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吃的憶苦飯

當年吃的憶苦飯

網路配圖

吃憶苦飯

作者:蘭春甲

當年吃的憶苦飯

像我一樣出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那一代人,沒有經歷過舊社的苦難,雖然度過了60年代三年自然災害的饑荒,但是因年紀小記憶不深或者根本就沒有留下什麼印象,不過階級鬥爭的教育是不能少的,憶苦思甜也成了青少年的必修課程。

1970年秋天一個晴朗的日子,我就讀的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三師子弟學校有一個通知,晚上在師部招待所吃憶苦飯,要求居住在師部機關家屬院的中小學生參加。以前從未吃過憶苦飯,只聽說過在舊社會吃糠咽菜,但到底多有難吃,什麼味道卻全然不知,越是不知道越會產生好奇心。從上午得到通知那一刻,一整天心裡都惦記著晚上吃憶苦飯的事情。

放學回到家後將書包往炕上一甩,便匆匆直奔招待所食堂,還沒進入餐廳的大門便被撲鼻而來的氣味所吸引,那味道有些特別,包含著野菜、白菜煮熟的清香氣息和玉米麵經高溫蒸煮後產生的淡淡的幽香,還有一種熬豬食的味道。

招待所大餐廳裡面已經聚了很多人,除了各種年齡段的孩子,還有很多阿姨被要求參加,我媽媽也在裡面。十幾張桌子已經陸續地被人圍坐,空著的位置顯然是給別人佔著的,我找到有家人圍坐的那張桌子坐下來等餐。

熙熙攘攘的人群,有點像趕宴席。

"憶苦飯"被端到了第一張餐桌上後首先搶食的是孩子們,其他眾多的孩子們便開始左顧右盼,蠢蠢欲動。很快,每張桌子都陸續擺上了兩大盆憶苦飯,一滿盆稀飯是用粗玉米麵加野菜和白菜葉熬煮的菜糊糊,不太好吃;另一盆中盛放著用粗玉米麵,麩皮,豆腐渣,白菜幫,野菜混合後做成的窩頭,這和我們平時吃的窩頭有些差異,個頭也小了許多。由於野菜的緣故,窩頭已然呈現出淺綠色,可能還添加了別的東西吃起來感覺更粗糙。神奇的是,這幾種物質組合後在經過高溫蒸熟過程中又悄然發生了變化,咀嚼時產生了更多的香氣味並與野菜的氣味兒對沖相融合後,增加了食慾感,新增的幾種物質又讓這本來些粗糙的東西在下嚥時容易些,使食物有了一個質的提升。其中的因素也可能是過去從沒吃過而有新奇感或許是廚師們的廚藝所致,總之,這頓憶苦飯顛覆了大多數孩子們對吃糠咽菜的認知。孩子們大快朵頤,一盆憶苦飯上桌沒多久便很快見底,工作人員馬上新增,就餐的場面貌似一場饕餮大宴,這種結果出乎所有大人們的意外。

憶苦飯的口感雖欠佳,卻沒阻擋我的食慾,我吃的很飽,但是對於這種飯有一種到此為止的感覺。

弟弟說他沒吃飽。

事後和發小們交流感受,他們說吃的很飽,就是吃起來有點兒拉嗓子,而且再也不想吃了。

202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