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等待,等到了股權激勵,卻辭職了。到底值還是不值?

大家好,彭老師又來和大家見面了。昨天,我有一個朋友留言說:他畢業後一直在國有企業工作,但他不想過一種一眼就能看到死亡的生活,於是他辭職去了一家剛剛創業不久的公司,也成為了這家公司除創始人之外的第一批員工。像他這樣的資深員工有三位,創始人從一開始就給他們說過,會分給他們一部分股份。

三年的等待,等到了股權激勵,卻辭職了。到底值還是不值?

到現在三年過去了,公司完成了一輪融資,同時股權激勵計劃也已付諸實施,其中包括一些入職時間不長的員工,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已獲得了期權。授予給他的數值是0。7%,等待期為三年。

但最終,他依然選擇了辭職。他和另外兩名工作了一年多的員工一起辭職。他糾結的是:

1、只有百分之零點幾,太少了,這不是我的認可;

2、還有三年的等待期,未來會發生什麼,誰說的準呢?

在我看來,老員工辭職很可惜,但更可悲的是,當實施股權激勵、授予員工期權時,員工反而辭職了。如果公司暫時不實施股權激勵,老員工會不會晚點離職?那這樣的話,不就是股權激勵把人們趕走了嗎?

三年的等待,等到了股權激勵,卻辭職了。到底值還是不值?

問題出在哪?

股權激勵並不全是企業的靈丹妙藥!如果股權激勵實施不到位,方案設計不合理,激勵效果就達不到預想的效果,甚至負效應大於正效應。透過這個案例,彭老師梳理出了幾點問題:

1、宣而不導

從員工入職以來,就一直在一對一地談論股權激勵,但公司並未出臺具體的股權激勵計劃。也就是說,蛋糕畫太早了,太大了。當一個員工不餓的時候,總是畫蛋糕。時間長了,員工對蛋糕的預期(效果)將無限擴大,如果到時候得到的比預期的少,他就會產生不滿等負面情緒。老闆畫餅充飢,也並不是說為了欺騙員工,而是為了詮釋未來的發展,想辦法實現!

三年的等待,等到了股權激勵,卻辭職了。到底值還是不值?

2、先融資後激勵

公司股權激勵是在公司融資後進行的,少部分公司在融資前沒有預留期權池,或者預留的期權池太少,或者受投資者影響很大。當一家公司最初分配股票時,都知道要預留股權,但預留的股權是用來激勵團隊的,而不是留給投資者的。也就是說,如果投資者進入,是採用增資擴股的模式,原始股東權益按比例稀釋。但是,如果創始團隊未預留股權,未來的股權激勵必然會受到投資者的影響,因為此時對員工採取股權激勵,對所有股東(包括投資者)的股權都會被稀釋。

3、股權方案設計不當

雖然此案例中並沒有透露太多的細節,但只是從案例資訊來看,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可想而知,在對股權激勵不夠專業的時候,公司想透過這種方法激勵團隊,但是制定的方案出現了很多漏洞,在設計方面還有很多欠缺的細節。

三年的等待,等到了股權激勵,卻辭職了。到底值還是不值?

股權激勵一般針對核心員工,股權激勵物件的進入條件一般包括崗位、業績、年齡等因素,並且員工進入公司的時間一般設定為1-2年(股權激勵引入的高管除外)。顯然,將剛剛任職數月的普通員工包括在內是不合理的。

透過這個案例,從中領悟到了什麼?其實現在很多人,生意做的紅紅火火的,但是無法進一步的提升,想透過股權激勵來激勵員工,試圖進入資本市場,然而有出於自身經驗的不足,節節敗退。所以這時候,我們出現了,能夠幫助你運用商業模式,從傳統的經商到資本的收益,一條龍服務!

你與成功僅僅只是缺少一套模式而已!

當今社會不管是什麼行業都需要一套完整的商業模式作為起點。所謂無模式,不經商,做得好的人都是模式取勝!

關注我,每天分享經典商業模式案例!

有什麼不懂的可以評論and私信老師!

為企業設計一套完美的商業模式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