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中我讀的幾本書

春節中我讀的幾本書

徐志斌 《小群效應》

這是徐志斌的社交紅利系列的第三本,主題是“社群”(他的前二本也非常精彩,分別是《社交紅利》、《社效紅利2。0即時引爆》,有興趣的朋友們可找來一起看下)。如今,微信每天新增200萬個群,人們紛紛將他們的自然關係鏈 - 家庭、同學、同鄉,移值到微信群裡。刷朋友圈、在一個又一個微信群裡發言或潛水,成了我們每天的精神食糧。從2015年至今,網際網路經濟中出現的新物種:網紅經濟、直播經濟、知識付費、其基點也都是網路社群的社交紅利。

《小群效應》這本書詳細描述瞭如何應對社交網路的三大挑戰:(1)如何從社交網路中獲得使用者;(2)如何快速增加使用者的數量;(3)如何穩定使用者及找到變現的商業模式。同時他提出了”人人都想加入大群,人人都活躍在小群“的創見性觀點,對我們實際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全書引用了大量案例和資料,許多商業運營案例其實也適用於職場。比如,”關於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會快速破冰,建立連線“。書中的理論”三近一反“,將同年齡、同愛好、同地域,性別相反的人放在一個小群裡,會快速建立連線。

關於使用者為什麼要加入一個群體,並與這個群體保持長期連線,《小群效應》挺有洞見的論述是,使用者對群體有六個訴求:問答求助、炫耀、尋找共鳴、分享知識和資訊、管理和儲備潛在關係、共同認可的長期目標和價值觀。這與現實生活中我們與某人成為朋友,成為長期朋友,成為人生摯友的原因並無二致。

在工具方面,”三大支點“、”六大驅動力“、”七種社群“是最大亮點,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如能掌握其中的精髓,必然會提升”發揮社交網路價值、在社交網路中催生社群、用好社群、獲得紅利“的能力。

春節中我讀的幾本書

拉姆查蘭 《領導梯隊》

這本被譽為領導力開發聖經的《領導梯隊》是GE公司在領導人才培養方面的最佳實踐。一些企業甚至要求各層級領導者人手一本,對照書中的“領導梯隊模型”實現自身的領導力提升與轉型。在很多企業中,能力與崗位匹配,特別是各層級管理者的能力與崗位的匹配,是一個從未解決的老問題。對於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朋友們,我向你們推薦這本書。

第一,這本書是GE的百年最佳實踐,總結出大企業“從員工到CEO”領導力發展六階段的核心要義,“領導梯隊模型”準確定義了六個領導力層級(從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從管理他人到管理經理、從管理經理到管理部門、從管理部門到事業部總經理、從事業部經理到集團高管、從集團高管到CEO)所需的不同工作理念、領導技能和時間管理能力,以及每個層級不稱職的領導行為,有效指導各級領導者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

第二,領導者的晉升都是一次領導力轉型,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展開:工作理念 - 更新工作理念與價值觀,讓工作聚焦重點;領導技能 - 培養勝任新職能所需要的新能力,提升領導力;時間管理 - 重新分配時間精神資源,決定如何高效工作。

第三,“領導梯隊模型”同時也是領導力開發的系統模式、績效提升的行動指南、繼任者計劃的全新方法、教練輔導的強大支援、職業發展的權威寶典。對於員工、經理、高管和企業,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運用本書的思考框架、操作方法、幫助各層及經理人發展自己的領導力。

春節中我讀的幾本書

吳曉波 《激盪十年,水大魚大》

必須承認吳曉波老師這一本的《激盪十年,水大魚大》的水準明顯低於了當年的成名作《激盪三十年》。如果說當年的《激盪三十年》寫出了改革歷程的脈絡,而《激盪十年》更像是一次新聞彙編。也許是吳老師現在太忙了,沒有辦法想以前那樣深刻調研和思考了,也許是離得太近很多東西尚不能看得太真,總之這本書難堪盛名。但是隨著本書回顧這十年的經濟史對我們還是大有裨益的,畢竟這十年是我們有所感知的十年,覆盤這十年能可以讓我們更為清晰的理解當下,把握時代的脈絡。

2007年,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公司分別是:艾克森美孚、通用電氣、微軟、中國工商銀行、花旗銀行、AT&T、荷蘭皇家殼牌、美國銀行、中石油和中國移動。而2017年,榜單赫然已面目全非,十家公司分別是:蘋果、谷歌、微軟、臉書、亞馬遜、伯克希爾-哈撒韋、騰訊、美國強生、梅克森美孚、阿里巴巴。這十年間,全球經濟出現了二個新的特徵。其一,網際網路經濟的技術變革週期結束,殺龍青年長出龍鱗,成為新的巨龍統治者,資訊化革命的推動力日浙式微,而新的產業變革仍在黎明前的暗黑通道之中。其二,由美國次貸危機轉化而來的全球金融危機改變了歷史走向,反全球化成為新的趨勢,國際貿易的增長陷於停滯,各國透過貨幣競賽和貿易保護主義來維持自己的利益。而作為全球化最大的獲益國,中國的處境不無尷尬。這本書正是在這樣的世界氣候環境化寫就的中國十年經濟和企業發展的記錄。

在本書的末尾,吳曉波把中國十年的成績歸結為四個原因:(1)制度創新:中國一直在探索政府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角色和作用,兩方利益主體也一直來回博弈。但與其他市場經濟國家不同的是,中國政府始終沒有放棄國有資本在國民經濟中的控制力,這也成為制度創新的最大不確定因素。(2)容忍非均衡(也就是不平等):中國改革的非均衡特徵和“灰色治理”,是打破計劃經濟體制的獨特秘訣。它包括“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東南沿海優先發展、給予外資集團的超國民待遇,甚至還有對環境破壞的長期容忍,對農民工群體的利益剝奪,以及民營企業家對現行法律的突破。讓一部分人“近水樓臺先得月”,也讓一部分成為改革的犧牲品。(3)規模效應: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5年超過美國指日可待。龐大的人口和市場規模為中國的創業者提供了巨大的成長紅利和規模效應。(4) 技術破壁:技術的不可逆性打破了記得利益集團的准入性壁壘,從而重構產業正規化,並倒逼體制內改革。隨著網際網路的崛起,很多產業的原有基礎設施遭到毀滅性破壞,帶來了競爭格局的煥然一新。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技術的破壁能力將在更多的領域持續發酵,尤其是人工智慧、生物基因、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

而這四個原因,也可能成為未來3-5年的中國經濟和企業的發展指向,對我們都有一定的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