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制約,互相監督.

什麼叫管理?學過相關管理課程的人,都知道管理的定義是什麼。

管理就是機構內人與資源的結合,去實現目標、共同工作的過程。

但我不認為大家真正理解它。

1

什麼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種決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決策,就是讓下屬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

管理中,有三個詞是我堅決反對的。

第一個詞,比如有人跟我說,他的下屬非常不錯,很有“悟性”。第二個詞,人們常說,要深刻“領會”領導意圖。第三個詞,“揣摩”。

悟也好,領會也好,揣摩也好,只能說明你指令不清。

因為你指令不清,下屬才會這麼去做。

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結果卻不一定符合標準。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事情。

如果想知道公司的管理狀態,可以去問上下兩個崗位的人。比如先找人力資源總監,問他在崗位上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麼,然後去找人力資源經理,也問這三件事。如果兩個人所說的一致,那麼人力資源總監是合格的。上下崗位做共同的事情,在很多公司是做不到的。所謂的沒有執行力和效率,其實就是這個原因。

有一次,我到一家公司去,老闆說:你一定要幫我,因為我們的人笨得像豬一樣。然後我去做員工培訓,員工說:老師,你講的我們都懂,你去培訓培訓我們老闆吧,他說的全都是鳥語,我們聽不懂。這樣的企業,老闆和員工根本無法對話。管理者有時喜歡把自己變得複雜和不易理解,以顯示自己卓爾不群。

真正的管理,只能憑指令做事,不能憑經驗、情緒和情感做事。

互相制約,互相監督.

2

面對事實,解決問題

我把管理稱之為一門學問,理論要變為常識。很多人擁有知識,但沒有學問。

我有個學生讀完EMBA後,對我說:陳老師,你來我公司看看我怎麼工作吧。我說好。正好我有空就去了,參加了他們的一個月度工作分析會。

他做了一套PPT(學過EMBA的人,第一會做PPT,第二知道很多名人的話),開啟PPT,第一頁是邁克爾·波特說,第二頁是德魯克說,第三頁是陳老師說。我問,你說的呢?他說,我說的就是他們說的。

我想說的是,很多人知道的只是知識和概念,並不知道學問。

有規律的認知,會舉一反三,能解決問題才是學問。

每個學科都有它的規律,管理的規律是,管理沒有對錯,只有面對事實,解決問題。

管理是以結果評價,不是以對錯評價,一定要追到底能否解決問題、獲得結果,而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是喜歡評判對錯。

作為職業經理人,最重要的是取得績效,如果讓股東的投資虧損,讓企業虧損,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釋。

不管你有什麼委屈,有多大約束,有多少無奈,這個責任給了你,你就得承擔。

在我們的管理中,為什麼效率非常低?原因在於,很多人做出決定,不是馬上去執行,而是去評判對錯。

比如我在六和集團的時候,一開始定的東西,公司的人也評判:陳老師這對嗎?我說你不用管,去做就好了。他說:萬一錯了怎麼辦?我說:萬一錯了我負責,跟你沒關係。我用這個方法,把他的不正確思維糾正過來。

人會犯錯誤,但對錯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便你證明自己正確,上司錯誤,也於事無補,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結果。

互相制約,互相監督.

3

管理是管事,不是管人

管理的另一個重點是管事。

同時要理解人和尊重人。

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麼你一定不懂管理。

比如“富士康連環跳”,大家都在說是中國製造業低成本,中國的產業環境很成問題等等。但我不是這樣看。如果認真觀察,富士康對所有的工人都非常好,它與所有的工人都籤勞動合同,宿舍安排得好,還有游泳池。但他的錯誤在於,管的是人。抬頭看到的是人,低頭看到的也是人,一天工作14個小時,同宿舍的人基本不說話。其最大的錯誤,不是產業、不是環境,而是企業的管理。

管理中要對人給予理解和尊重,從而來完成管理上的事。

日本企業的管理為什麼做得好,就是管人和管事分得很清。日本企業的現場管理是5S,讓每一個進入現場的員工做好5件事:

整頓、整理、整潔、清掃、素養。

中國企業有的講6S,還勉強可以接受,但有的說他是13S,我就沒辦法理解了。13件事是做不好的。

我們的企業家到美國企業做訪問,會問:銷售額多少?企業有多少員工?美國的企業家卻問:有多少使用者?使用者價值鏈的貢獻率是多少?對此,我很有感慨:當我們在關心銷售額和員工數的時候,他們關心的是使用者和使用者價值。他們是真正懂管理的人,

企業最重要的是使用者和使用者價值。

所以德魯克說,什麼是企業,企業就是創造顧客。

4

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

管理沒有對錯,但有好壞。好壞的標準只有一個: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是否合二為一。

從某種意義上說,兩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戰。

在管理中,人們常遇到的問題是,一些很有能力的員工,他們不太聽話,常常不受組織目標的約束,會背離組織目標,是最難管理的物件。

中國企業大都把“忠誠”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夠。

一些企業在創業初期,大家都能齊心合力把事情做好,但企業做出一定成績之後,卻很難留住人。更有甚者,一些核心員工離職後,會創立與原公司市場領域相同的企業。很多企業家用各種方法減少這樣的情況出現,比如約定條款,甚至用極端的手法去傷害。這些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企業需要關注個人目標的變化,在企業組織目標不斷實現的同時,個人目標也不斷實現和提升。

管理的挑戰在於,讓優秀人才的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能夠達成一致。

5

企業資源

管理的關鍵在於,要讓一線員工得到企業資源並有權利運用這些資源,要把所有的資源放在一線,並尊重每個人。

中國企業管理中最大的浪費,是資源集中在二線管理者手中。

有一次,我為一家公司做顧問,調整企業的組織結構。我去分公司做調研,公司派區域總監陪同。到目的地之前,分公司的經理問我:到了之後可否與當地一位最重要的客戶見面?我說好,我們到達後一起吃飯。

這個客戶已經開發了8個月,沒有談下來,因為他提出的條件非常苛刻,但分公司經理沒有權利答應,一直在打報告。吃飯時,區域總監當場答應了客戶提出的要求,問題當場解決。當分公司的員工們慶賀,並認為區域總監很厲害時,我卻很傷心。

全國調研結束回到公司總部,我做了一件事,說服總部取消區域總監這個管理層,把片區資源給到分公司。

因為恰恰是區域總監管理層,沒有起到管理的作用。

取消區域總監當月,公司業績翻了一倍。

領導力首先是一種素質,是一種心態、理念和行為方式,而不是一個職稱和權利。與其領導他人,不如影響別人。

在過去十幾年的職場生涯裡,由於工作原因,我也有幸同諸多企業家經歷了並肩作戰的機會,在助力他們成功的同時從側面觀察到了他們的領導力。

互相制約,互相監督.

領導力是什麼

領導力,是指我去領導別人嗎?我是團隊的領導,該怎麼管理下屬嗎?實際上領導力首先是一種素質,是一種心態、理念和行為方式,而是不一個職稱和權利,而是有效影響他人的能力。

因此,每位職場新人都應該努力去培養和展現各自的領導力。具備領導力素質,首先是使命感,其次是主人翁責任感,其三是主觀能動性。

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在麥肯錫有一位諮詢顧問,他在剛入職時就已經展現出了很卓越的領導力,比如他還在新人階段時,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他經常會主動在專案之外發現一些值得的事情去做,同時會發動別人一同去做。記得偶然的機會,他聽說我利用業餘時間在基金會擔任顧問委員會委員,幫助家庭困難的青年和即將出獄的青年重刑犯培養創業技能,他就找到我要求參與。半年後,不光他自己,他還動員公司裡相當一批人幫助基金會梳理他們的戰略和評價體系。是什麼動力讓他這樣去做呢?

第一,他認為很有意義;第二,有能力就應該多做一些。他說:“既然我有能力,就要多做一些貢獻”。這說明了他與生俱來的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所以,領導力並不代表位高權重。透過自己的影響力,一樣可以帶動別人。領導什麼?無非是:“要麼領導人,要麼領導事。”

互相制約,互相監督.

如何領導

首先要學會領導自己。領導力,更重要的是“影響力”,如何更好地影響自己,影響他人,包括平級,包括你的領導,包括其他人。

要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老子講“知人智者,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真實的自己和你自以為的自己,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需要不斷真正地發現自己,這是件很難的事情;

另一部分功課與他人相關:我所瞭解的自己和別人眼裡的我是否一致。如果都能儘量做到一致,你一定是個表裡如一的人,自己也是活得坦然真實的人。這種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中,都應該是幸福度極高的。但是,很難有人能夠100%做到。

領導力的4個基本功

第一,不斷自我反省,並不斷地問為什麼是這樣,一層層抽絲剝繭洞見自己;

第二, 永遠保持開放的心態,願意去探索新的東西。開放的心態才能保證好的學習。有學習能力的人始終帶著一種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才能不斷成長;

第三, 主動尋求別人的反饋意見,而且要歡迎有建設性的反饋意見。很多人不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但實際上如果你能夠積極地向別人尋求反饋,尤其對於職場新人,多去詢問領導建議,這是你學習的機會,相信你會得到很多。

第四, 擁抱挑戰和挫折,因為這是你職場成長的機會。犯錯誤是好事,這是你學習的機會。聰明人不是不犯錯誤,而是不犯同樣的錯誤。所以,如果在職場遇到任何挫折和挑戰,這就是你成長的機會。

領導者不一定必是現場指揮官,要學會作“輔導員”。

中國的領導者多是指揮官的角色,做好一切部署底下人照章執行,企業領導人多是一把手說了算。而未來的商業環境更需要自上而下的創新,需要扁平化的組織,角色正在從指揮官角色向輔導員角色轉換。輔導員不僅需要領導別人,更是一名助力者,讓團隊成員發揮其最大潛能,才能發揮團隊最大價值。

互相制約,互相監督.

如何有效地選擇自己的領導角色定位?首先從瞭解他人開始。“他在乎什麼、驅動力是什麼、出發點是什麼、長處和短板又是什麼”,這些都是需要深度瞭解的。

1。團隊存在“不同背景、不同個性、不同技能”是好事還是壞事?

首先是一件好事,因為可以互補。領導者應該各取所長。另外還需存有一種心態:“讓自己、讓團隊擁抱不同,瞭解差異,求同存異,並且一起制定好遊戲規則。”

2。管理90後,相比管理70後、80後很難嗎?

很多人說90後更加追求職場中個人的成長、個人體驗,追求工作的有趣性,但坦白講我認為從本質上90後和80後沒有區別,只是90後他們表現得“更加個性化、更加自信、更加追求自我實現、更加追求職場體驗”,但是身為好的領導者,原本就是該讓員工去實現他們所追求的價值。

同樣一個人,他在擅長的領域會是高能力高意願,不擅長領域可能是低能力高意願。或者還有一種情況,在他駕輕就熟的事情上反而已經覺得沒意思,他渴望不斷挑戰,那麼他會出現高能力低意願的狀態。所以不管管理誰,都可以基於這兩種維度分析。

3。團隊中存在4類現象,如何實現有效領導力?

1)下屬比你年齡大;

2)某些領域經驗比你豐富;

3)技術比你強;

4)屢教不改,最終不知如何處理。

運用兩種維度分析法:“一是能力,二是意願。”分析員工是屬於高意願高能力、高意願低能力,還是低意願高能力。

對於高意願高能力的人,讓他發揮所長,管理不能過細,以免造成做事會有束縛;對於高意願低能力的人,需要手把手教他提升能力;對於低意願高能力的人,是去了解他的原動力是什麼?瞭解他的痛點,才能夠調動他的積極性,提高他的做事意願。

4。團隊中的刺頭、人精如何管理?

一個團隊很重要的是需要找到“我們共同的使命,共同的利益,或者是價值觀”刺頭意見比較多,本質上是需要得到重視和認可。當他的意見能夠影響別人的時候,要及時給予他足夠的認可,給他動力,他會願意接受批評和調整自己。團隊中的刺頭有一個好處是,或許他有可能是意見領袖,他認同你就可能反過來能夠幫助你影響團隊中的其他人。

我有一個同事對我有很大啟發,我經常會同他人辯論,但他會退一步,做很好的聆聽者,用很委婉的方式說:“我明白你的意見,覺得你這個建議特別有道理”,他很好地顧及到對方的感受,讓對方覺得他的建議被聽到了。當一個團隊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儘量充分地表達不同的意見,然後達成共識。

但是,一旦形成一個統一的作為團隊意見的話,如果一個結論已經形成,即使你有保留意見,也要按照團隊最終達成的意見去執行,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還堅持永遠有保留意見,“那麼對不起,你只能去執行”,這一點團隊可能會難以接受,這是需要注意的。

管理需要懂點心理學,才能理解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樣的動機就會驅使什麼樣的行為。你對他人理解越深,越能夠從根上解決問題。

有時領導者違背正常的用人規律,故意將完整的權力,分割或若干部分,分別交給多個互存戒心的下屬掌握,讓他們互相制約,互相監督,誰也威脅不了上司的地位,這種方式叫做整權分割。

一些老奸巨滑的領導者,在使用才華出眾的下屬時,總是出於一種十分複雜的矛盾心理,既要用他,又要防他,因此,,就不得不玩弄整權分割的花招,設法在使用的過程中,竭力限制下屬擁有的權力,以防不測。

在古代,官場上明爭暗鬥,為了維護自己手中的權力,某些擅長玩弄陰謀詭計的統治者經常採用這種手段。

互相制約,互相監督.

他們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假如按照管理環節來分權。

這種分權方式,有兩點”好處”一是具有一定的欺騙性,不易被對手抓隹把柄;二是將比較重要的權力和不甚重要的權力,分別授予身份各異的人去行使,因而具有十分可靠的安全性和實用性。總之,採取這種分權方式,可以在”正當”的理由掩護下,暗中販賣領導者的私貨,實現營私的目的,

比較常見的花招有:

將相互對立的下屬分別安置在不同的管理環節上,形成互相牽制、互相監督的格局。

在通常情況下,管理程式的上一個環節,就是控制下一個環節的進度的“閥門”,而下一個環節,騷動是監督上一個環節的質量的“關卡”。倘若將兩個關係不好、互存戒心的下屬,分別安置在上下銜接的兩個不同的管理環節上,各自授予具有“特殊使命”的權力,那麼,往往就能收到相互制約、分而治之的奇效。

互相制約,互相監督.

將領導者信得過的下屬,安置在最重要、最關鍵的管理環節上,依靠他來控制、監督整個管理活動。

在許多情況下,由多個管理環節上下銜接、環環相扣的管理程式,並非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其中最重要、最關鍵的管理環節,往往只有一、二個。領導者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將自己信得過的下屬,安置在這一二個最重要、最關鍵的管理環節上,透過他們,去控制、監視其他下屬。

將內在素質相差懸殊的下屬,分別安置在上下銜接的不同管理環節上,使他們互相牽制、互相制約,誰也不能冒尖。

在古代官場,領導者往往故意將人才和奴才“搭配”在一起,讓奴才控制人才,又讓人才監督奴才,使他們互相捆隹對方的手腳,誰也不能威脅領導者的官位。

將其他領導成員分別捆綁在各個管理環節上,不得脫身,從而由自己分管那個最重要的管理環節,並由此控制整個管理活動。

這種分權方式,要害在於“削權”——將手中執掌大權的其他領導成員,貶為只能分管某一不節的低層痤領導者,使他們無暇顧及宏觀和整體的領導工作,這樣,整個管理活動,便由他自己獨自管轄了。

互相制約,互相監督.

二、假裝按照管理需要來分權。

這種所謂“管理需要”,實質上是領導者的個人需要。只要領導者認為某一種分權方式最可靠,最安全,他就可以以管理需要為名,隨心所欲地將整權分割給他變為合適的下屬。

常同的手段有:

順我者,授大權、重權、實權;逆我者,授小權、輕權、虛權。例如,讓前者掌握指揮權、調動權、監督權、決斷等,讓後者掌握操作權、使用權、諮詢權、參與權等。

將整權分割成若干個互相制約的等份的等份,每一等份的權力,都無法與領導者手中的權力相抗衡。

領導者儘可以放心大膽地將這些權力授予各個不同的下屬,或者分授予其他各個領導成員。不管他們是人才,還是庸才或奴才,都不可能憑藉這點有限的權力,來威脅領導者的統治地位。

互相制約,互相監督.

為了確保領導者的安全利益,隨時根據權力之爭的需要,或者將該合的權力分開,或者將該分的權力合併,或者時分時合,分分合合……以此來達到有效控制、防範競爭對手的目的。

以分權為名,乘機削弱競爭對手的權力,使其處於無權的地位,只能服從領導者的統轄。

以上各種整權分割、分而治之的權術,在歷朝歷代都屢見不鮮,它們在爾虞我詐、人情險惡的封建官場權力鬥爭中有時會產生奇效。然面作為一名現代領導者,在吸取古人的領導智慧時,要去蕪取精,對於這些卑劣的手段,必須小心識別,堅決避免。否則的話,它們就可能成為你仕途上的一道道陷阱。

現代領導策略,講求光明磊落,大公無私,權力的分配要有一定的透明度。如果你是一名下層領導,一旦發現個別上司在分配權力時行動詭秘,居心叵測,就必須提高警惕,加以防範。

互相制約,互相監督.

防範措施:

(1)不管領導者打著什麼旗號,尋找什麼藉口,只要看看他的行為軌跡,向何處執行,最終謀取什麼,就能準確鑑別這種權術的本質屬性,從而避免上當受騙。

(2) 對於各種行為異常的分權,尤其是故意造成下屬之間互相牽制、互相監督的分權,應保持高度警惕。倘若這種分權明顯違背管理規律,經多次提醒,領導者仍不改正,那麼,就應該往壞處著想,及時向上級部門反映。

(3) 和領導者保持正常的工作關係,決不接受為維護領導者個人私利而特意“賜予”的實權。

(4) 以各種有效方式,及時揭露領導者出於個人安全考慮而從事的傾斜分權,盡力使這種分權行為在尚未產生惡果之前行到制止。

(5) 儘量採取拖延、抵制的方法,遲交甚至不交自己手中執掌的權力。

(6) 抵制一切違背管理規律和道德規範的異常活動。

成功不是偶然,要想打造非凡人生,就要不斷學習,建立體系,才能走向人生巔峰。藉此,推薦一款個人成長課,涵蓋“個人修煉、管理運營、公司治理、領導力、趨勢視野、創業創新、資本運作、戰略管理、團隊建設、高效授權”等,實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