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告訴你,該不該讓孩子玩遊戲?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告訴你,該不該讓孩子玩遊戲?

在孩子沉迷電腦遊戲這件事上,許多家長無計可施。

往往要到形成網癮後,才簡單粗暴地交給戒癮學校,像對待罪犯似地懲罰他們。

還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實際上給他們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或許我們可以從《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獲取一些啟發。

本書作者採用的方法是:開啟窗戶,擋上紗窗。既擋住了蒼蠅蚊蟲,又能呼吸到新鮮空氣。

作者在女兒圓圓初一時,慫恿她玩遊戲。天下還有這麼善解人意的媽媽啊,太讓人羨慕了。

看似大膽的行為,實際上是作者充分考量了利弊得失之後作出的。

首先,電腦遊戲已經大行其道,是大勢所趨,無法阻擋,既然改變不了世界,就要接受現實。

其次,遊戲既然可以讓孩子著迷,其中一定有不為人知的樂趣。每個階段都有它應有的快樂,不能剝奪孩子在那個成長階段的快樂。

相比起電視來說,它有一定的參與性,比被動地觀看電視有“技術”含量。既然一定要玩,那就選個有智力投入的,還可以順帶著學電腦。

再者,它本質上只是一個遊戲,和父母輩玩的捉迷藏、跳房子沒有太大區別。況且那時候有很多玩伴一起玩,誰小時候不是玩到天黑才回家。

這一代獨生子女沒有太多同齡人一起玩,在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替代玩法的情況下,只能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了,也是無奈之舉。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別的同學都在玩,就你不玩,連能和同學們談論的共同話題都沒有,無形中就會被孤立。

在學校這個小社會里,格格不入帶來的危害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當然,最大的隱患就是可能會上癮,這種可能性確實存在。但是,因噎廢食不是智者所為。如何將它歸攏在可控範圍內,就考驗家長的功力了。

實際上,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可以說是一波三折。

圓圓剛開始玩遊戲的時候,和別的孩子一樣,痴迷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雖然有心理準備,但是看到孩子如此表現,作者心裡也很著急。不過,她絕不責怪孩子,照樣輕鬆如常地提醒孩子吃飯、合理安排時間等等。

更出人意料的是,作者還給圓圓買遊戲盤,時不時向她請教遊戲的事,分享她玩遊戲的快樂,宛如是圓圓的小迷妹。

老話說的沒錯,薑是老的辣,滿滿的都是套路啊。

實際上,作者是在耐心等待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個過程可能漫長,也可能短暫,都是可以接受的。

玩了一年多以後,圓圓才學會了自我控制,既能玩遊戲,也能兼顧好學習成績。

初三中考前,圓圓把遊戲盤封裝起來,戒玩到中考結束。考試結束的那個假期,又放縱了一下,玩了一個假期。

升到高中以後,圓圓也玩過幾次,直到高二時,再次封裝起遊戲盤,直到高考結束也沒有再開啟。

等上了大學以後,幾乎都忘記遊戲了。以至於再想把她關在遊戲裡,她自己都不會答應。

這期間,看到女兒的沉迷,作者表面平靜,內心焦灼。但她深知,干涉只會讓孩子更加無度的玩遊戲,這個度需要孩子自己主動學會控制。

家長的無為而治,只是在順應孩子的轉變過程,萬萬急不得。

由此可見,把遊戲當作洪水猛獸般,一味排斥,如同關上國門,閉關自守,是不可取的。只有實現了自我約束,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