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雙減”時代轉型藝術教育,沒那麼簡單

“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K12機構的轉型,使得藝術培訓行業的競爭進入白熱化。

巨頭新東方逐步關閉K9業務,同時朝著素質教育,遊學和營地教育,課後託管三個方向進行探索轉型。其中,新東方分校成立了素質成長中心,其下開設多個科目,包括美術,書法,體育,圍棋,程式設計,創客,口才,國學,閱讀,街舞等,這些科目中一部分屬於藝術教育。

不止新東方,隨著K12的萎縮,未來進入藝術教育賽道的玩家將越來越多,其中不乏好未來、高途、作業幫、網易有道等頭部機構。

為什麼藝術教育培訓會成為香餑餑?

這得益於國家對藝術教育的重視,其實,在去年已有預兆。2020年10月15日,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

意見提出,把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類課程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這個檔案第一次清晰界定了藝術教育在整個教育乃至每人的成長和發展中的意義和價值。

藝術教育是培養孩子手、眼、腦協調活動的操作,不僅有利於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還可以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作為培訓行業的重要部分,在豐富了培訓的內容的同時,還為家長學員日益多樣化的培訓需求提供瞭解決方案。

但是,教育機構轉型必然面臨風險,在轉型和發展的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強的不確定性。

迅課針對轉型藝術教育市場情況,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新賽道新要求,生存問題如何解決?

學科類培訓基本上已經沒有盈利空間了,轉型就是求生,而生存則一定要考慮到成本和收入。

學科類教育機構轉型藝術教育,

首先需要做到合規合法經營

,意味著企業首先需要透過辦理手續來變更經營範圍;再者,原有學生繳費和退費堅決按照公示的合規流程執行;而新的藝術教育廣告招生和教學安排也需要堅決按照“雙減”檔案實施。

同時還需要考慮師資團隊、培訓內容、培訓地點、培訓時間、學生生源等問題。

原有的學科培訓老師和培訓教材已經不能滿足藝術教育培訓的需要,如果需要招聘新的老師或者加盟新的課程,也需要新的成本投入。原有的客戶群體能否選擇藝術教育,並選擇本機構繼續續費學習,都還是未知數。

由此可見,師資力量欠缺,教材成本高昂,利潤空間未知,若想要在轉型藝術教育後實現盈利,非常考驗教育機構的綜合實力。

“一窩蜂”轉型藝術教育,供需平衡能否維持?

學科類培訓機構轉型為非學科類培訓,這是很多機構針對“雙減”政策的主要應對措施。關鍵時期,大家都想盡早轉型,從而爭佔一席之地。但是,

培訓機構選擇在同一時間段內“一窩蜂”選擇轉型藝術教育時,也需要更加謹慎,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供需問題。

藝術教育賽道原有的培訓機構數量已經基本飽和,新的機構加入必定會帶來更激烈的競爭,無論是師資力量的競爭,還是目標客戶的競爭,

大量轉型藝術藝術可能會導致市場供大於需,無論是招生,還是價格都做不起來,利潤空間過小,無法實現長期發展。

素質藝術培訓過熱,“新內卷”怎麼防止?

當下,藝術(美育)已經被納入了中考範圍,與之相對應的培訓需求也會增加,作為一個需求端正在快速增長的培訓市場,各個培訓機構自然不會錯過這一機遇。

資本

的角度出發

,需求側增長,供給側也需要提升,藝術教育的熱度隨之上升。

但是從

監管

的角度出發

,藝術教育熱度上升的同時,也增加了家庭的培訓支出負擔。如果培訓機構還是按照之前學科類培訓營銷的套路,來擴大藝術教育培訓市場,

雖然可以提升素質藝術教育的熱度,但是也刺激了家長的焦慮,甚至可能導致新的民生抱怨,製造“新的內卷”。那麼,國家很可能再次“重拳出擊”,調整對非學科類培訓的監管措施。

透過政策支援和市場發展,讓家長認可藝術教育的價值,這固然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所以,校外培訓機構在轉型藝術教育時,一定要清楚轉型的目的,一是為了解決現有的教育問題,為了給學生減負,二是為了謀求新的生存之道,而不是製造新的問題。

如果以上幾個問題不解決,轉型也只是“病急亂投醫”。只有真正解決轉型難題,才能讓機構加速開啟轉型創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