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德經》,重讀大禹治水的故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今天學習了《道德經》第一篇,同時結合道德經,又重讀了大禹治水的故事。面對大洪水,禹的父親鯀用修築堤壩的方法,對洪水進行圍堵,洪水最終還是漫堤而過,治水失敗。鯀因此獲罪,被困於羽山。

洪水繼續氾濫,百姓持續受害。治水的任務又被指派給鯀之子,禹來完成。可父親因治水獲罪,而自己卻又被安排這個任務,可以想一想,禹接到任務時心情到底會是什麼樣子的?

面對這個艱鉅的任務,禹稍作沉思,但並沒有被嚇到,這反而激發了其鬥志,並樹立了堅定的信念:我一定要完成治水任務,唯如此,才可救百姓於洪水之中,且可完成父親未竟之事業!

說幹就幹,但不能蠻幹。父親治水雖失敗,但卻證明採用圍堵治水的方法是不可行的,那應該採取什麼辦法呢?禹苦思冥想,夜不能寐,與夥伴們徘徊在水岸邊,百思不得其解。忽然,看見一巨大樹木漂浮於水面,順流而下。頓時靈機一動:圍堵洪水不可行,何不順水勢疏導之!遂說與眾人聽,眾人歡呼雀躍,皆稱讚之。於是禹帶領大家馬上開始行動,可要想疏導洪水,工程量巨大,並非朝夕之間能完成啊。大家又開始有點兒洩氣了。關鍵時候,禹的領袖魅力爆棚。他身先士卒,不畏艱險,哪裡任務重,任務兇險,他就親力親為!期間,他可愛的兒子出生,禹也沒顧得上去看一下,愛撫一下。特別是有3次,他已經到家門口了,但並沒有進去!開山引流,疏浚河道,歷時13年,大洪水終於被他疏導到大海了!據說四川盆地的長江,就像一個盆子的排水口,而銅鑼峽狹長陡峭,特別像是人為開鑿的,難道說這就是禹治水留下的痕跡?

學《道德經》,重讀大禹治水的故事

四川盆地地形

學《道德經》,重讀大禹治水的故事

四川銅鑼峽

禹也因治水功績的偉大,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人們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大”為敬辭,即“偉大的禹”!堯、舜、禹皆是我國上古時期的、很有作為的、神一樣的人物,然而,只有禹被稱作“大禹”,一個“大”字,更彰顯禹的偉大!

學《道德經》,重讀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像

、 我們再覆盤一下鯀和禹不同的治水方法,難道鯀圍堵洪水的方法完全錯了嗎?要是這樣,那為什麼我們今天還是要修築堤壩、防洪壩呢?這不是在圍堵式防洪嗎?但效果很好啊!

其實呢?

做事並無固定方法,需根據不同的環境,資源等情況,分析制定切實的解決方案,並不斷驗證迭代!

道可道,非常道!現在的書都是這樣斷句的,但您知道嗎?其實古人寫書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如果您這樣斷句:

道可,道非,常道!這樣您又獲得了什麼解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