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研究生畢業研究起了摺紙藝術,一張白紙演繹世間萬物

影片載入中。。。

在很多人看來,作為21世紀高等院校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應該出入高等寫字樓,和西裝革履的白領們是匹配的,而一個研究生著手摺紙藝術的研究,則讓更多人覺得這是一件極其瘋狂的事。

在梅綜庭8年的摺紙應用探索旅程中,一張簡單的白紙可變化出世間萬物,摺紙本身被賦予更多使命和意義,他說:“我要成為一個摺紙的傳播者,讓更多人感受摺紙的樂趣。”

用8年時間自學摸索,研究出“雙色摺疊”

重慶渝北區一間居民樓裡,牆體的一面被落地書架塞得滿滿當當,書架裡的大部分書籍和梅綜庭所從事的摺紙研究工作有關。

妻子在一旁煮出茶香,梅綜庭則在一旁對著辦公桌的幾何圖形做分析,遇到似疑問的地方,妻子踱步過來探討,屋內的靜謐與和諧將窗外呼嘯的寒風隔絕在外。

他研究生畢業研究起了摺紙藝術,一張白紙演繹世間萬物

對於夫妻倆來講,摺紙作為彼此共同的事業,這裡既是創作的天堂,更是夢想起步的地方。

作為TED的超級粉絲 ,梅綜庭曾在一次節目中收看到來自一名美國數學家的演講,“他說摺紙是數學的魔術,在經歷半世紀的發展,摺紙已經變得極具科學性和藝術性。”

一個點對應紙的另一端,一條線覆蓋一個面,一張白紙經過無數次摺疊後在紙張上留出摺痕,在此之前需要強大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去構思。

在人們感知不到的空間裡,梅綜庭的大腦像一臺高速運轉的AI智慧,將所有的資料原理和空間想象在大腦中演變成型。

然後,一隻迷你大象、一個一米多高機器人就這樣落地成型。

他研究生畢業研究起了摺紙藝術,一張白紙演繹世間萬物

2012年,在梅綜庭最開始接觸摺紙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只能透過觀看大量的影片和書籍去摸索,從最簡單的平面摺紙到立體摺紙,摺紙在手中開始變得有想法的時候一晃就是2年過去。

2014年開始,在各大文創展廳、各種親子教學的場景裡,由梅綜庭設計的摺紙藝術品備受青少年們青睞,摺紙就這樣順其自然地走進重慶人的生活。

2018年,梅宗庭和重慶科技館合作的作品《紙言紙語》還獲得科普微影片三等獎、最佳創意獎二等多個獎項。

他研究生畢業研究起了摺紙藝術,一張白紙演繹世間萬物

而雙色摺紙則被梅綜庭認為,是研究摺紙藝術以來自己最大的收穫與成就。

紙的兩面運用不同色彩,當它和梅綜庭的摺疊法相融合時,平面上開始出現各種對稱的平面幾何圖形,看起來好像是透過多次拼接和剪下完成,實際上這些圖形依然是在一張紙中透過摺疊完成。

簡單對稱的圖案彷彿擁有某種魔力,讓人一盯就是好久,當人們反應過來時,幾何圖案已經透過潛意識無限迴圈到更大的空間,在思考中沒有盡頭,這也是梅綜庭迷戀摺紙的原因。

他研究生畢業研究起了摺紙藝術,一張白紙演繹世間萬物

“我喜歡摺紙不是因為摺紙可以做成逼真的造型,而是喜歡摺紙過程中線條的流暢感和對稱的設計感,以及它們蘊含的數理知識。”

讓藝術迴歸生活,向小朋友“取經”

“我花了四年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卻花了一輩子學習如何像小孩子那樣畫 ”,梅綜庭覺得自己研究摺紙的過程其實和著名現代藝術的創始人畢加索的創作理念如出一轍。

再複雜的科學和藝術始終不能脫離人們的生活獨立存在,在科學為人類服務的過程中又反哺以我們創造力。

在研究摺紙藝術的8年時間裡,僅僅創造出造型獨特逼真的作品已滿足不了梅綜庭想要在摺紙領域發揮更大價值的追求。

他研究生畢業研究起了摺紙藝術,一張白紙演繹世間萬物

“我希望自己能成為摺紙的傳播者,向大家傳遞數理感知。”這種數理感知不是枯燥無味的數學公式、或者幾何圖形的研究,它應該被稱作“遊戲”從小被培養和發現。

將摺紙的藝術運用到青少年的教學中,這是梅綜庭努力的方向。

在開展過多次摺紙教學後,梅綜庭發現,小孩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更有助於他對摺紙的研究。

“我們成年人都只把摺紙當做紙去折,但低年齡階段的孩子沒有這些條條框框,他們甚至用捏的方式(呈現摺紙不一樣的造型),很多時候不是我在教他們,而是我在學他們,他們更有想象力。”

他研究生畢業研究起了摺紙藝術,一張白紙演繹世間萬物

在國際範圍內,摺紙早已成為一種日趨成熟的藝術與科學,被廣泛運用在我們的生活領域中,比如水彈模型被應用到醫療領域,摺紙的聚合原理被應用在衛星太陽能帆板摺疊中。

在梅綜庭的設想裡,他希望國內的青少年的教學課堂裡,有數理感知這方面的培養,而不是機械地去記住公式原理,或許摺紙可以是很好的起點。

“接下來,我會製作更多摺紙教育影片,通過出版書籍做一些摺紙原理的普及,從人們熟悉的結構和形狀去突破。”

(CP)

宣告:渝見賬號所有影片、文章均為作者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