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帶給我們的啟示

疾病被我們視為一種異常狀態,就像驅車回家路上需要穿過不願逗留的一個小鎮。

我們咬著牙,像對抗風暴一樣扛過疾病,而沒能在迎面而來的閃電中發現啟迪心智的美。

然而正是那一個個折磨我們肉身的痛苦時刻,使我們得以體悟,平時難以察覺的智慧。

四肢健全,身體健康時,我們相信僅憑自己的力量就能主宰人生,生病後在失控的人生面前,面對未知的恐懼,我們終於意識到自己有多依賴他人,並因此變得謙卑。

正如作者在書中寫的:這種轉變為我們開啟了前所未有的感知渠道,換作平常,習慣了日復一日單調生活的我們,是不會有這種感受的。

或許是天意,陰差陽錯,我竟然約到的是這本書。擱以前,我極有可能會較真,但在2020年的年末,那我就將錯就錯地翻看一下這本書吧。

疾病帶給我們的啟示

實話說我很排斥醫院,回想14年前,父親住進醫院後就再也沒出來的情形,仍難以忘懷。

雖說現在我可以平靜地講述過往,但內心對醫院不再信任,也很排斥邁進醫院的大門。

生離死別的痛楚,間或想起來,依然會讓我感到揪心……

疾病帶給我們的啟示

《從白大褂到病號服》這本書,探索了醫療中的人性落差。

作者簡介,[美]拉娜奧•蒂斯醫學博士,危重病醫師,就職於北美最大的綜合性醫療機構亨利福特醫院。

她是該院肺動脈高壓專案的負責人,並於2016年被任命為醫護體驗總監,職責是改善該院的患者體驗,並面向全美醫療機構進行宣傳與培訓。

作為一名年輕的醫生,奧迪什曾相信嚴格的醫療訓練就是她和同行們走上工作崗位前所需的一切,但她很快會發現自己錯的有多離譜。

在剛剛結束實習,即將開始正式工作時,一個隱匿的腫瘤,破壞了她的肝臟,引發了一系列災難事件,也讓她失去了腹中的孩子。

躺在ICU病房,她接受了接二連三的緊急手術,忍受著多重器官的衰竭,許多次病情危機時,帶給她意外打擊的卻是她身邊的醫生,同行對誤診的冷漠,對病痛全盤忽視,和理所當然的情感疏離。

奧迪什感到恐懼不安,然而最重要的是她感到震驚:

患者要面對的不只有疾病本身,在當前最好的醫療條件下,人情味依然是一項奢求。

在這本視角獨特,文筆優美的回憶錄中,奧迪詩與讀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呼籲採取行動,讓醫生們以一種新模式去重新思考醫患之間的情感互動,並給所有的醫療研究者提供了一項大膽的路線圖。

真正的治癒需要良好的溝通,醫生充分的同理心,以及在醫患之間,建立真誠關係的努力,這是一種雙贏的選擇。

醫學之所以有這種力量,是因為醫生會在診斷過程中透過不斷提問來挖掘真相,而不是一味聽信患者的一面之詞。

醫學就像一面,能夠用來觀察人體的神奇放大鏡。它將光束聚焦於一堆雜亂無章的症狀之上,然後有條不紊的得出綜合性的診斷結論。

疾病帶給我們的啟示

如果一個發燒的孩子同時出現舌頭紅腫症狀,醫生就會建議患兒進行新功能檢查,被最終確診為脈管炎,再如只有當一名男性患者,胃部不明原因的燒灼感被確診為胃炎後,醫生才能找到病因,對症下藥。

如果說同理心是一種換位思考,感同身受的能力,那麼醫學可以說是“同理心”在細分科學領域的一種體現形式。

疾病帶給我們的啟示

真正關愛患者的一生,必然要超越醫患之間的心理邊界,帶著一種到訪者的謙遜,儘管可以選擇忽略很多細節,卻始終堅持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問題。

醫者與患者其實擁有互相治癒的能力,醫生是作者能想到的最美好的職業。

作者進入醫學院就讀,像是進入了一個秘密團隊,裡面的人有自己的語言、工作服和社會準則。她們學習解讀基因編碼和序列,合成的蛋白質正是人體器官的組織基礎。

並對人體捐贈的遺體進行解剖,牢記每個用拉丁文和希臘文寫就的構造名稱。

一整年的時間都沉浸在人體這句造物主的傑作之中。那年她們開始學習病理學,在教授的指導下了解疾病發生的原理。

作者就在這樣的學院的安排下,修習著一門又一門課程,相信自己,終將在知識的洗禮中煥然一新,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作者在本書中坦言,儘管接受了這些專業醫學訓練,但在訓練後經歷的住院醫生與專科醫生實習階段,不過是自己編織的謊言,而最終拆穿這個謊言的正式自己誠實的身體。

正因如此,哪怕經過了再多再嚴重的疾病,她仍然不知道生病意味著什麼,大概是為了補上這一課,她的身體患上了嚴重的疾病。

病魔差點兒丟掉她的生命,但最終逃離魔爪後看著脫胎換骨的自己,她經歷過一段漫長而痛苦的恢復期後,才體會到生病這個詞真正的意思。

沒有人不恐懼一場,能夠將人摧毀的重病,就算疾病,最終有可能痊癒。

疾病帶給我們的啟示

每個病人都渴望被療愈,這種渴望有種蠱惑人心的魔力。

躺在重症監護病床上,作者開始在一團混沌中察覺到它中央的黑洞,而這黑洞,正是人們眼中高度專業的醫療服務。

醫生不能憑空治癒患者,他們需要的是與患者建立聯絡。每位病人也遲早都會有這樣的一種感覺,以前習以為常的事物,突然間全部土崩瓦解了。

他們不得不在這樣一種脆弱的環境中艱難求生。即便不敢相信這突如其來的重大打擊,身邊也沒有人願意與之開誠佈公的談論這種感覺。

所有病人都渴望被他人瞭解,被他人關注,並向他人訴說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當這些敞開的渠道被意識到,並在此基礎上全面地建立起聯絡時,真正的療愈過程也就由此開始了。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內在需求,這本書剛好適合你。

暱稱 墨雅:nlp導師、一對一教練,富書、砍柴書院專欄作者,讀有趣的書,追好看的劇,寫走心的文字,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

疾病帶給我們的啟示