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穿越指南:多記點兒菜譜,當個好廚子

乾隆朝穿越指南:多記點兒菜譜,當個好廚子

本文系

濠梁開講

獨家原創稿件

嚴禁轉載

文/竹鼠

責編/修斯

乾隆朝穿越指南:多記點兒菜譜,當個好廚子

清朝的諸位皇帝裡面,乾隆爺是最能吃的一位。

乾隆朝穿越指南:多記點兒菜譜,當個好廚子

乾隆之前的清朝算是剛剛入關不久,國力還不是很強盛,所以康熙,順治在日常生活上都比較低調。

然而到了乾隆這兒就不一樣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清朝進入了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盛世階段,國力強盛了不少。

手裡的錢多了,這人他也就作了。

乾隆爺首先是能吃。記得康熙爺做皇帝的時候,在吃飯上不怎麼捨得花本錢,一頓膳平均下來也就18品菜。這個一品就是一道的意思——什麼,您說18道菜就不少啦?這話先彆著急說,您現在看看我們乾隆爺一頓飯要吃多少菜:

40品。

對,整整40品。這一桌子菜要是擺開了吃,飯量小的怕是一盤菜夾一口都吃飽了吧?

但是乾隆不僅是能吃,還很會吃:想一想其實也能理解,這一頓飯平均下來40道菜,僅憑著老祖宗留下的這幾個廚子來做,估計沒幾天就重樣了。

於是乎,乾隆開始變著花樣兒的擴充自己的菜譜。

清朝因為是直接繼承的紫禁城作為皇城,所以御膳房也是直接用明朝留下的:明朝皇室的膳食,大多都是魯菜,也就是山東廚子做的,現在這些山東廚子還留在御膳房工作;另外還有一些跟著清朝入關的滿洲廚子也在御膳房上班。

其實這些人加起來也不少了,就是菜品種類確實少了些——那怎麼辦吶?

乾隆一生下江南,什麼都沒往回帶,就是回來的時候,總得帶一票廚子回京,尤其是蘇州廚子。

乾隆朝穿越指南:多記點兒菜譜,當個好廚子

乾隆停留在蘇州時間最長,也極其喜歡生於江南的蘇州菜品。在紫禁城裡,他每天都要點名他帶回來的蘇州廚子給他做菜。頓頓離不開的,都是諸如五香鴨子,菠菜豆腐湯,老鹹菜這樣的蘇州菜式。

後來清查《清宮御膳》中儲存下來的宮廷蘇州菜,樣式竟然多有五六百種。哪怕是如今的蘇州,恐怕也湊不出來五六百道蘇州大菜吧……

傳說當時蘇州人第一眼看到這本《清宮御膳》裡的菜譜時候,根本不相信這是皇帝吃的東西——因為這裡面很多菜都太日常了,和街頭巷尾的小吃沒什麼區別。

畢竟乾隆是一個連老鹹菜都不放過的男人。

乾隆朝穿越指南:多記點兒菜譜,當個好廚子

但是不用懷疑,乾隆在吃這方面就是這麼喜歡“與民同樂”。為了吃得好,吃得妙,乾隆常常深入民間,尋找美食,他旗下的御膳房與其說是皇家食堂,不如說是各類小吃大賞:

乾隆三十年四月的一天,乾隆南巡江南,當地官員獻上了一種叫做“碾轉”的食物。這是什麼呢?這其實就是農民們在青黃不接之時,不得已用碾子壓碎一些未成熟的麥穗所“做”出來的一種臨時口糧。

也可能是碾轉上殘留的飽滿的汁水讓乾隆覺得十分美味,他一下子就愛上了這道美食。還做詩讚道此物:“縱遜玉食腴,愛此田家味。”並將之帶進了宮廷。不僅如此,出現在乾隆盤子上的,還有榆錢餅子,榆錢糕,黃瓜蘸醬,蒜茄子等等鄉間炕頭的小吃。

除了農家小吃,城市裡的小吃乾隆也是不可能放下的:例如1753年,乾隆發給內務府一條通告就說:“近日京師新興豆汁一物,已派伊利布(大臣)檢查……著蘊布(大臣)招募製造豆汁匠人三名,派在御膳房當差。”

是的,您沒聽錯,就是現在很多人覺得不好喝的豆汁兒,(小編作證,北京人也沒幾個愛喝的,真的)當時可是乾隆爺的心上寶。

乾隆朝穿越指南:多記點兒菜譜,當個好廚子

豆汁兒和焦圈

小小的豆汁兒藉著乾隆的大腿一路登天,進入了美食最高平臺:御膳房,從此成為了宮廷膳食。除了立夏後五天到九月份這段時間,怕豆汁勾起火氣之外而不做之外,此物全年向宮廷提供。

乾隆的御膳房裡,主流有蘇州廚子,做精緻的蘇州大菜;有山東和滿洲廚子,主要做的是各類葷菜和傳統菜餚;京師裡的小販做出來個各種芸豆卷,炸糕和豆汁兒作為甜品提供;甚至還有一位專門做回族美食的,名叫努倪馬特的大廚,給乾隆的餐桌增添西北特色。。。這可謂是天下美食,已皆盡納入囊中了。

所以要是哪一天有機會穿越回乾隆年間,最討乾隆寵的方法不是進宮當妃子,也不是入朝為賢臣,而絕對是當個受人待見的好廚子——畢竟俗話說,控制住了一個人的胃,才能控制一個人的心。

乾隆朝穿越指南:多記點兒菜譜,當個好廚子

哦,順便說一句,要是哪位穿越了回去,千萬別做魚類料理:乾隆爺啥都愛吃,就是不愛吃魚。

參考資料:《皇上吃什麼》:李舒主編/《滿洲食俗和清宮御膳》:吳正格

圖片:最後一張圖來自於《皇上吃什麼》插圖

乾隆朝穿越指南:多記點兒菜譜,當個好廚子

圖片來源於網路

想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有趣的一面,請關注

濠梁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