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訂單開始由機器人配送:探訪送貨機器人進樓宇!

收到外賣送達的電話後好幾分鐘,正在開會的安信證券員工小張才終於得空出門取餐。通常,他要透過電梯下到一樓取餐。但8月下旬的這一天,他剛推開辦公室大門就遇上了個新鮮事物:一個半人高的櫃式機器人已經等候在門口了。

按照螢幕上顯示的提示輸入手機號,機器人的櫃門開啟,小張順利地取到外賣,快速返回辦公室工作。

據相關外賣平臺統計,中國人在2016年就吃掉了33億份外賣訂單。送餐市場的火爆也引發了一些亂象,外賣小哥被拒之門外、外賣小哥趕時間出車禍等問題頻發。據澎湃新聞了解,第一批送貨機器人近日已入駐上海部分寫字樓,接棒外賣小哥自動完成樓宇內的“最後100米”配送。

實測:過門禁、上電梯、自動避障

本文開頭的場景出現在上海市虹口區東大名路的國投大廈。國投物業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經理耿永軍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國投大廈已與快遞公司的合作較為固定和正式,相比起來外賣送餐人員的流動性更大。出於管理方面的考慮,大廈在一樓大堂的一張桌子上設立了取餐盒,外賣騎手將訂單放入盒中離開。不過,這個辦法在整潔、保溫和衛生角度都不盡如人意。

“我們也曾跑去附近的樓宇取經,結果發現他們比我們更混亂。”耿永軍說道。直到今年4月,他在物業博覽會上看到了這款由Yogo機器人公司和餓了麼聯合研發生產的送貨機器人,才萌生了這個想法。

目前,大廈在一樓大堂的靠牆處安置了一臺形似“垃圾桶”的機器人。為了觀察它是如何自動送貨的,澎湃新聞記者同時扮演了快遞小哥和訂餐者的角色,先現場掃描機器人螢幕上的二維碼,填寫收貨樓層和手機號,三層櫃門的最下一層就打開了。記者將一份檔案放入後,很快收到了一份簡訊:“尊敬的餓了麼使用者您好,您的外賣訂單正在由機器人配送中,請耐心等待。”

外賣訂單開始由機器人配送:探訪送貨機器人進樓宇!

形似“垃圾桶”的送貨機器人

機器人收貨後,並不立即啟動,等待是否會接到第二單和第三單。一分鐘後,機器人終於動身,以略快於人類步行的速度滑行。它透過物聯網內部接入了大廈門禁和電梯,門禁自動放行,方便它徑直駛向電梯前。

電梯門開啟後,機器人左搖右擺了一番,確定前方沒有障礙物後,一邊發出娃娃音的提示“您好,機器人正在進入電梯,請避讓,謝謝”,一邊進入了電梯的中心位置。此時,它的螢幕上顯示文字“機器人配送中,請注意避讓……”

當電梯來到記者此前輸入的五樓,機器人發出語音提示:“您好,機器人即將到達五樓,請注意避讓。”隨後滑出電梯,自動撥打電話和傳送簡訊,等待取餐人員。

輸入手機號後,相應的一層櫃門開啟。送完貨的機器人會原路返回充電樁。

外賣訂單開始由機器人配送:探訪送貨機器人進樓宇!

機器人上電梯

為了考驗它的識別和避讓障礙的能力,記者第二次隨機器人乘坐電梯時,故意堵住了它出電梯的可能路線。

此時,隨著電梯門開啟,它又左搖右擺了一番,發現並無出路後,再次進行語音提醒避讓。記者側身讓開了,機器人靈活地滑了出去。

未來的寫字樓也許看不到服務人員

送貨機器人入駐國投大廈試執行一月有餘,每日午餐高峰期大約能完成20至30單。耿永軍說道,這也是他第一次接觸到實用型的機器人,而非以往接觸到的趣味互動型機器人:“說實話,最初也會擔心,萬一機器人逃跑了怎麼辦,丟了怎麼辦?後來發現它是會自動設計路線,自己定位的。”

國投物業對機器人的表現整體滿意,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出於安全第一的考慮,他們希望機器人的運動速度能進一步降低。此外,他們希望機器人能自動記錄實時路徑,方便智慧化管理,避免服務過程中發生糾紛。

外賣訂單開始由機器人配送:探訪送貨機器人進樓宇!

機器人自動接入門禁

如果送貨機器人最終通過了試用,耿永軍表示,大廈可以考慮進一步把樓宇內的檔案運送任務也交給機器人。“儘管快遞機器人現在還不能成為運送主力,但已經成為樓宇配送非常有效的補充。”

高層清洗、樓道清掃、巡防保安、24小時消防值守……耿永軍認為機器人絕對會成為未來樓宇的基礎設施之一。那時候樓內也許見不到服務人員,智慧終端和機器人就可以滿足需求。

雖然現在這類樓宇機器人的智慧化程度還不能完全達到他的要求,但方向是對的。比如,國投物業尚未投入使用的一幢新大樓,大堂有20多米高,牆面清洗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如果有技術達標的攀爬式機器人,我立馬下單。”他笑著說道。

規模化尚需時間

據澎湃新聞了解,除了國投大廈之外,浦東等物業公司也已引進了送貨機器人。在聯合研發後,餓了麼去年與Yogo機器人簽下了行業內的最大一筆訂單,蘇寧、阿里等企業也有著相應部署。

不過,普通消費者想要隨時隨地地享受這些機器人的樓內跑腿服務,還需要等待一些時日。

比如,樓宇本身的智慧化程度就會制約機器人的活動能力。耿永軍提到,國投大廈裡每層的辦公室大門採用了傳統的推門,而非自動門,無法令機器人直接送餐到工位,只能在門外等待。

此外,改變使用者習慣是個漫長的過程。一些外賣小哥習慣了在到達目的地前就打電話通知使用者下樓取餐,一時半會兒還不適應配合送貨機器人。此外,多機協作中機器人之間的避障問題、進電梯的安全性問題等,也提出了相應的技術挑戰。

Yogo機器人創始人趙明認為:“技術與場景的結合並不意味著能夠帶來規模化的應用,配送機器人的落地需要在真實的場景中去不斷試錯和迭代。室內配送場景的痛點和需求一直都存在,但是服務機器人要想真正滿足使用者,還有很多技術坑位需要填平。”

目前,來到國投大廈的餓了麼外賣騎手會在大堂接待人員的指引下使用送貨機器人。但在入駐時間更久、進入常態化執行的一些樓宇,已經出現了第一批進入大堂後首先尋找機器人的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