

1、困難的事情反覆練習,就能找到正確的方向。

2、不要急於求成,挫折會摧毀你的自信,應該漸進式地採取行動,逐步取代迴避行為。

3、勤做深呼吸,學會放鬆,書籍與音樂都是良藥。

儒學與中華民族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在儒家思想中找到答案。很可惜,當代社會仍對儒學存有很深的誤解,中國古典文獻研究學者劉建立博士,就不遺餘力的研究孔子與儒學,他認為

儒學是讓國家更文明、讓社會更和諧、讓人民更自由。

遇到難題就逃避,不花錢如何根治焦慮?

“為心靈找一片淨土”,掃碼可試聽劉建立博士《中國儒學迭代史》,重塑格局、根治焦慮。

歡迎喜歡儒學的小夥伴留言評論,還可加小編微信:wksyhs2019,一起跨天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