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食單》中暗藏的人生真諦,你瞭解了嗎?

如果為中國美食撰寫一部簡史,袁枚這個著名吃貨一定名列其中

身在吃貨大國,熱衷於吃之一道的人不少,但像袁枚這樣吃出了境界的人,絕對是絕無僅有的。

他品得了美食,也品得了人生。

他所著的《隨園食單》一書,不僅是對一生中所食美味的記錄,更是對人間世事的品味。

01

興一利,不如除一弊:修心除弊

袁枚在《隨園食單》的“戒單”中指出:為政者興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飲食之弊則思過半矣。

在袁枚看來,烹飪美食的時候,與其想方設法地增進食物的口感,不如先把食材本身的缺點蓋過再說。治理國家同樣也是這樣的,為百姓做多少件好事,不如為他們除去一個弊端。

他說的是“為政者”,說的是“飲食”,但對於我們個人的修行來說,何嘗不是如此呢?

修身修己,哪怕你做出一萬件好事,也不如審視自身,改正自身的缺陷。

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人,離至善也就不遠了。

《隨園食單》中暗藏的人生真諦,你瞭解了嗎?

袁枚的隨園,現為南京師範大學校園

明朝著名政治家張居正,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稱得上是千年難得的人物了。

他少年聰穎,從政後,面對嚴嵩和夏言之間的內閣爭鬥,他冷眼旁觀,從中學到了政治的手段。

幸運的是,雖說已經看過官場上最黑暗的鬥爭,但這些都沒有削減去張居正身上的少年意氣,他深知朝廷吏治腐敗,邊防廢弛,上《論時政疏》,來陳述自己的主張。

雖說沒有得到嘉慶的重視,但張居正的心底,已經確立了明確的目標。

明穆宗去世後,年輕的萬曆帝沒有能力執掌朝政,張居正成為了朝中說一不二的人物,他的改革開始了。

考成法、一條鞭法、厚商利農,醞釀已久的改革,為這個本就處於盛時的古老帝國抹上了最後的輝煌。

論起能力,張居正無比卓絕,但就是這樣的人物,卻沒有頂得住錢財的誘惑。

《隨園食單》中暗藏的人生真諦,你瞭解了嗎?

他返鄉的時候,乘坐一頂堪稱“巨無霸”的轎子,分為臥室和客廳,還有小童隨身伺候,抬起這頂坐轎,需要三十二個盛年男子。

張居正逝世後,盛極一時的張家被抄,抄出黃金兩千四百餘兩,白銀十萬七千七百餘兩,這還不算各種金器銀器首飾等物。

他還狂妄之至,把年輕的小皇帝當成小兒,時人稱道:日月為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為嶽,四方頌太嶽相公。張居正坦然受之。

這樣的張居正,下場當然悽慘,闔家被抄,後代或飢餓而死,或發配身亡。

他的一生,就是興百利,卻不能除一弊的寫照。

如果他能夠謹慎處事,戒掉自身的狂妄和貪慾,哪怕沒有立下那麼多的功業,下場也會比這好得多吧。

修身先修心,修心先除弊。明白這一點的人,才能成為人生路上的勝利者。

02

一藝之微,善取於人:謙卑人生

孔子在唱歌的時候,如果聽到別人唱的好,一定會請對方再唱一遍,自己跟著學習。

袁枚盛讚孔子的這般境界:聖人於一藝之微,其善取人如是也。

因此,他自己在飲食上,同樣秉承著這種精神,每次吃到別人家的佳餚,總會讓家裡的廚子以弟子之禮前往學習,“四十年來,頗集眾美”,這才成就了這部中國飲食史的巔峰之作。

一藝之微,善取於人。這其中蘊藏的,是一種謙卑的智慧。

以孔子的聖人之身,尚且要和別人學習唱歌,袁枚一代名家,也不忘從廚子那裡學習美食的烹飪之法。

我們這些紅塵中的普通人,不更要秉持著謙卑的姿態,對待人生嗎?

《隨園食單》中暗藏的人生真諦,你瞭解了嗎?

孔子

春秋時候,衛國有個叫孔圉的人,因為好學而謙虛,去世後被國君授以“文”的稱號。

孔子的學生子貢不明白,他覺得以孔圉的學問,遠遠達不到用“文”來褒揚的地步。

於是,他跑去問孔子,孔子說,孔圉能夠向地位和學識都不如自己的人請教,卻不會覺得丟臉,所以稱他“文”。

沒有人可以掌握世間所有的學問,你在某個方面勝過人,也必有某個方面不如人。

但有的人可以坦然面對自己的不如,誠懇向人發問,於是,他是謙卑的。

有的人卻總覺得自己有點學問就了不起,不能承認自己的失敗,哪怕有不會的問題也不會主動發問,這樣的人,還能夠有所進步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隨園食單》中暗藏的人生真諦,你瞭解了嗎?

牛頓

巨人之所以為巨人,有時候正在於他們的謙卑。

牛頓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如果要形容牛頓在物理學上的成就,我們會發現自己的言辭如此貧乏。

這位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的天才,用一生為科學事業奠基。

但是面對世人的吹捧,他沒有絲毫的自傲,只是說:“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的緣故。”

牛頓是謙卑的,他承認自己的成就,是離不開前任的奠基的。正是這種在真理面前的謙卑,成就了這位科學的巨人。

謙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你能夠時刻保持一顆謙卑的心的時候,也就到了真正成長的時刻。

《隨園食單》中暗藏的人生真諦,你瞭解了嗎?

謙卑祈禱的人

修心先除弊,處事必謙卑。

這是袁枚用自己的吃貨人生,所發現的人生真諦。

要做到這兩點,關鍵在於時刻保持一顆清明透徹的心,這樣,才能不被塵世間的吹捧和榮耀所矇蔽,走上不歸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