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就是搞定人》:你為何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談判就是搞定人》:你為何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1

上次我代理一個勞動爭議案件。

開庭前我和當事人說,調解可能需要讓步,他也很理解,說自己能接受。

庭上調解,單位給了一個相對不錯的賠償數額,但當事人卻反悔了,死活不答應。

出於為當事人的利益考慮,我和他重複解釋了調解和裁判的利弊:仲裁案件調解後不可上訴,不存在一審二審拖時間,直接就能拿到現金,同意調解,其實對當事人是有利的。

但是他還是堅決不同意。

那就等判決。

後來裁判未下來之前,大叔又聯絡我說接受之前調解的數額。

但是這次,用人單位不答應了。

我很不理解,如果當庭同意不就沒有後面的事情了嗎?

看了《談判就是搞定人》這本書以後,我明白了。

原因就在起訴的申請書上。

2

先給大家普及一個乾貨: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就是說,人們對於一個事件的定量估測往往會受到初始值的影響。

在做決策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重視初始資訊。

商品包裝上的推薦價格就是這樣干擾消費者的。比如一件商品標明的推薦價格是100元,你會覺得這個商品值100元。當你知道商家出售價格只有90元,你就相信自己佔了商家便宜。

你會產生一種賺便宜的快樂,這還會促進你過度消費。

除了推薦價格之外,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折扣、促銷、專家,也是利用這個原理影響我們。

上面提到的案子當中,我的當事人就是被申請書上的賠償數額迷惑了。儘管我跟他強調了申請書的賠償數額是虛高的,但是他潛意識還是覺得應該跟這個資料差不多。

申請書的資料,可以用來影響法官、仲裁員為勞動者帶來更多利益;也可以影響當事人的心理預期,造成調解失敗。

知道這個原理以後,我決定以後先給當事人看靠譜資料。

3

談判看似高大上,其實生活中經常用到。

和孩子商量學習、休息的時間分配。

和領導商量升職加薪。

和老婆商量家務分配。

······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糾紛,有利益糾紛就有矛盾,有矛盾就要談判。

不管是嚴肅的商業談判,還是簡單的生活談判。瞭解一些談判技巧都能為你的生活帶來方便。

《談判就是搞定人》是作者是日本律師、法學教授田村次郎和管理學系教授隅田浩司,兩位都是經驗豐富的談判大牛,整本書引用了約一百本談判學著述,資料詳實,值得細品。

當然,我是不願意細嚼慢嚥的,我只喜歡大快朵頤。

所以拿到書那天,我就瘋狂看了起來,乾貨超級多,吃得好飽。

不過呢,學者的文章都有一個毛病,就是閱讀體驗沒有網文那麼爽,有點消化不良。

好在

本書配了很多簡潔的圖片,文字讀不懂可以看圖。

《談判就是搞定人》:你為何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另外,本書的寫作還是很符合邏輯的,先提出問題,然後給出辦法。

時間緊的時候大家可以鎖定自己困惑的問題,直接往後翻一節看預防策略。

比如剛才說到的錨定效應,作者給了3個策略:

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初始數值,先發制人拋給對方;

如果對方已經使用了錨定效應,我們可以轉移話題啊,“我們來談談產品質量的問題······”;

最最重要的:做事前準備!(這個書裡面有章節詳細介紹。)

《談判就是搞定人》:你為何會做出錯誤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